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徽州古牌坊之县中附近三坊

标签:
县中附近三坊歙县徽城镇城东路歙县中学徽州古牌坊三人行 |
分类: 沪外旅游 |
歙县徽城镇的古牌坊数量很多,其中最集中之处就在如今的县中附近,包括上街路的三座。那里原先是县学宫,曾经的紫阳书院也在其中,该书院名称为皇帝于南宋淳祐五年(1245年)御赐,朱熹经常讲学的紫阳书院,曾为徽州最大,在南宋时更名列全国四大书院之一。县学宫的门坊至今还高高耸立着,县中的学生们上学放学依然会从牌坊下经过。我们三人也慕名而来,游览了县中附近的“县学甲第坊”、“
尚宾坊”和“大夫坊”,由于功课没做好,漏掉了县中内的“古紫阳书院坊” 。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歙县中学前的“县学甲第坊”

“县学甲第坊”的背面。百度简介:县学甲第坊,石牌坊名。又称"三元坊"。位于歙县县城县学前,为县学的门坊。建于清乾隆年间。四柱三间五楼,宽约5.5米,高约6米。正面楼匾上刻"甲第"二字,额仿上刻"状元"、"会元"、"解元"字样;背面楼匾上刻"科名"二字,额杭上刻"榜眼"、"探花"、"传胪"字样。每块额枋空档处镌有历代歙县中式者姓名,现多漫漶不清。

正面楼匾上刻"甲第"二字,额枋上刻"状元"、"会元"、"解元"字样;大字板上全是历代歙县中式者姓名。

背面楼匾上刻"科名"二字,额枋上刻"榜眼"、"探花"、"传胪"字样。

“县学甲第坊”后即“安徽省歙县中学”大门。据说:每天上学放学的中学生们,也都毫无例外地要一次次通过这个写满“甲第、状元、解元、会元”的牌坊。这样的安排,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刻意,但当地人说,今天牌坊后面这座重点中学的升学率,在整个安徽都名列前茅,却是不争的事实。

歙县中学大门内即一座古桥,原来桥下就是泮池,桥头还有一块“下马碑”,碑上满汉文对照写着:凡一应满汉文物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其实后面还有孔庙明伦堂、问政亭和古紫阳书院坊等名胜古迹,可惜我们没有深入。当时直感觉到门卫非常和善,对于我们的到访和进入学校看泮桥没有丝毫的闲话,现在想想如果我们要求入内参观其他古迹,应该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歙县学宫泮桥处看外面的“县学甲第坊”

“县学甲第坊”。歙县中学周围的拆迁很明显,东侧的大操场已经在牌坊前面,随着学校的扩建,过不了多久,原先的门坊就会在学校中了。

“县学甲第坊”和 “尚宾坊”

“尚宾坊”周围已经整治一新,看过它的老照片,显然牌坊本身也经过了维修。百度简介:尚宾坊位于原县学宫、今歙县中学大门右侧,建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花岗岩石料,双柱单间三楼,开间约3米,高约5米,南面额枋上镌“京闱乡贡进士江衷之门”十字,上枋镂双凤朝阳图,月梁镂鲤鱼纹饰图案;栏板镌“尚宾”二字;北面月梁镌牡丹纹饰图案;额坊镌“风云庆会”四字,上枋镂双鹤翔云图。在建筑结构上,两侧护斗板八出,中间置斜拱和枫拱,为宋、元斗拱制作的典型样式。

“尚宾坊”顶部,南北字板均书“尚宾”二字。据介绍建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的“尚宾坊”是徽州古牌坊中最古老者,比弘治十二年(1499年)的贞白里坊还要早23年。

南面额枋镌“京闱乡贡进士江衷之门”10个字,月梁镂鲤鱼跳龙门图,上枋镌双凤朝阳图。

北面月梁镂牡丹图,额枋镌“凤云庆会”四字,上枋镂双鹤翔云图。

其转角处的斜拱、枫拱,被誉为徽州牌坊斗拱之上品。

“尚宾坊”南北两面

“尚宾坊”东西侧面

由歙县中学处的“县学甲第坊” 、“尚宾坊”向西走,穿过一条马路的小弄堂内,还有一座古牌坊立于充满生活气息的居民区中。古牌坊名为“大夫坊”,为双柱单间一楼冲天式,据介绍:大夫坊,位于城东路歙县中学西边居民区的小巷中,建于明嘉靖二十二(1543)年。双龙板题“恩荣”;额枋书“大夫坊”。嘉靖时,里人程贤官奉训大夫浙江提司提举,其侄程铎官奉政大夫广州府同知,故立此坊。

