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浩瀚星宇
浩瀚星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5,209
  • 关注人气:1,0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阅读会有障碍·读《聪明的笨小孩》——读萨莉·施威茨《聪明的笨小孩》一书有感

(2023-01-02 22:47:03)
标签:

为什么阅读会有障碍

聪明的笨小孩

音素意识

预防干预

读书感悟

分类: 读书笔记



为什么阅读会有障碍·读《聪明的笨小孩》
——读萨莉·施威茨《聪明的笨小孩》一书有感



为什么阅读会有障碍·读《聪明的笨小孩》——读萨莉·施威茨《聪明的笨小孩》一书有感

   在我们身边,或许就有这样的人,在学习汉语拼音时,类似于“b”“d”或“p”“q”之类的声母总是分辨不清楚,到了学习英语的时候,更是容易将汉语拼音和英语字母的拼读搞混淆;在识别汉字方面,也显得比较困难,很多汉字无论如何都记不住,汉字的书写也比较吃力,不仅笔顺总是出问题,字看起来也是歪歪扭扭的……

   很多家长和老师可能以为这是孩子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所致。其实不然,孩子出现在上述现象的背后,或许是因为这个孩子在阅读方面存在障碍。在美国,大约有20%的人存在阅读障碍问题,这些孩子常常因为学业不佳,而被认为是笨小孩、懒小孩。在我国,儿童中存在阅读障碍的人群大约在5-8%之间。从小有着阅读障碍的人,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帮助和矫正,将影响他们一生的阅读质量,并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这样或那样的烦恼。

   听说与读写的运作机制不同

   “听书读写”作为人的基础素养,是家庭和学校在孩子成长初期就着力在培养的。但如果仔细加以辨析,就会发现,“听说”与“读写”这两者的运行机制有着很大的区别。

   听与说是人类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重要本领,已经通过基因像程序那样内置于人类的遗传信息之中,只要出生的孩子没有听觉或表达方面的缺陷,孩子很容易就能凭借其内在的口语程序,通过听与说的方式和别人进行交流。那些存在阅读障碍的儿童,之所以很难被被准确辨别和诊断出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口语表达方面,在听与说的技能方面往往不存在问题。

   读与写的关键在阅读,在于识别文字符号,将其与我们熟悉的声音、词意等建立其关联。相较于口语的漫长历史,人类有文字的历史实在太短,大约不到5000年,人类普遍懂得并使用文字的历史更短。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人们的基因不可能完成重新的改造,人的大脑中也没有专门负责阅读的模块,阅读不能像口语那样融入人类的基因之中,只是借助大脑中原本处理其他信息的生物模块来加以处理。

   如果你注意观察文字的一些基本特征,就会发现,无论是汉字还是英文,都是对日常事物的一些基本形状进行抽象、简单化之后提炼加工出来的,是一种图形符号。在人脑的左半球底侧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枕-颞区,其最初是用来识别自然图像的。当人类创造出文字之后,这个区域就成了负责阅读的区域,在字母与单词形状的视觉分析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人在阅读的时候,多种信息通道会同时发挥作用:首先是视觉通道,要先看到文字,识别它并提取其意义,其次是语音通道,根据词意去提取它的发音,如果是没见过的新词,还会先将其解码,然后将其转化为语音,再尝试根据语音来判断其意义。如果阅读的是数字或者其他一些特殊的符号,或许还有其他的通道同步参与。

   换句话说,文字其实只是一个符号,文字符号本身没有意义,只是语言的替代品。人阅读的过程,是识别这些文字符号,将其转化为语言代码的过程。正如语言学家莱昂纳德·布卢姆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所说:“书写本身不是语言,而是一种用可见的符号记录语言的方式。”

   正是由于读写与听说在运作机制上的不同,需要中间的转换过程,导致了一些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出现障碍。首次诊断并记录了孩子阅读方面存在障碍的文献是在1896117日,普林格尔·摩根(W.Pringle Morgan)医生在《英国医学杂志》上介绍了一个叫佩西的男孩存在“词盲”的状况。之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有关儿童阅读性障碍的研究在欧美国家有了快速的发展。1987年,美国国会批准成立三个中心开展儿童阅读障碍的研究,耶鲁大学研究中心就是其中的一个。本书的作者萨莉·施维茨(Sally Shaywitz)和她的丈夫成为该中心的负责人。本书就是他们的研究成果汇编。

   阅读障碍的成因

   要感谢脑科学研究这些年的快速发展,使得科学家能够非常精细地测量出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大脑的哪些部位在具体运作。特别是那些在阅读方面出现障碍的人,他们在阅读时大脑的运作机制现在也能做详尽的分析,阅读障碍产生的机理得到了充分的揭示。

   从大的方面看,阅读的过程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一是解码,即把看到的字词给识别出来,这是一个从视觉信息转化为语音信息的过程;二是理解,即将这个字词纳入自己所熟悉的话语、语法、语义体系之中,找到其在该体系中的位置,以实现对字词的理解。那些出现阅读障碍的人,基本上都是在解码这个环节出现问题,即大脑中联结字词、字母与声音的基本通道受到了损伤,这样的损伤带来的后果,就是导致人们无法正确识别具体的字词、字母等。

