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人行·徽州古祠堂之吴氏宗祠

(2018-03-07 10:40:57)
标签:

吴氏宗祠

歙县北岸村

徽州古祠堂

古村古宅古祠堂

三人行

分类: 沪外旅游
午饭时意外到访了千年古村落瞻淇村,其实已经到了我们首选的目的地歙县北岸镇的范围之内。饭后继续行不多久便到了北岸村,这里的吴氏宗祠与北岸廊桥都是“国保”单位,或许村中的古建筑不及尚未开发的瞻淇村多,但其名气要比瞻淇村大许多。看吴氏宗祠时有村民自告奋勇为我们讲解,另外还带路让我们探访了廊桥和古村中的其他几处民居。
三人行·徽州古祠堂之吴氏宗祠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北岸镇北岸村的吴氏宗祠
三人行·徽州古祠堂之吴氏宗祠
徽州的祠堂与民居、牌坊并称“徽州三绝”,吴氏宗祠是徽州古祠堂中的佼佼者。吴氏宗祠平时大门紧闭,前方的小广场成了停车场,光从外表看那五凤楼的门庭,八字墙须弥底座等就能感受到不同一般的恢宏庄严。
三人行·徽州古祠堂之吴氏宗祠
北岸村的吴氏宗祠外表,其中部分构件最近进行了维修,据说共花费了170万。因为古祠堂是“国保”,相关介绍的资料较多。据百度介绍:徽州歙县吴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坐落于徽州歙县北岸村,属于吴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宗祠内的木雕圆润而饱满,宗祠内的砖雕细腻而大气,宗祠内的石雕闻名中外——西湖十景图,百鹿图,特别是53件礼器更是家族祭祀文化的瑰宝。吴氏宗祠通过自身的建筑形式和徽派三雕精品的奉献,对徽州的家族祭祀文化,宗族文化,雕刻艺术,绘画艺术及渊远历史做了无声的描述,是博大精深的徽文化的具体体现。
三人行·徽州古祠堂之吴氏宗祠
吴氏宗祠的匾额,两侧的八字墙以及国保、省保文保碑。1998年5月吴氏宗祠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人行·徽州古祠堂之吴氏宗祠
吴氏宗祠侧面,山墙脊上有许多别致的小神兽。
三人行·徽州古祠堂之吴氏宗祠
古祠堂的东南侧便是北岸村的村委会,祠堂的钥匙就在其中,听说有人慕名而来参观,村长二话不说就来开门,看来这样的事是经常性的,已经习惯成自然。
三人行·徽州古祠堂之吴氏宗祠
祠堂门口有一人多高的抱鼓石,墙面全是磨砖对缝工艺制成。
三人行·徽州古祠堂之吴氏宗祠
门前弯轩顶门上有门档户对
三人行·徽州古祠堂之吴氏宗祠
进入祠堂看大门内侧,据称:五凤楼的门厅不仅建造难度太大,而且耗费金钱,五凤楼的特征是它的屋顶轮廓线不是直线,而是象鸟翼般展开的曲线,建筑学上通称为翼角。五风楼共有10个翼角,而且是成五对展翅,就象五对欲飞的凤凰,所以就称这种建筑为五风凤楼。五凤楼显示了家族的地位,也对后人寄托着保持家族兴旺的希望。
三人行·徽州古祠堂之吴氏宗祠
中进是享堂,正中悬挂“至德堂”匾,这是祭祀祖先、宗族议事的重要场合。月抱梁非常硕大,据介绍为徽州祠堂里月抱梁最为粗硕者。十几根粗大的立柱,使享堂高大而宽敞。
三人行·徽州古祠堂之吴氏宗祠
至德堂
三人行·徽州古祠堂之吴氏宗祠
至德堂内看堂内梁柱与前方的门厅
三人行·徽州古祠堂之吴氏宗祠
至德堂前的石围栏由六块黟县青石板和八根石望柱组成,柱头上的石狮子造型各异活灵活现,徽州古建中的石雕木雕与砖雕堪称“三绝”,在吴氏宗祠中都有杰出的表现。
三人行·徽州古祠堂之吴氏宗祠
在村民的指点下,我们知道了这些石栏板上的石雕是吴氏宗祠中最有价值的。据介绍:院内石栏上的6块黟县青石板上雕刻着“西湖十景”,写实手法,冼练精致,生动精美,是徽雕高超技艺的代表性作品。徽州石雕的内容主要是动物、植物、书法等,以山水景致及传说故事的少见。此组石雕是研究古时“西湖十景”的珍贵材料。制作者采用平面雕、浮雕为主,刀法融精致于古朴大方,是吴氏巨商吴应晟为了让走不出大山的人们认识世界,特别花重金,聘请黟县石匠余尚相,落脚在杭州,经过半年的临摹,回到徽州后雕刻而成的。故西湖十景全面而真实,生动而俏丽,是新安画派山水技法和石雕艺术的完美结合。
三人行·徽州古祠堂之吴氏宗祠
后进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寝室,现在里面空空的,一长排隔扇门中新旧杂陈,门上的木雕精美绝伦。
三人行·徽州古祠堂之吴氏宗祠
前栏七块石板上雕刻“百鹿图”,在山林间嬉戏奔跑的群鹿,活泼自然,栩栩如生。他们介绍,图中具体雕刻了多少只鹿现在还难以数清。
三人行·徽州古祠堂之吴氏宗祠
当时带领我们的村民并没有提及小池塘围栏上的石雕,百度介绍:位于吴氏宗祠第三进天井下,池塘四周内测有清道光年间石雕组图“53件礼器”。道光六年(即1826年),在位于古徽州府治地歙县的北岸村,一个吴氏族人聚居的地方,“景隆号”茶庄的长子吴应晟主持了北岸吴氏宗祠的重修工程。他冒着欺君犯上的风险,在吴氏宗祠第三进寝殿天井下水池内壁上,镌刻了中国古代皇家祭祀用的五十三件中华传统礼器,供奉给自己的祖宗。一民间古祠堂,雕有皇家祭祀用礼器,这在全国也甚是罕见的。
三人行·徽州古祠堂之吴氏宗祠

