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发明了一种病叫做“原生家庭创伤”

(2022-03-16 16:09:30)
标签:

江西心理咨询

江西抑郁症治疗

南昌青少年心理

江西焦虑症治疗

南昌心理咨询

最近有一个新闻:杭州大叔为自己女儿相亲,将“双亲原生家庭,家庭和睦”写进征婚条件,引发网友热议。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看到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原生家庭,我觉得很好。
但同时我也担心,那些怨恨原生家庭的人,会不会又多一条怪责父母的理由:“都是你们害的,我连对象都找不到!”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原生家庭创伤?  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
与咨询师同行聊天时,原生家庭是必聊话题,似乎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伤痕累累。很多时候话题都会导向一个结论:自己能活成这个样子,真不容易。
对原生家庭的探讨很有意义。一方面,让我们对自己有所觉察,这种觉察可以助我们脱离人生的盲目轮回,有力量去应对当前的困扰。 另一方面,越了解一个人的过去,就会越接纳ta的现在。当你看到ta行为背后的意义,那些不舒服、被伤害的感觉都会大大减轻。 但是,原生家庭在当前社会语境下,慢慢被涂抹了一些病理化的色彩。 我有一个年轻的女性来访者,出生在富豪之家,物质生活极其优渥。从小乖巧懂事,中考时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然后到国外读大学。 但咨询时她的状况很糟糕。她无法出去工作,总是把人际关系搞砸,甚至不相信自己能找到男朋友。她很容易情绪崩溃,特别是在与母亲相处的时候。 她觉得自己今天这个样子,全是因为小时候父母没有给她足够的陪伴。于是她向母亲发起激烈的攻击,逼迫母亲承认自己做错了,把母亲撵出家门半年多。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难道,“原生家庭创伤”真的是一种心理疾病? 原生家庭、童年创伤是精神分析的概念。随着精神分析在我国的传播,许多人为自己的失败或不如意找到了根源。 原生家庭、童年经历真的对一个人有很大影响,但这种影响却被无限放大,在有些人的心目中便成了一种“原生家庭决定论”。 当很多人不了解原生家庭的理论时,对父母还没有那么大的负面情绪,还愿意为自己不如意的人生负责。 但当知道可以将责任推到父母身上之后,他们爆发了源源不断的怒火。
从这一点来说,“原生家庭创伤”似乎是被社会建构出来的一种“病”。而且,在人群中特别是在年轻人中大面积传染。


  “足够好的家庭”
几乎每个人的成长都伤痕累累,我从没见到一个没有问题的原生家庭。 但,有问题不一定有病。 一个家庭有没有病,和父母的心理有没有病有很大的关系。
两个情绪稳定、人格正常的人组建的家庭,更可能是一个正常的家庭,而不是一个有病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也会产生种种冲突和问题。 家庭治疗大师米纽秦说:理想的家庭不是不产生问题的家庭,而是产生了问题能够积极解决问题的家庭。 就像人只要活着就有焦虑一样,只要有家庭就有家庭问题。
在很多家庭里,亲子之间免不了有摩擦,但只要没有破坏亲子之间基本的亲密感,都处于正常范围。 温尼科特提出一个概念叫“足够好的母亲”,这类型母亲给孩子提供足够但不会太多的抱持,既不忽略,也不过渡的干涉。她们不是完美的母亲。 完美的母亲,特别是自认为完美的母亲往往剥夺了孩子的某种成长,让孩子没有机会锤炼自我的韧性,以适应外部的挫折。 完美的父母是父母自己的内心需要,而不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曾奇峰将“足够好的母亲”,解读为“60分的妈妈”。我认为能为孩子提供基本的物质与情感需求的家庭,也是足够好的家庭。 我相信大部分中国家庭,都是这类家庭。正如“60分的妈妈”做的那样,这些家庭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恰到好处的挫折”。 在当前的社会文化下,我们往往夸大父母对孩子的伤害,看不到父母对孩子的支持。
同时,我们也进入了另一个误区:以为对孩子过度关爱和付出的父母,才是好父母,甚至是伟大的父母。 其实,父母的爱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过多,让孩子有一种被吞噬感;过少,让孩子有一种被抛弃感。

“有病的家庭”
虽然大部分中国家庭都是“足够好的家庭”,但必须承认,病态的家庭的确存在。 A姑娘小时候总是被母亲暴打,有时候没有原因,有时候只是很小的事。 她记得有一次不小心碰倒了衣架,衣架砸到茶几上,磕出一个小划痕。母亲就开始用鸡毛掸子抽她,她跪地求饶也没用。 她还记得,小时候去公共澡堂洗澡,看到大些的女孩私处已经发育。回家后,她好奇地看自己的私处。但母亲以为她在自慰,就无休止地骂她不要脸。 她说:我小时候每天都小心翼翼地活着。 长大后,她多次自杀自残、暴饮暴食,无底限地讨好别人,在亲密关系中极度害怕被抛弃,呈现出典型的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症状。 这种对孩子身心施暴的父母,往往是自身有严重的心理疾病,比如自恋型、反社会型或边缘型人格障碍等。 他们本应该保护孩子,却成为孩子恐惧的来源。这对孩子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 我认为,父母的人格发育水平,往往决定了家庭的健康程度。 除了家暴外,病态的家庭还包括父母有成瘾行为,比如酗酒、赌博、吸毒等,导致家庭失去正常功能。 因此,对于原生家庭,我们应持有一种理性的态度:不过度放大其带来的创伤,也不忽视病态家庭对孩子的伤害。 没有家庭是完美的,也没有父母是完美的。 如果从家庭里已经获得了足够的关爱,那长大后可以去解决其中的问题; 而如果家庭给我们带来的伤痛很深,也不要硬抗,试着寻找帮助去治愈那些创伤。 也许很难,但治愈是可能发生的。

如果您需要我们的专业帮助,可先浏览乐行心理官方网址的相关介绍:www.jxlxxl.com,同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江西乐行心理咨询中。如需预约请提前电联我们。江西心理咨询,南昌心理咨询,江西焦虑症治疗,江西抑郁症治疗,江西心理医生,江西沙盘游戏治疗,江西婚恋咨询,江西青少年心理干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