   描述一个人的语言能力,通常会用到两个术语:一个是语音意识,即对各级声音的辨析以及结构性的理解。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对韵母的敏感性、知道较长的单词会有若干音节组成等,都是语音意识的具体表现。二是音素意识。音素是构成单词的最小粒子,就像组成物质的最小成分一样,单词就是由更小的语音单位——音素——组成的。孩子对音素的关注、识别和操作能力,是一种更高级的能力,也与阅读的关系作为密切。比如说英语单词“sat”,是由“s”“aaaa”“t”三个音素组成的,孩子只有能够将单词分割成三个字母,并准确读出各自的音,才能将这个单词读正确、记清楚。一但孩子大脑中的语言系统出现了故障,特别是在音素的识别上出现了问题,在把文字加以解码,还原成声音的时候,就会出现差错;再将解码后的声音纳入到自己已经记忆的声音库中时,又会在存储上出现偏差,这种解码和存储环节的混乱,必然给单词、文字的识别带来麻烦。这就是阅读障碍的具体成因。

   有阅读障碍的人,经常表现为不会用解码策略识别单词,往往依赖周围的语境来推断词义,让他逐字逐句去朗读,是件十分苦困难的事情。他们的拼写也非常糟糕,拿笔的姿势很笨拙,也写不好字,等等。书中有非常具体的阅读障碍儿童的症状特征描述,这里就不再一一罗列了。

   需要注意的是,阅读障碍的本质是大脑一个局部性的、独立的缺陷,主要是音素意识的原因所导致的。那些存在阅读障碍的人,并非是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的人,其中有不少人除了阅读方面存在困难外,在很多方面的成绩和表现非常不错。这是因为,音素意识方面的缺陷,不影响他们其他方面语言功能的发挥,比如说对语法、对语义的分析等。那些在阅读方面存在障碍的人,知道自己在拼读、记忆字词方面能力很差,就会变换一个方面努力深入理解字词的含义,着力从根本上加以理解。这样的持续努力会带来更深层次的领会以及与众不同的视角,让他们反而能学的更好。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掩盖了自身阅读障碍的缺陷,给教师或家长的观察和识别等带来困惑。

   阅读障碍是可以矫正的

   每一个有着阅读障碍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经历各种痛苦和煎熬。同学们能很轻松地将字词、将一段文字给朗读出来,自己却要花费吃奶的力气,还总是丢三落四;凡是需要识别文字、大声朗读的地方,都是他们抬不起头的场所,经常会遭到他人的嘲笑和羞辱,如果内心不够强大,甚至都会产生不想见人的念头或行为。

   脑科学突飞猛进,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就是大脑并非出生下来之后就定性了,它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既然阅读障碍是孩子从胎儿期就带来的,是因为在先天脑子发育上与众不同而导致的大脑回路激活不足,那就可以通过后天的有效干预,让相应的大脑回路得到充分的激活。萨莉·施维茨和她的团队为此设计了周密的方案,对提出阅读障碍诊断的相关孩子,在确诊之后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干预,干预一年后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扫描,结果令人吃惊。孩子大脑右侧的阅读神经系统被激活,同时,左侧主要阅读系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些激活模式与那些在阅读方面一直优秀的儿童的大脑激活模式相同,研究者实际观察到了阅读障碍孩子大脑的修复。

   书中有相当多的篇幅都在介绍如何对孩子的阅读进行干预,比如说让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张口说话,在家长或老师的单独辅导下做有针对性的练习,如读短句、短单词,记住瞬视词(不规则动词),练习朗读和默读,强化书写规则的学习等。大脑的修复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对孩子的语言干预是一个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逐步实施的过程,需要有通盘的考虑,需要在实践中做更精细的安排。比如说反复朗读一组单词、短句,就是要通过重复练习的方式,把正确的音素意识、语音通道在大脑中形成并充分激活。比如说告诉孩子阅读障碍这是大脑的局部性小问题,对自己其他方面的学习不会带来影响,如果在阅读方面能有所进步,会让自己更加优秀。等等,以此来形成实施干预的内外合力。

   除了通过干预的方式帮助有阅读障碍的孩子矫正外,还有一些办法对帮助他们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是给他们额外的时间。凡是以识别书面文字为主的学习活动,应该给这些孩子更多一些时间。在面对考试的时,不仅要适当延长考试时间,还要给他们提供安静的考场,以便他们磕磕绊绊的出声拼读不影响别人。二是在语言学习方面可以得到适当的豁免。比如说那些与阅读直接相关的考试内容,是否可以申请免考,或者用其他科目的考试成绩来代替。三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课本的音频软件,帮助他们渡过书面文字阅读的难关。这样的一些补救措施,在一些国家已经成为一种规范,只要学生被确诊为阅读障碍,就可以通过申请,获得相应的支持。

我们在这方面相对来说要落后些。对阅读障碍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科研的层面,在教育实践层面的推广和应用还很少见。有个别学校关注到了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缺陷,但往往将学生归类到特殊教育的范畴,教育的针对性明显不足。大多数的学校和教师,对阅读障碍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基本上还是空白。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聪明的笨小孩:如何帮助孩子克服阅读障碍》,[]萨莉·施维茨著,刘丽、康翠萍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为什么阅读会有障碍·读《聪明的笨小孩》——读萨莉·施威茨《聪明的笨小孩》一书有感
(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