“大夫坊”边正是一个水井,我们到访时好多居民汇聚在此洗衣服。

“大夫坊”双龙板题“恩荣”

“大夫坊”的两面

“大夫坊”的两面

我在游览“大夫坊”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歙县中学前的“县学甲第坊”

“县学甲第坊”的背面。百度简介:县学甲第坊,石牌坊名。又称"三元坊"。位于歙县县城县学前,为县学的门坊。建于清乾隆年间。四柱三间五楼,宽约5.5米,高约6米。正面楼匾上刻"甲第"二字,额仿上刻"状元"、"会元"、"解元"字样;背面楼匾上刻"科名"二字,额杭上刻"榜眼"、"探花"、"传胪"字样。每块额枋空档处镌有历代歙县中式者姓名,现多漫漶不清。

正面楼匾上刻"甲第"二字,额枋上刻"状元"、"会元"、"解元"字样;大字板上全是历代歙县中式者姓名。

背面楼匾上刻"科名"二字,额枋上刻"榜眼"、"探花"、"传胪"字样。

“县学甲第坊”后即“安徽省歙县中学”大门。据说:每天上学放学的中学生们,也都毫无例外地要一次次通过这个写满“甲第、状元、解元、会元”的牌坊。这样的安排,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刻意,但当地人说,今天牌坊后面这座重点中学的升学率,在整个安徽都名列前茅,却是不争的事实。

歙县中学大门内即一座古桥,原来桥下就是泮池,桥头还有一块“下马碑”,碑上满汉文对照写着:凡一应满汉文物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其实后面还有孔庙明伦堂、问政亭和古紫阳书院坊等名胜古迹,可惜我们没有深入。当时直感觉到门卫非常和善,对于我们的到访和进入学校看泮桥没有丝毫的闲话,现在想想如果我们要求入内参观其他古迹,应该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歙县学宫泮桥处看外面的“县学甲第坊”

“县学甲第坊”。歙县中学周围的拆迁很明显,东侧的大操场已经在牌坊前面,随着学校的扩建,过不了多久,原先的门坊就会在学校中了。

“县学甲第坊”和 “尚宾坊”

“尚宾坊”周围已经整治一新,看过它的老照片,显然牌坊本身也经过了维修。百度简介:尚宾坊位于原县学宫、今歙县中学大门右侧,建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花岗岩石料,双柱单间三楼,开间约3米,高约5米,南面额枋上镌“京闱乡贡进士江衷之门”十字,上枋镂双凤朝阳图,月梁镂鲤鱼纹饰图案;栏板镌“尚宾”二字;北面月梁镌牡丹纹饰图案;额坊镌“风云庆会”四字,上枋镂双鹤翔云图。在建筑结构上,两侧护斗板八出,中间置斜拱和枫拱,为宋、元斗拱制作的典型样式。

“尚宾坊”顶部,南北字板均书“尚宾”二字。据介绍建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的“尚宾坊”是徽州古牌坊中最古老者,比弘治十二年(1499年)的贞白里坊还要早23年。

南面额枋镌“京闱乡贡进士江衷之门”10个字,月梁镂鲤鱼跳龙门图,上枋镌双凤朝阳图。

北面月梁镂牡丹图,额枋镌“凤云庆会”四字,上枋镂双鹤翔云图。

其转角处的斜拱、枫拱,被誉为徽州牌坊斗拱之上品。

“尚宾坊”南北两面

“尚宾坊”东西侧面

由歙县中学处的“县学甲第坊” 、“尚宾坊”向西走,穿过一条马路的小弄堂内,还有一座古牌坊立于充满生活气息的居民区中。古牌坊名为“大夫坊”,为双柱单间一楼冲天式,据介绍:大夫坊,位于城东路歙县中学西边居民区的小巷中,建于明嘉靖二十二(1543)年。双龙板题“恩荣”;额枋书“大夫坊”。嘉靖时,里人程贤官奉训大夫浙江提司提举,其侄程铎官奉政大夫广州府同知,故立此坊。

“大夫坊”边正是一个水井,我们到访时好多居民汇聚在此洗衣服。

“大夫坊”双龙板题“恩荣”

“大夫坊”的两面

“大夫坊”的两面

我在游览“大夫坊”
前一篇:三人行·徽州古牌坊之上路街三坊
后一篇:三人行·徽州古牌坊之许国石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