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张家港古桥之富民桥
标签:
富民桥张家港古桥苏州古桥凤凰镇清水村单孔石拱桥 |
分类: 名特古桥 |
前几天双休日,李凡、冯老师和我的三人行又一次活动,此行时间为二天,目标是苏州市的张家港和镇江市的丹阳,这些地方我都未曾到过,所有目标依然由李凡制定,照例是以古桥为主线。在张家港共观看了八座古桥,在丹阳除了近十座古桥外还到访了文庙原址和著名的南朝皇陵石刻。由于路途较远,两天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的,首先来到了张家港凤凰镇的清水村,看一座名为富民桥的石拱桥。

苏州张家港市凤凰镇(原港口镇)清水村的富民桥

第一眼看到富民桥就发现古桥最近进行了修缮,整座古桥干干净净的,石缝间的水泥灰浆明显。桥额石上刻有“富民桥”的桥名。

富民桥南北走向,西侧已有新桥替代了它的通行功能,桥南堍有文保碑,据介绍1998年10月,富民桥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张家港市文物保护单位。

张家港文保单位的文保碑背后都有简介,在现场就可以帮助我们初步了解一些基本情况。据百度介绍:富民桥又叫清水桥,位于苏州张家港市港口镇东南二公里清水河上。系花岗石为主,纵联分节并联,单孔拱桥。桥墩采用青石,桥面及拱型桥洞均全部采用花岗石,全长16.5米,中孔跨度6.2米,桥高4米。东西走向,东台阶14级,西台阶11级,拱顶桥面中心雕刻圆形“云日图”,形制古朴。拱梁北侧镌有“富民桥”三字,拱端北侧左右均有二明柱,镌“南无阿米陀佛”等字样,现在保存完好,为苏州地区典型的花岗石拱桥,具有一定文物价值。百度的介绍显然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包括地址和桥堍石阶都有了新的变化,但其中古桥的走向却与现实截然相反,令我困惑了好一阵,差一点还以为当时搞错了方向。

富民桥北堍石阶

富民桥周围比较空旷,我们在寻找它时费了好大一会功夫,经向人打听多次才找到。似乎是开头不顺,今天寻访的每一座古桥几乎都走了弯路和冤枉路。在古桥东北有一间没人居住的老房子,其门牌为“港口镇泗安村5组1号”,而如今这已经归并到了凤凰镇清水村,富民桥又因为所跨河道为清水河而又称清水桥。如今的村镇行政区划重新调整,给我们的寻访带来了太多的麻烦。

富民桥没有桥栏,相对于石拱桥的外观欣赏来说,没有桥栏似乎更漂亮。这是富民桥的桥顶上。

桥心石图案

富民桥的东侧面。古桥在历史上经过了多次修缮,最明显的地方是东侧面的桥联石为花岗石质,因为没法靠近,上面不知是否有桥联。

富民桥的西侧面,由于与新桥较近也难以全面看正面。

西侧桥联石为青石质,上面还有“南无阿弥佗佛”字样。关于富民桥网上找来一段比较详细的资料:富民桥又叫清水塘桥,位于凤凰镇清水村东部,距村委会一公里,跨曲塘泾(又名河金塘),南北走向,是古代河阳到金村主要河道上唯一的一座石拱桥。 富民桥始建于明代弘治初年(1488年),有富户李明杨与夏陈氏出资合建。李明杨有兄弟俩人,分别居住曲塘泾之南北,平常以渡船来往,十分不便,于是合计商议动员近邻夏陈氏合伙建桥。清康熙43年(1704年),此桥重修,进行了加固,用坚固的花岗岩托起又一圈内环洞,明代的青石桥枕没有移动,又在上面复盖了一层花岗岩桥枕。重修的富民桥,桥长20米,宽2.5米,为单孔石拱桥,桥孔距水面高约3米,跨度4米,石板铺设桥面,桥顶中央有2米长,1米宽的石板,供行人在桥顶眺望。桥端南边的护坡石条顶端有40厘米的石孔,桥面上有云纹石雕一块,桥西侧有桷树一棵,藤蔓绿荫覆盖,虬枝横生,把桥面顶起。据传建桥时石匠在此种植摇钱树,后被识宝之人把半个石孔偷偷凿去,树便慢慢枯死,桥孔便留下一个凹坑。石板中央两边刻有"富民桥"三字。

