加载中…
  
博文
(2017-02-19 17:27)
标签:

转载

分类: 网络文摘
原文地址:小哥哥作者:minn

在离开南方家乡的人心中,南方永远是一个少年多情的故事,淅淅沥沥,近得说不完,远得听不到。


记忆深处的南方三线城市,又像故事里一个很小很窄的天井。只有上面一个方口,透着天光。

透过的天光里,谁给我全世界,我都不怀疑。


我记得那时候大概八九岁。第一次见到小哥哥。


那时,我们家搬到妈妈单位家属院

标签:

杂谈

回乡楼市见闻

房产

分类: 回乡楼市见闻

 见闻提供:@晨曦 

看了西总发起的回乡楼市调查多年,一直想写一篇作为回馈,今年写一篇。

先说一下我的背景,我是在广东粤西阳江长大,在深圳上过学,后来在深圳、广州、上海都工作过,家里人(父亲、兄弟姐妹)定居深圳,我目前定居在上海。

家乡阳江,地处广东西南沿海,面积 8005.2平方千米,人口 271万,经济以五金(刀剪不锈钢器皿)、旅游、农业为主,原来阳江市在广东属于比较穷的市,但这些年靠五金、旅游,以及承接从珠三角淘汰的产业,经济有了比较好的发展,人均GDP8,085美元,,在广东省属于中上水平。目前阳江的公务员,十年工龄,薪水估计在6,000左右(含奖金),其他普通职位,大多在3,000元多这个水平。阳江整体上属于人口流出城市,一般在广东读完书的毕业生都选择会在广州、深圳以及珠三角地区找工作,考到广东省以外的,也很多留在省外发展,除了部份家里在当地有背景的会选择回流。

原来阳江人的住房习惯,农村人有地自己建房子,城镇和市区的人有钱也是买地建房子,商品房很少有人买,这些年大的地产商开始进入阳江,比如碧桂园之类的,在阳江建花园式小区,好的小区环境和好的物业管理,有钱人也开始

标签:

杂谈

房产

回乡楼市见闻

分类: 回乡楼市见闻

见闻提供: @郭老湿
一、家乡基本情况
1、城市:四川某四线城市,离成都市中心70KM,1小时多点的车程。

2、人口结构:2000年320万常住人口,2015年常住人口不足300万。常年外出务工人口在110万,劳务输出大市。2015年相比2000年,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2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4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79个百分点。

3、经济增长情况:2015年,地区全年GDP较上年增长10.2%左右,其中第二产业的增长贡献最大占66.8%,但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622户,比上年减少7户。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1%。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7%。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2.5%。

4、2015年5月,当地推出政策,针对农民进城买房,政府给予每平方米200~300元的直补,房地产开发企业再给予每平方米200元的优惠补贴。

5、结论:综上可以得出,家乡人口在逐渐萎缩,人口老龄化加速,企业数量缩减。近两年政府加大市区建设力度,用利好政策吸引周边县域村民买房,造就了这两年市

标签:

杂谈

回乡楼市见闻

房产

分类: 回乡楼市见闻

见闻提供:@贵阳小米

回乡见闻,鲁西南

地址,山东鲁西南单县(人口大概120万人)某村(主要观察范围是村里和乡镇,不包括县城)。地处苏鲁皖三省交界处,是三个省比较落后的地区,距离比较近的城市是徐州。



简单划分下乡村的人群。


第一类,五六十岁及以上的人群,很节俭,就是通常说的留守老人。平时出行一般小型电动车(爱玛,雅迪等,平均每家大概两辆)。主要还是用功能手机。他们现在还在耕种,对土地有感情,应该是对土地有感情的最后一代。


第二,二十七八岁到四十岁左右。农村主力劳动力,一般家有两个子女,大都上学中。大的子女有的接近谈婚论嫁(结婚要早些,年龄不符合要求的请人改)。这个人群消费比较务实。这个人群应该是开五菱的主力人群。手机是简单的智能机,不是太讲究。觉得一般提到的农民工这个名词主要是指这个群体。


第三个人群,二十岁左右临近结婚的年轻人,大都在外打工,接受很多新东西,他们一般不愿再开五菱,觉得是面包车,没面子,有些借钱也要买贵点的车。平时手机oppo,vivo挺多。他们是农村最愿意消费的

标签:

杂谈

回乡楼市见闻

房产

分类: 回乡楼市见闻

见闻提供:@贵阳小米

回乡见闻,鲁西南

地址,山东鲁西南单县(人口大概120万人)某村(主要观察范围是村里和乡镇,不包括县城)。地处苏鲁皖三省交界处,是三个省比较落后的地区,距离比较近的城市是徐州。


简单划分下乡村的人群。


第一类,五六十岁及以上的人群,很节俭,就是通常说的留守老人。平时出行一般小型电动车(爱玛,雅迪等,平均每家大概两辆)。主要还是用功能手机。他们现在还在耕种,对土地有感情,应该是对土地有感情的最后一代。


第二,二十七八岁到四十岁左右。农村主力劳动力,一般家有两个子女,大都上学中。大的子女有的接近谈婚论嫁(结婚要早些,年龄不符合要求的请人改)。这个人群消费比较务实。这个人群应该是开五菱的主力人群。手机是简单的智能机,不是太讲究。觉得一般提到的农民工这个名词主要是指这个群体。


第三个人群,二十岁左右临近结婚的年轻人,大都在外打工,接受很多新东西,他们一般不愿再开五菱,觉得是面包车,没面子,有些借钱也要买贵点的车。平时手机oppo,vivo挺多。他们是农村最愿意消费的一群人。

 

