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三人行·海曙横街职湖桥

标签:
职湖桥宁波古桥横街镇桃源村胡家三跨石阶石板桥区级文保点 |
分类: 名特古桥 |
三人行在集仕港镇湖山村看十三洞桥,汽车是由山下庄村过来,所以停在了古桥的西堍,现在要去在东堍一侧的集仕港镇,必须经过湖泊河,此时又看到一座桥名奇特的“职湖桥”。在几乎等宽的河道上,相比十三洞桥,职湖桥只有三跨,于是其悠长的引桥就特别显眼了。由于时值傍晚已近五点,背光严重,加上河面宽阔,观察职湖桥的位置更为有限。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桃源村胡家自然村的职湖桥

职湖桥为三跨三拼叠石墩石阶石板桥,东西走向跨广德湖遗存的湖泊河,其两侧长长的引桥特别引人注目。据记载,职湖桥另一面已经失去了桥栏外,还刻有一个桥名为“建设桥”,属于比较稀罕的一桥双名,而当地村民俗称其为“柴家桥”。

职湖桥在十三洞桥南侧约900米处同样跨湖泊河,在卫星地图上可见其所跨河道宽度相差无几,但桥孔数量只是十三洞桥的一个零头。

职湖桥主跨桥栏外侧刻有桥名,只是距离远而且在斑驳的石栏上难以看清。海曙区文管所的介绍:职湖桥地处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桃源村胡家,建于1833年。桥为二墩三孔石梁平桥,一桥双名,东西走向,横跨于原广德湖遗存的湖泊河两岸。桥梁东侧有引桥通道,全长17.895米,宽2.08米。桥面均用三块长条石铺成。左右栏板石三块,望柱四根,四角圆顶,无雕刻,与栏板榫卯结构衔接。桥墩南北两端圆口,便于河水流畅自如。东西踏跺分别9级、8级,各设垂带,下用石板平台固定。南额“职湖桥”,上款“壬子年崴月谷旦”;北额“建设桥”,上款“一八三三年某月造”等字样。《桃源乡志》载:“湖职桥,曹氏更名曹家桥,清顺治七年(1650)王大政等修治。”由此推测,桥在明时已存在。

我们所在职湖桥的东堍,西落的太阳形成比较强烈的背光,连古桥也难以看清了。

桥栏上的桥名难以看清,树丛中的文保碑还是鄞州区的。海曙区文管所的介绍:职湖桥虽年久失修,但整体保存尚属完整,对研究广德湖历史及明清时期的桥梁建筑有一定的研究价值。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职湖桥的东西两侧桥堍石阶

职湖桥主跨三拼的桥面,北侧桥栏已经缺失。据网上资料介绍:职湖桥是一座两墩三孔的石梁平桥,在明朝就已存在。桥上一块桥栏不知所踪。村中老人说,有人曾在桥上野炊烧烤,桥栏受到火烤,局部膨胀,桥栏断裂,断坠湖中。

不同角度的职湖桥。据介绍:在宁波海曙区,从横街镇、集士港到高桥镇,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狭长水带,它就是今天的广德湖。千年以前,广德湖“广褒数万顷”, 面积比东钱湖要大3倍。曾巩《广德湖记》说,“盖湖之大五十里”。但现在就像一条河流,周边粮田连绵。广德湖的前世今生,就是人间的沧海桑田!

不同角度的职湖桥。据网上资料介绍:宋真宗赐沿湖之沼给官吏作职田,即官吏的禄米田,现在的海曙区横街镇,就有一个村庄,叫职田村。《广德湖记》记载,“咸平中赐官吏职田,取湖之西山足之地百顷为之,既而务益取湖以自广。”但是历届守令都不肯轻易废湖,遗憾的是,广德湖最终还是在她最辉煌的时刻殒落了。鄞西大湖广德湖,现在成了湖泊河。

不同角度的职湖桥。据介绍:两岸村民旧时主要靠湖为生,以养鱼捕鱼为职,才有“职湖”之名,因此桥名“职湖桥”。村庄职田王,其地名得来也相似。也有人说,“职”同“识”,有“识得此湖”之意。

职湖桥上向北看,古广德湖遗存的湖泊河依然宽阔,远方有一座寺庙为南静禅寺。

职湖桥上向西看,西岸是横街镇应山村职田王自然村。古桥已没有了去路,眼前是一大片稻田。据地名网介绍:应山村是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下辖村。应山村位于海曙区西面,革命老区四明山边缘,三面都是平原,一面靠山交通便捷,距离宁波15公里,共有六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常住人口992人,400户人家。全村土地总面积2900亩,耕地面积1100亩。

