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塘古镇·天主堂

标签:
娄塘古镇上海历史风貌区娄塘天主堂结伴同游古镇老街 |
分类: 古镇老街 |
娄塘古镇是上海市44个历史风貌区之一,也是市郊著名的古镇,久有去游览的念头却耽搁至今,11月11日终于与几位好友一起来到了娄塘,切身体会到了“娄塘街,条条歪,七曲八弯十七八个天井堂”的古镇格局。据统计娄塘古镇的保护建筑有近五十座,其中两处为市级文保单位,两处为区级文保,还有四十多处文保点。另外具有浓郁嘉定特色的弹街路,在娄塘还有许多原汁原味地留存着。正因为内容多且散,又是请“花猫陈”做的功课,跟着走过后难以清晰地记住,只能挑几个重点来记述这一次的娄塘一日游。

娄塘古镇史载有明确的建镇年代,距今在600年左右,其繁盛期间约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如今镇区留存了大量清末民国的地方传统民宅群落和一些构筑物、古树等丰富的历史信息。

据《嘉定县志》载:娄塘镇,明永乐年间(1403~1426年),里人王璇创市。历史上,娄塘镇的街巷依河而筑,故有“娄塘街,条条歪,七曲八弯十七八个天井堂”之说。目前,娄塘镇基本保留了较完整的街巷格局。现今,仍有17条街巷纵横交错,与水系相交,保留了形态自然的古镇风貌。

因为街路弄堂较多,又是纵横交错的,匆匆地跟着“花猫陈”走了一遍,没搞清具体路名,甚至连东南西北也辨认不清。据记载:娄塘镇的街巷名──清《娄塘志》载:东大街、小东街、东街、南街、西大街、北街、小北街、北弄、中大街、中市街、宣家后门、瞿家弄、毛家弄、支家弄、邢家弄、李家弄、汤家弄、篾作弄、大(太)施弄、山居桥弄、小娘弄、窑湾里、遂宁坊、进塘里、大街和官街等26条大小街道。其中以方向命名的有10条,以姓氏命名的有7条,以不同特色命名的有9条。

娄塘古镇的街路大多还是弹街路

部分街路正在重修,据说地下设施改建后还将恢复弹街路的传统形式。

娄塘古镇的老街

娄塘古镇的大街小巷分布着许多保护建筑,其中大部分为传统民居,包括有市区两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保点。

文保点数目虽然较多,但其质量差强人意,好的完整的不多,一部分已经破败不堪。中大街157号的娄塘供销社旧址也已经成为了文保点。

一些看似简陋的民宅也成为了文保点,或许老建筑结构还算完整,或许在娄塘历史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这是文保点娄塘路792弄4号住宅。另外,这里的许多文保点直接用门牌号码做名称,原先的主人姓氏也不标明,难以了解更进一步的信息。

人民街158号的娄塘天主堂,是新公布的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与印家住宅并列最高级别的文保单位。

百度资料:娄塘天主堂,又名伯多禄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由吴渔山神父建造,1990年批准恢复宗教活动。伯多禄者,耶稣十二门徒之一,这座教堂就是以其名字命名,因而一进门就是他的塑像。这座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的教堂,其顶和屋檐融合了中国民间传统建筑风格,尤其是十字架下方的尖顶上刻着龙凤呈祥的图案,十分特别。嘉定有个别称为“教化嘉定”,指的是早年的嘉定传教之风比较兴盛。被称为清代“六大画家”之一的吴历,早在18世纪就到娄塘一带传教。当地的渔民也有奉信天主教的,但由于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因此,负责嘉定地区布道的神父便会用嘉定方言来布道。天主堂已被国家文物局列为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之一。

其实进门所见除了亭子中的耶稣十二门徒之一伯多禄外,西侧三开间的老建筑也比较引人注目。

进入其中更是眼中一亮,巨大的素面抬梁颇有气势,此处或许是北侧立保护碑处的圣堂更早时的圣堂。

娄塘天主堂老堂内的抬梁结构

在人民街110号文保点建筑后,看到有几棵古银杏树,却发现一棵身处局促的夹弄里,还有两棵在围墙内无法入内,查阅名录才知道这三棵编号分别为0402、0403、0404的150年古银杏树也是属于娄塘天主堂的,可惜当时不知而没有深入观看。