富民桥的西侧面桥座。网上资料介绍:富民桥畔是旧时乡人河阳山歌对唱比赛的场所。每逢对歌日子,桥畔两岸人山人海,山歌嘹亮,一唱一和。古人有诗曰:"富民桥畔摆歌场,桥上唱歌桥下应。"成为当时一景。 富民桥距今已有524年的历史。现桥下清水河塘已淤塞,河已断航。可富民石桥仍坚固屹立,石桥基本完好无损。1998年10月,被张家港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每到一座古桥,都会到桥顶上四处张望,看看古桥周围的基本环境。这是富民桥上向东看。

桥顶上向南看

富民桥上向西看

桥顶上向北看

几个方向看富民桥。富民桥前后道路完全消失,已纯粹作为单独的文物古迹而得到妥善的保护。

苏州张家港市凤凰镇(原港口镇)清水村的富民桥

第一眼看到富民桥就发现古桥最近进行了修缮,整座古桥干干净净的,石缝间的水泥灰浆明显。桥额石上刻有“富民桥”的桥名。

富民桥南北走向,西侧已有新桥替代了它的通行功能,桥南堍有文保碑,据介绍1998年10月,富民桥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张家港市文物保护单位。

张家港文保单位的文保碑背后都有简介,在现场就可以帮助我们初步了解一些基本情况。据百度介绍:富民桥又叫清水桥,位于苏州张家港市港口镇东南二公里清水河上。系花岗石为主,纵联分节并联,单孔拱桥。桥墩采用青石,桥面及拱型桥洞均全部采用花岗石,全长16.5米,中孔跨度6.2米,桥高4米。东西走向,东台阶14级,西台阶11级,拱顶桥面中心雕刻圆形“云日图”,形制古朴。拱梁北侧镌有“富民桥”三字,拱端北侧左右均有二明柱,镌“南无阿米陀佛”等字样,现在保存完好,为苏州地区典型的花岗石拱桥,具有一定文物价值。百度的介绍显然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包括地址和桥堍石阶都有了新的变化,但其中古桥的走向却与现实截然相反,令我困惑了好一阵,差一点还以为当时搞错了方向。

富民桥北堍石阶

富民桥周围比较空旷,我们在寻找它时费了好大一会功夫,经向人打听多次才找到。似乎是开头不顺,今天寻访的每一座古桥几乎都走了弯路和冤枉路。在古桥东北有一间没人居住的老房子,其门牌为“港口镇泗安村5组1号”,而如今这已经归并到了凤凰镇清水村,富民桥又因为所跨河道为清水河而又称清水桥。如今的村镇行政区划重新调整,给我们的寻访带来了太多的麻烦。

富民桥没有桥栏,相对于石拱桥的外观欣赏来说,没有桥栏似乎更漂亮。这是富民桥的桥顶上。

桥心石图案

富民桥的东侧面。古桥在历史上经过了多次修缮,最明显的地方是东侧面的桥联石为花岗石质,因为没法靠近,上面不知是否有桥联。

富民桥的西侧面,由于与新桥较近也难以全面看正面。

西侧桥联石为青石质,上面还有“南无阿弥佗佛”字样。关于富民桥网上找来一段比较详细的资料:富民桥又叫清水塘桥,位于凤凰镇清水村东部,距村委会一公里,跨曲塘泾(又名河金塘),南北走向,是古代河阳到金村主要河道上唯一的一座石拱桥。

富民桥的西侧面桥座。网上资料介绍:富民桥畔是旧时乡人河阳山歌对唱比赛的场所。每逢对歌日子,桥畔两岸人山人海,山歌嘹亮,一唱一和。古人有诗曰:"富民桥畔摆歌场,桥上唱歌桥下应。"成为当时一景。 富民桥距今已有524年的历史。现桥下清水河塘已淤塞,河已断航。可富民石桥仍坚固屹立,石桥基本完好无损。1998年10月,被张家港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每到一座古桥,都会到桥顶上四处张望,看看古桥周围的基本环境。这是富民桥上向东看。

桥顶上向南看

富民桥上向西看

桥顶上向北看

几个方向看富民桥。富民桥前后道路完全消失,已纯粹作为单独的文物古迹而得到妥善的保护。
前一篇:上海“历博”先睹记
后一篇:三人行·张家港古桥之徐塘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