职湖桥西侧的稻田,眼看着丰收在望。

职湖桥上向北看,十三洞桥就在前方,远方湖泊河两岸分别有两座金灿灿的寺庙,分别是东岸的普济寺和西岸的福寿庵。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桃源村胡家自然村的职湖桥

职湖桥为三跨三拼叠石墩石阶石板桥,东西走向跨广德湖遗存的湖泊河,其两侧长长的引桥特别引人注目。据记载,职湖桥另一面已经失去了桥栏外,还刻有一个桥名为“建设桥”,属于比较稀罕的一桥双名,而当地村民俗称其为“柴家桥”。

职湖桥在十三洞桥南侧约900米处同样跨湖泊河,在卫星地图上可见其所跨河道宽度相差无几,但桥孔数量只是十三洞桥的一个零头。

职湖桥主跨桥栏外侧刻有桥名,只是距离远而且在斑驳的石栏上难以看清。海曙区文管所的介绍:职湖桥地处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桃源村胡家,建于1833年。桥为二墩三孔石梁平桥,一桥双名,东西走向,横跨于原广德湖遗存的湖泊河两岸。桥梁东侧有引桥通道,全长17.895米,宽2.08米。桥面均用三块长条石铺成。左右栏板石三块,望柱四根,四角圆顶,无雕刻,与栏板榫卯结构衔接。桥墩南北两端圆口,便于河水流畅自如。东西踏跺分别9级、8级,各设垂带,下用石板平台固定。南额“职湖桥”,上款“壬子年崴月谷旦”;北额“建设桥”,上款“一八三三年某月造”等字样。《桃源乡志》载:“湖职桥,曹氏更名曹家桥,清顺治七年(1650)王大政等修治。”由此推测,桥在明时已存在。

我们所在职湖桥的东堍,西落的太阳形成比较强烈的背光,连古桥也难以看清了。

桥栏上的桥名难以看清,树丛中的文保碑还是鄞州区的。海曙区文管所的介绍:职湖桥虽年久失修,但整体保存尚属完整,对研究广德湖历史及明清时期的桥梁建筑有一定的研究价值。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职湖桥的东西两侧桥堍石阶

职湖桥主跨三拼的桥面,北侧桥栏已经缺失。据网上资料介绍:

不同角度的职湖桥。据介绍:在宁波海曙区,从横街镇、集士港到高桥镇,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狭长水带,它就是今天的广德湖。千年以前,广德湖“广褒数万顷”, 面积比东钱湖要大3倍。曾巩《广德湖记》说,“盖湖之大五十里”。但现在就像一条河流,周边粮田连绵。广德湖的前世今生,就是人间的沧海桑田!

不同角度的职湖桥。据网上资料介绍:宋真宗赐沿湖之沼给官吏作职田,即官吏的禄米田,现在的海曙区横街镇,就有一个村庄,叫职田村。《广德湖记》记载,“咸平中赐官吏职田,取湖之西山足之地百顷为之,既而务益取湖以自广。”但是历届守令都不肯轻易废湖,遗憾的是,广德湖最终还是在她最辉煌的时刻殒落了。鄞西大湖广德湖,现在成了湖泊河。

不同角度的职湖桥。据介绍:两岸村民旧时主要靠湖为生,以养鱼捕鱼为职,才有“职湖”之名,因此桥名“职湖桥”。村庄职田王,其地名得来也相似。也有人说,“职”同“识”,有“识得此湖”之意。

职湖桥上向东看,古桥早已废弃,长长的引桥成了垂钓者的钓鱼台。据介绍:职湖桥以东是横街镇桃源村胡家自然村,现已撤迁。据地名网介绍:桃源村位于横街镇东部,东临集仕港镇,南北方向分布望童公路两侧,全村由10个自然村组成,共有557户户籍人口1347人,党员数57人,村民代表48名,外来人口约1500人,耕田面积974亩。

职湖桥上向北看,古广德湖遗存的湖泊河依然宽阔,远方有一座寺庙为南静禅寺。

职湖桥上向西看,西岸是横街镇应山村职田王自然村。古桥已没有了去路,眼前是一大片稻田。据地名网介绍:应山村是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下辖村。应山村位于海曙区西面,革命老区四明山边缘,三面都是平原,一面靠山交通便捷,距离宁波15公里,共有六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常住人口992人,400户人家。全村土地总面积2900亩,耕地面积1100亩。

职湖桥西侧的稻田,眼看着丰收在望。

职湖桥上向北看,十三洞桥就在前方,远方湖泊河两岸分别有两座金灿灿的寺庙,分别是东岸的普济寺和西岸的福寿庵。
前一篇:宁波三人行·海曙集士港十三洞桥
后一篇:宁波三人行·海曙集士港十字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