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浦东文保点】高桥至德堂

(2017-12-31 11:11:11)
标签:

高桥至德堂

浦东文保点

高桥石家街12号

传统民居

群友会

杂谈

分类: 浦东各地
高桥古镇石家街12号的吴氏至德堂,尽管只是浦东新区的文保点,却是并不对外开放的私人住宅,其主人是年近九十高龄的吴老先生,因为家中与旧上海“闻人”杜月笙有很深的渊源,有人戏称他为“高桥爷叔”。至德堂历经160年的岁月,所有老房子结构已不太完整,但其中客堂间依旧是传统的老式布置,前后门窗全是几近绝迹的蛎壳窗加彩色玻璃,在所见老建筑中可谓一绝,更绝的是思路敏捷的吴老先生娓娓道来的历史往事,听得我们如痴如醉。
【浦东文保点】高桥至德堂
古桥至德堂位于高桥镇石家街12号,是浦东新区的文物保护点。
【浦东文保点】高桥至德堂
看其目前的住宅结构,如今面向石家街的主要进出通道为原先的边门,其中有面东的仪门头,据称如今的至德堂只是所有建筑的一部分,前面幽雅的院子前原来还有门楼,一直通向高桥北街。
【浦东文保点】高桥至德堂
石家街上的至德堂以及文保牌,2003年3月19日被公布为浦东新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今年又被公布为浦东新区的文物保护点。据“浦东文博”介绍:至德堂现位于上海市高桥镇石家街12号,面积356平方米。原前部门楼已毁,现保留有两进四合楼式住宅一处,一层砖木结构,沿中轴线依次为仪门、院落、正厅、院落及配房。至德堂采用传统砖木结构,雕饰精美,是民国时期该地区民居的典型代表。
【浦东文保点】高桥至德堂
至德堂在石家街上并无明显的标志,进出的也只是一扇小门。
【浦东文保点】高桥至德堂
进客堂间是走后面窄窄的通道,客堂间后面一埭余屋,如今吴老先生的卧室就在其中。
【浦东文保点】高桥至德堂
客堂间及两侧次间,后面的门窗都是蛎壳窗,部分是新料采用传统工艺重新安装,部分是旧料修缮而成。据《浦东文史》益仲德介绍:2010年5月1日起,高桥镇人民政府投入近200万元巨资,开始修缮这座具有悠久历史底蕰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优秀名居。经过近半年的周密护理与精心施工,坚持修旧如旧、原质原貌,使如今的“吴氏至德堂”不仅加强了电器消防安全措施,还更焕发出晚清建筑的特色风采。高爽古朴的厅堂、蠡壳透光的门窗、青瓦飞檐的屋顶、中西合璧的门墙,房前一片果木成萌的庭院,无不令慕名前来参访踏看的贵客佳宾注目神往,赞叹不已。
【浦东文保点】高桥至德堂
客堂间的后门
【浦东文保点】高桥至德堂
至德堂,如今依旧传统布置又有正常生活着的客堂间真可谓是凤毛麟角了。
【浦东文保点】高桥至德堂
根据吴老先生的介绍,这至德堂的匾额曾经先后由学界泰斗蔡元培先生和名士马相伯先生题写,现在高悬的“至德堂”字匾,高桥本镇书画名家施秉尧先生题书。至于“至德”二字以及“延陵世泽”、“让国家风”所蕴含的国史家传更是跌宕起伏的传奇。
【浦东文保点】高桥至德堂
这座颇具江南特色的民宅故居,是由第一代只身从苏州迁徙高桥的先祖吴允珊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整个建筑为一进三间两厢房的石库门平房。仪门前有一个小小的院子,栽种着各式林木,前面还有一间太平天国动乱前残留的小屋,比至德堂的历史更长,如今是吴老先生的画室。
【浦东文保点】高桥至德堂
仪门头内外,其装饰具有明显的中西合璧风格。
【浦东文保点】高桥至德堂
门楼外题额为“延陵世泽”,内为“长发其祥”四字,分别表示不忘根本世代传承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浦东文保点】高桥至德堂
客堂间和两侧厢房的所以落地长窗皆是一色的蛎壳窗,先是眼前一亮,接着叹为观止,因为对于我们经常在外寻觅老建筑的人来说,所见的往往都是脏兮兮破破烂烂残留着的蛎壳窗。
【浦东文保点】高桥至德堂
至德堂的蛎壳窗
【浦东文保点】高桥至德堂
我们在仔细观看至德堂的蛎壳窗
【浦东文保点】高桥至德堂
进入到客堂间中再看,一块块彩色玻璃在蛎壳的衬托下更为耀眼。
【浦东文保点】高桥至德堂
客堂间内看镶嵌着彩色玻璃的蛎壳窗
【浦东文保点】高桥至德堂
客堂间经常高达5米半,上方的风窠痕迹还在。
【浦东文保点】高桥至德堂
客堂间腰门可以通向次间和厢房
【浦东文保点】高桥至德堂
至德堂内各处的布置,吴老先生坚持画画,自称没有拜师自学而成。
【浦东文保点】高桥至德堂
其实最精彩的是经历丰富的吴老先生口中的故事,如此高龄却依然思路清晰,思维敏捷,真如《浦东文史》中表述的那样,若再静静聆听热情好客的吴耀中先生,娓娓细说“至德堂”的历史典故和人文轶事,那真是一次赏心悦目的访古探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