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三人行·北仑小港燕山碶

标签:
燕山宁波古桥小港街道长山村十三跨石板闸桥省级文保单位 |
分类: 名特古桥 |
看过东岗碶后沿小浃江向东,接着看几乎是东岗碶翻版的燕山碶。燕山碶又名堰山碶,按照两块文保碑上的记录是燕山碶。燕山碶与东岗碶一样跨小浃江,充分发挥着抗咸蓄淡、蓄泄灌溉的重要水利作用,等到下游的义成碶建成后,便也由闸变成了交通桥。所不同之处是在古老的燕山碶桥面上浇筑了一层水泥路面,如今还在继续使用中。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长山村前头洋自然村的燕山碶

燕山碶与东岗碶的构造完全一样是十三跨石板闸桥,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北堍为一个小岛,然后又有水泥拱桥与北岸相连。我们是由北侧的公路经过水泥桥后来到燕山碶的。

燕山碶的桥面上浇筑了水泥路面后继续可以通行,这是与东岗碶的不同之处。燕山碶与东岗碶、义成碶和浃江大闸组成“小浃江碶闸群”,并且列入到了浙江省级文保单位名录,新旧两块文保碑立于燕山碶北堍西侧。

燕山碶的文保碑和背面的简介。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有详尽的介绍:燕山碶又称堰山碶,位于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长山村前头洋自然村。西北、东南向横跨小浃江,占地67平方米。全长26米,13孔,每孔孔距2米,宽2.6米。攻山凿岩为基,仿东岗碶式,以三石柱并列为墩,条石为梁,每孔安闸,上游方向呈分水形,旁立小堰,北筑浃水塘10余丈,以固碶身。自东岗碶至燕山碶10余里,江道变为内河,两岸斥卤皆成沃土。据民国《镇海县志》记载,清嘉庆十二年(1807)七月始建,次年三月竣工。嘉庆二十二年(1817),下游义成碶建成后,燕山碶成为交通桥。2004年桥面新增一层钢筋混凝土,用钢砼结构修复西北侧缺损的一块条石栏板,并在东北侧增建钢砼结构桥栏。 燕山碶建造年代确凿,构造牢固,保存较好,1993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点。2011年2月小浃江碶闸群被核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长山村前头洋自然村的燕山碶

燕山碶与东岗碶的构造完全一样是十三跨石板闸桥,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北堍为一个小岛,然后又有水泥拱桥与北岸相连。我们是由北侧的公路经过水泥桥后来到燕山碶的。

燕山碶的桥面上浇筑了水泥路面后继续可以通行,这是与东岗碶的不同之处。燕山碶与东岗碶、义成碶和浃江大闸组成“小浃江碶闸群”,并且列入到了浙江省级文保单位名录,新旧两块文保碑立于燕山碶北堍西侧。

燕山碶的文保碑和背面的简介。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有详尽的介绍:燕山碶又称堰山碶,位于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长山村前头洋自然村。西北、东南向横跨小浃江,占地67平方米。全长26米,13孔,每孔孔距2米,宽2.6米。攻山凿岩为基,仿东岗碶式,以三石柱并列为墩,条石为梁,每孔安闸,上游方向呈分水形,旁立小堰,北筑浃水塘10余丈,以固碶身。自东岗碶至燕山碶10余里,江道变为内河,两岸斥卤皆成沃土。据民国《镇海县志》记载,清嘉庆十二年(1807)七月始建,次年三月竣工。嘉庆二十二年(1817),下游义成碶建成后,燕山碶成为交通桥。2004年桥面新增一层钢筋混凝土,用钢砼结构修复西北侧缺损的一块条石栏板,并在东北侧增建钢砼结构桥栏。 燕山碶建造年代确凿,构造牢固,保存较好,1993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点。2011年2月小浃江碶闸群被核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前一篇:宁波三人行·北仑小港东岗碶
后一篇:宁波三人行·北仑小港长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