角落里一棵可以靠近的古银杏树,树下保护牌显示其编号为0402号,来到树下也只能往上看看了。

娄塘天主堂的古银杏树树冠

与0402号古银杏树的合影

娄塘古镇史载有明确的建镇年代,距今在600年左右,其繁盛期间约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如今镇区留存了大量清末民国的地方传统民宅群落和一些构筑物、古树等丰富的历史信息。

据《嘉定县志》载:娄塘镇,明永乐年间(1403~1426年),里人王璇创市。历史上,娄塘镇的街巷依河而筑,故有“娄塘街,条条歪,七曲八弯十七八个天井堂”之说。目前,娄塘镇基本保留了较完整的街巷格局。现今,仍有17条街巷纵横交错,与水系相交,保留了形态自然的古镇风貌。

因为街路弄堂较多,又是纵横交错的,匆匆地跟着“花猫陈”走了一遍,没搞清具体路名,甚至连东南西北也辨认不清。据记载:娄塘镇的街巷名──清《娄塘志》载:东大街、小东街、东街、南街、西大街、北街、小北街、北弄、中大街、中市街、宣家后门、瞿家弄、毛家弄、支家弄、邢家弄、李家弄、汤家弄、篾作弄、大(太)施弄、山居桥弄、小娘弄、窑湾里、遂宁坊、进塘里、大街和官街等26条大小街道。其中以方向命名的有10条,以姓氏命名的有7条,以不同特色命名的有9条。

娄塘古镇的街路大多还是弹街路

部分街路正在重修,据说地下设施改建后还将恢复弹街路的传统形式。

娄塘古镇的老街

娄塘古镇的大街小巷分布着许多保护建筑,其中大部分为传统民居,包括有市区两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保点。

文保点数目虽然较多,但其质量差强人意,好的完整的不多,一部分已经破败不堪。中大街157号的娄塘供销社旧址也已经成为了文保点。

一些看似简陋的民宅也成为了文保点,或许老建筑结构还算完整,或许在娄塘历史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这是文保点娄塘路792弄4号住宅。另外,这里的许多文保点直接用门牌号码做名称,原先的主人姓氏也不标明,难以了解更进一步的信息。

人民街158号的娄塘天主堂,是新公布的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与印家住宅并列最高级别的文保单位。

百度资料:娄塘天主堂,又名伯多禄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由吴渔山神父建造,1990年批准恢复宗教活动。伯多禄者,耶稣十二门徒之一,这座教堂就是以其名字命名,因而一进门就是他的塑像。这座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的教堂,其顶和屋檐融合了中国民间传统建筑风格,尤其是十字架下方的尖顶上刻着龙凤呈祥的图案,十分特别。嘉定有个别称为“教化嘉定”,指的是早年的嘉定传教之风比较兴盛。被称为清代“六大画家”之一的吴历,早在18世纪就到娄塘一带传教。当地的渔民也有奉信天主教的,但由于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因此,负责嘉定地区布道的神父便会用嘉定方言来布道。天主堂已被国家文物局列为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之一。

其实进门所见除了亭子中的耶稣十二门徒之一伯多禄外,西侧三开间的老建筑也比较引人注目。

进入其中更是眼中一亮,巨大的素面抬梁颇有气势,此处或许是北侧立保护碑处的圣堂更早时的圣堂。

娄塘天主堂老堂内的抬梁结构

在人民街110号文保点建筑后,看到有几棵古银杏树,却发现一棵身处局促的夹弄里,还有两棵在围墙内无法入内,查阅名录才知道这三棵编号分别为0402、0403、0404的150年古银杏树也是属于娄塘天主堂的,可惜当时不知而没有深入观看。

角落里一棵可以靠近的古银杏树,树下保护牌显示其编号为0402号,来到树下也只能往上看看了。

娄塘天主堂的古银杏树树冠

与0402号古银杏树的合影
后一篇:娄塘古镇·印家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