左右两侧侧厅的前门和后壁上,有精致的木雕,前门刻的是山水,后壁刻的是花瓶,寓平安之意。
三人行·徽州古祠堂之吴氏宗祠
新旧杂陈的隔扇门
三人行·徽州古祠堂之吴氏宗祠
百度介绍:西边山墙上嵌着一尊砖雕神龛,虽不足见方,却雕工华丽而细腻。它取当地生产的青灰砖为雕刻的原材料,此砖要选择精细的泥土,经人工淘洗,除去杂质和沙粒,做成砖坯经过特殊技艺烧制而成。如青砖中夹有沙粒和杂质,就会影响砖雕的细部雕刻了。砖雕是徽州传统的三雕之一,多用于徽派风格的门楼,门套,门楣等处,彰显建筑物的典雅、庄重,像吴氏宗祠这样的砖雕神龛,在徽州也是极为罕见的,堪称徽州砖雕艺术的经典作品。
三人行·徽州古祠堂之吴氏宗祠
吴氏宗祠前向右的石板路,可以通向北岸廊桥。
三人行·徽州古祠堂之吴氏宗祠
在村民的带领下我们在北岸村中转了一圈,最具特色的徽派建筑马头墙,这该有多少层啊。
三人行·徽州古祠堂之吴氏宗祠
七分门楼三分房,徽州人建房讲究门面。大门小门边门,甚至是后门都有装饰考究的门罩,那怕是单开间的房子也不忘了高高的马头墙。
三人行·徽州古祠堂之吴氏宗祠
不同时期的门罩装饰,细腻的砖雕精品随处可见。
三人行·徽州古祠堂之吴氏宗祠
大门上不同饰纹的门环门栓也令人瞩目
三人行·徽州古祠堂之吴氏宗祠
因为有了村民的带领,进入到一处整体结构到细节构件都完好,尚在正常使用的居民家中。老宅名为“敦礼堂”,主人是一位业余画家,老屋内有一间专门的画室,桌子上还摊着画到一半的工笔画。据说客堂中有一些画还是祖上传下来的,甚至有清代一直挂到现在的。
三人行·徽州古祠堂之吴氏宗祠
窗上的木雕令人眼花缭乱
三人行·徽州古祠堂之吴氏宗祠
印象最深的当属灶间,两层楼高的空间,还有几处大屋面汇聚而来的微型小天井,可能还不及一张八仙桌大,既有采光透气之功能,还有肥水不外流之寓意。
三人行·徽州古祠堂之吴氏宗祠
村民原本还准备带我们去歙县北岸小学内看一座古祠堂的,可惜学校放寒假,无法开门而作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