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96:谈奢侈品(CHITA.2025.01.02)
(2025-01-02 14:31:47)战争96:谈奢侈品(CHITA.2025.01.02)
奢者,侈靡放纵,故曰‘张’,言其张大也。”侈者,凡自多以陵人曰侈。奢侈品的概念包含有放纵和浪费的意思,说某物的性价比不高,以致具有炫耀而非日常适用的倾向。
按照这个说法,奢侈品的核心特征就是最低的适用性、或最高的无用性,类似某种交易的过程,甲方支付过度的价格,却自愿地来收穫远远低于其效用的物。这样的物有二种,其一是商品物、其二是思想物。
但我们理应注意到思想物之所以成为隐性的奢侈品,只是因为其兑现的过程具有颇难计价的性质、以及远期的客观不确定性都可以导致此物沦入此中。
其一的商品物是符号价格的超标,而其二的思想物是时效价格的方差超标。选择其一者,认为价格只是某种象征,顺便对物性却宣佈某种鄙夷式的佔有,毕竟要藉此表达的是位格的物理实存。其二者,认为价格经常处在剧烈的、不可捉摸的波动中,为此取消对数据的追踪,才转向对反物性的青睐,但是难以判断这种转向的潜在目标是否重新作为一种更新的、变形的物性,总之,思想物如果作为奢侈品去对待,则其本质就也难逃只是把价值的合理对付的公平点的压缩、延迟的嫌疑,儘管在许多的时候,看起来它是满足于当下的即时的感受性,此时,可以说思想物同样是一个矛盾物,它放弃当下、却享受当下,只是把这种对物的品尝的形式加以巧妙的转换,但却并未放弃其宣称的放弃,理论上只是把放弃的实存予以转位,这个转换同时发生在形态上、和时间上。
对后,我们来看这个现象:文科的衰落,和科学的长盛不衰。显然这裡就包含有对商品物和思想物的分析,因为科学儘管是一种思想,但其攻城略地的手段却是的的确确的物质上的性价比,因此科学成为流行商品,而几乎所有的文科都必然沦落为某种被冷漠的东西,比如,现代的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政治学都早已沦为对立于商品的倒置物,直白地比喻就是在理科的主宰世界,文科必然堕落为奢侈品,似乎是不务正业的玩意。——此时,我们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心理知觉,因为时代在不停的波动,几乎所有的奢侈品市场都是下降通道,而对廉价概念的经济学阐释转化为另一种自然的选择、或自由的意志,是自主且自明的新物,此时,商品和思想的神格就产生真实的换位。
商品成为思想,同时思想成为商品,是对时代波动特征的测量,具有临时性,但也说不得可以长达数百年,这取决于两者的最终融合的速率,无论如何,现在的文科整体颓势难以避免,所以文学、艺术、宗教、哲学都是童叟无欺的奢侈品,性价比的确堪忧,令人扼腕唏嘘。
所以,假如人们对某个问题想不清楚,也就会变得非常地正常,因为奢侈品的革命早已发生,褒贬的基准和生产力紧密结合在一起,想不清楚许多问题只是其中的小小代价,几乎是好像都可以忽略不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