标签:

杂谈

房产

回乡楼市见闻

分类: 回乡楼市见闻

见闻提供:@湘南书生

时代给了我们更多和相对平等的机会

前些天刚好在老家湖南郴州市中心买了套房,4700元一平。当亲戚朋友一听我说买在哪的时候,他们第一感觉就是那里很贵的。在开发区高铁附近或者学院很多都只要3600元。这种感觉就像深圳客到东莞中山买房一样,太便宜了。


跟大部分的城市一样,市中心的楼盘不太多,毕竟拆迁太困难了。好地段好楼层好户型的房子更少,很多都只有顶层了。当然相对于本地的工资,月供3000元基本上顶掉一个劳动力的收入。而下面的县城房价电梯房2500-3000左右,楼梯房更便宜些。再加上前几年县城扩建,流转了很多非法的宅基地,小产权房18万一套的很多。实在没钱的本地农村人,买小产权房或者贷款,在广东打工回去县城买房的喜欢全款买商品房。至少在县城买房,是最起码的,要不然会被瞧不起。


我觉得现在是县城吸干附近农民人口,我们县七八十万人口,农村除了老人,再没什么劳力,村子里的喜丧事都必须靠县城和市区的人下来干活。当然还有部分大学毕业后到广东长沙打拼并留下来的。随着六十年代的农民去世,偏远地区的农村肯定会消失,以后应该是部分农民集中住

标签:

杂谈

2015年底,万科股权争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面对强势来袭的宝能系,反应慢半拍的万科不得不紧急停牌。联系王石之前在内部会议上直指宝能为敌意收购等激烈讲话,市场纷纷解读这是万科“毒丸计划”的第一步动作。可是,接下来的事态发展却让许多旁观者大跌眼镜。万科停牌半年筹划的反击被宝能和华润轻松化解。

那么何谓毒丸计划?万科的反击又为何如此羸弱?本文从这次宝能万科大战出发,为大家讲讲毒丸计划的前世今生。谓毒丸计划?

   所谓“毒丸”(poison pill),是一种通过摊薄收购者股权或权益来的反收购措施。毒丸计划最初由美国著名并购律师马丁·利普顿(Martin Lipton)在1982年发明。迄今已经有多个形式和种类。

   第一代毒丸计划又被称为“优先股计划”(Preferred Stock Plans)。被收购的公司向普通股股东发放可转换优先股,当外来收购者累积的股份触发预设红线时,优先股股东可以要求收购者以现金形式回购其优先股。同时,当收购者合并目标公司时,优先股还可以转换为有表决权证券。因此,该计划可以有效增加收购难度,抵御敌意收购。

   但是增发优先股会立即对资产负债表

标签:

万科

宝能

市值管理

分类: 商业和经营

         自万科A复牌以来,短短7个交易日时间,股价累计跌幅已超25%。虽然宝能在7月在二级市场增持了万科7839.2万股股份,第五度举牌万科,展示了其对自身雄厚资本的信心,但市场仍对宝能资金状况充满疑问,传闻资金动用了层层杠杆的宝能是否会随着万科股价的下跌爆仓?

蛇吞象,宝能底气在哪里?

       钜盛华在这次股权收购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宝能重点打造的融资平台。根据2015年公布的收购万科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钜盛华在2014年底总资产仅为283亿元,无怪乎当宝能取代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之后,市场纷纷质疑宝能的资金实力,觉得这场收购是在上演现实版的“蛇吞象”故事。

标签:

回乡楼市调查

楼市

房产

房价

分类: 回乡楼市见闻

见闻提供:@NONE28

我出生于广西百色市田阳县,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父母三代以上都出生在县城(田州镇)。

外公外婆是单位退休工人,各自享受退休金,退休后为丰富生活在街上自有独栋住房做小卖部生意,生活水平在本地属于中等偏上。父母都是单位职工,母亲也已退休。家庭经济水平在本地属于中等,估计接近中产水平。 

我的学习成绩还可以,考上了某前十985工科,后来申请了某top 3 港校,金融类硕士。目前在找工作状态,未来可能会在上海或者深圳定居。在我们县,能考学出去的学生,很少回到县城。绝大多数在北上广深扎根,至少也会在南宁工作。 

田阳县地处广西西部,右江河谷中部,县城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200多公里,距百色市38公里。田阳县气候炎热,处于北回归线附近。这样的气候很适合种植农产品。同时,田阳的地理位置很优越,处于右江河谷的平原地带,这在十万大山的广西是很罕见的

标签:

回乡楼市调查

楼市

房价

房产

分类: 回乡楼市见闻

 见闻提供: @上海这厮

蒙裔满族,出生于黑龙江,家乡是中俄边境的一个军垦知青农场,1997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2001年毕业,4000块办了个出省证,从此定居上海。

地产圈里人,做过地产广告、代理、网媒电商,自己的首置房购于2003年,公司自己的广告项目,所以我家小区的名字是我自己起的,也是有点醉。

买房前和我婆子看遍虹口杨浦的楼盘,按照原预算,只能买到宝山去;是时处于暴涨期,一天一个价,此盘开出来时,价格超过我们预期,吾婆万岁敕令曰“不买!”,完全无视我对该房价合理性的论证,于是我无奈给销售经理打电话,让人家把留好的二楼的房放掉,2天后我们在同事家聚会,其中一同事吃饭时笑曰此盘热售,还好已下定下午付款云云,我婆子听罢脸就有点白,跑另外一房间抱着我就哭,我于是给销售经理打电话,被人一通骂,还好有人退了套出来,于是立刻飞赴售楼处,落定为安。此房当年售价55万,而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