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差一点拿不到大学入学通知书

(2023-01-02 21:21:20)
标签:

差一点拿不到

大学入学通知书

回忆文章

分类: 他山之石


差一点拿不到大学入学通知书

杨道敏

 

198179日高考结束后,我从平阳中学回到农村老家。时值农忙季节,我一边帮父母干活,一边静候自己的好消息。当年8月,苍南县已从平阳分县,但还未从平阳县分置办公,苍南县的上线考生还在县城昆阳闹市区的十字街头放榜(即把上线名单写在大红纸上贴在县城主要街头)。当时放榜都在上午,哪一天放榜又不像现在这样固定。

我老家神宫桥村在1981年还是一个非常偏僻封闭的村庄,不通公路,没有电视,未通电话,更没有互联网,与外界沟通要用最原始的手段——带口信。因所有任课老师家里都没有电话,我难以从外界得到任何高考消息。我家离平阳县城有30公里路程,今天坐汽车到那里不过半个多小时路程,可那时走走要半天:首先要走40多分钟的石板路到邻近的小镇宜山,从那里坐三匹(一种小型的客货两用小木船)到方岩下,乘渡船渡过鳌江,再通过鳌江老街,乘慢腾腾的小轮船或一路颠簸的公共汽车去平阳中学。从鳌江到平阳约有10公里路程,如果这两样交通工具都赶不上的话,就得走2个多小时的路去学校,因而在校期间我一般是一个月回家一次。交通极不方便,加上囊中羞涩,放榜前后,我没有去县城打探高考消息,只是问一问附近的同学。但他们与我一样,对此也一无所知。

此时正值农忙夏种插秧季节,我与普通农民一样,正起早摸黑,一天到晚面朝黑土背朝天地在田间劳动。825日下午4时许,与我一起插秧的小叔叔突然问我:“能否考上大学是穿皮鞋与穿草鞋的界限,你今年如果又考不上大学准备干什么?”面对叔叔的提问,我笑着回答:“考不上就当一辈子农民呗,那有什么办法呢?”

那时大学数量极少,高等教育还是精英教育,录取率极低,上大学的竞争比今天要激烈得多。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大学理科招生相对较多。因重理轻文,文科二十几人参加考试才有一人考上大学,上了大学就等于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考上大学就是农村青年跳出农门的机遇,否则只能当一辈子农民。

那时,普通农民子弟不能参加招工,不能参加招干,不能顶替,这些都是城镇居民子弟的特有权利。他们除了当兵提干和上大学之外,几乎没有其他途径能够跳出农门,因而考上大学是件光宗耀祖、令人十分羡慕的事情,所以大家都十分重视,从而出现千军万马争过高考独木桥的现象。

言谈间已到傍晚,刚刚10岁出头的外甥女突然赶到田头喊我回家,说是有要紧的事情。我估计是高考的事情,于是连手脚的泥巴都来不及洗去,就赶紧跟外甥女回家,才知道自己高考上线了。高兴之余,我居然忘了感谢那个送信的好心人,至今我还不知道那人的姓名,只知道他是仙居公社派来的干部。

从仙居公社所在地离我家有5公里路程,他踏着滚烫的石板路,一路步行到我家,在今天的人看来是难以做到的,直到2005年,我家才通公路。后来我才知道,平阳县教育局在县城放榜后,班主任马上打电话通知我家所在的钱库区教办,要求他们转告我们。而区教办没有一个人认识我,也不知道我家的详细地址。好在我在仰头山“五七”学校的班主任朱明远老师刚好在区教办办事,看到区教办老师正在四处打听我的住址,马上打电话告诉仙居公社领导,公社领导马上派人冒着酷暑送通知到我家,总算没有让我错失体检和填报高考志愿的时机。按照当时农村习俗,人家来报喜,应当烧碗点心招待人家。那人很客气,说自己很忙,急着回去了。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全村人都知道我考上大学了。

在家等候大学录取通知书是一件比等候上线通知更令人难熬的事情。一段时间过去了,同学们的大学入学通知书陆续来了,而我的录取通知书却迟迟不来,我的心情也一天比一天坏。我的高考成绩名列全县文科第三名,如果除去英语则是第一名,这样的成绩进杭州大学应当说是绰绰有余的。但直等到910日,最后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都已经送达,同学们也陆续上大学了,我的入学通知书仍未收到。我有点想不通了,家人也坐不住了。父母尽管是文盲,仍禁不住东问西问,四处打听,仍没有任何消息。那时村里没有电话,更没有互联网,不像今天这样可以随时随地查询。

有文化与没文化毕竟不一样,大姐是一位初中毕业生,曾经当过乡村教师,是我家最有见识的人,在得知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迟迟未来的消息后,一天傍晚,她与大姐夫一起从十多公里外的家里匆匆赶来。她提议:“为何不到钱库区邮电所去查询呢?也许在那里能得到一些消息。”邮电所是当时送大学入学通知书的唯一途径,我姐夫在钱库粮管所工作,认识钱库区邮电所的人,他连夜到邮电所翻找,果然找到一份我梦寐以求的杭州大学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此时离大学开学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

我姐夫责问邮递员为何如此没有责任心,他说,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来不久,他就送到我村,而村里都说没有这个人,他没有再问一下旁人,径直回去了,从此我的大学入学通知书就扔在钱库邮电所,如同石沉大海了。

大姐夫把通知书送到我家里已是当天夜里8点多,我家欢天喜地,邻里纷纷到我家祝贺,因为我是村里第一位文科大学本科生,也是恢复高考以后村里高考成绩最好的一位考生,我也激动得彻底难眠。

接到通知后,第二天一大早,我便赶紧独自到有关部门办理户口迁移、户粮转移等入学手续,好在仙居公社、钱库公安派出所、平阳县公安局和县粮食局等单位一路绿灯。临行前,父亲要我顺便到班主任家感谢一下,但他没有额外给我一分钱,我只能用口袋中不多的余钱,买了一份价格不高的小礼品给老师,算是表达我的一份心意。办好手续后,将近中午时分,我来到班主任陈虹东老师家,里面早已站满了考上大学的班上同学,都是为了感谢而来的。老师中午留我们吃了一顿便餐,大家尽欢而散。

我收到入学通知书后,要好的少年朋友都来我家,提出乘此时机欢聚一堂,以庆贺3个小学同学都考上大学和中专。夜晚天高气爽,一轮明月从东海冉冉升起,天空中只有淡淡的几缕云丝。月光如流水,静静地倾泻在大地上。夜间宁静,虫儿低鸣。夜风轻轻吹,我们围在一张八仙桌边,频频地向小学毕业时的班主任碰杯,以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与培养,老师也激动地热泪盈眶,说:“你们可要好好学习,学无止境,希望你们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开杯畅饮,回忆过去的时光,展望美好的未来,谈论自己的理想。酒过三巡,大家都微有醉意。月渐西斜,大家余兴犹太在,直到东方露出曙光时方才散去。

第二天晚上,小学同学集资为我放一场电影庆贺,以告知村民。那时候,农村家有喜事,放电影是最隆重的方式,可以广而告之。因为当年在村内放电影是极罕见、最受欢迎的公益事情。


(转自:杨道敏先生微信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