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古桥三人行·广福桥

标签:
广福桥吴江古桥七都镇隐读村江苏省保三人行 |
分类: 名特古桥 |
黄昏时看吴江的“国保”东庙桥后,当天住宿在织里镇上,要说吴江尚属江苏省而织里已是浙江省了。第二天一早所看的第一座古桥就是横跨江浙两省的广福桥。广福桥不仅是两省的界桥,在古桥史上还是具有明显的由明向清过渡的时代特征,在吴江全市所有古石桥中是绝无仅有的。

吴江七都镇隐读村的广福桥

广福桥位于苏州市吴江七都镇隐读社区薛埠自然村和湖州市织里镇胡楼村的交界处,古桥下不起眼的小河道就是江浙两省的界河。

广福桥的桥额石是武康石质,上面阴刻有“广福”二字。据《吴江胜迹》网站介绍:吴江是水的国度,也是桥的世界,至今全市尚存各类古石桥200余座,可现存之桥为明代以前建造的寥寥无几,除了七都东庙桥、震泽香花桥、同里思本桥这三座南宋桥梁和元代遗迹——松陵垂虹桥外,还有四座明代桥梁,广福桥便是其中之一。

广福桥虽然是江浙两省的界桥,但其归属于江苏省,东桥堍处立有文保碑,据介绍广福桥1986年被列为吴江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23日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保碑背面有广福桥的简介:广福桥位于七都镇隐读村,其西堍为浙江湖州地界,始建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明正统十四年(1449)重修,嘉靖十六年 (1537)重建,现存之桥由当时江苏省吴江县和浙江省乌程县于明天启元年(1621)合建,从桥上题刻中可得知,当时由95人捐银99两4钱。桥拱形单孔,由武康石(紫石)、青石和少许花岗石构筑,全长17.4米,桥顶宽2.34米,桥堍宽2.64米,矢高3.17米,跨度6.9米。

广福桥南侧现有新的公路桥,各种车辆川流不息,激起的灰尘遮天蔽日。随着地基的提高,广福桥似乎比较矮小。

广福桥南侧面,据《吴江胜迹》网站介绍:广福桥拱券的砌置方式颇为特殊,采用了分节并列和纵联分节并列两种方式。所谓分节并列,即是拱券上下券石错缝连接,这种砌置方式见于明代以前的桥梁;所谓纵联分节并列,即是拱券上下券石之间加有“龙筋石”,清代、民国时期的拱形石桥都采用此种砌置方式,这较之于以前的分节并列,既增强了桥的横向整体性,又增加了桥的美观性,是造桥技术的一大进步。广福桥的拱券则以分节并列和纵联分节并列两种方式砌置,具有明显的由明向清过渡的时代特征,这在吴江全市所有古石桥中是绝无仅有的。

广福桥的东堍石阶,可见部分石阶是花岗石质。

广福桥的西堍石阶,走下台阶这里就是浙江省地界了。

广福桥上向东看,桥堍站立的那位是主动带我们来到广福桥的隐读村村民。

广福桥上向西看

广福桥桥面

广福桥桥座和拱券都是青石质,武康石的桥额石上除了桥名,其两端还有花草纹。

长系石和桥联石是武康石质的,桥联石上刻有莲花字堂。

据《吴江胜迹》网站介绍:广福桥上的题刻也颇多,除了捐银题刻外,尚有尖角嫩叶、含苞待放的莲花雕刻。莲花是“八吉祥”之一,所谓“八吉祥”是指佛教传说中的八种宝物,即法螺、法轮、宝伞、宝瓶、白盖、双鱼、盘长(中国结)与莲花。在江南一带的古桥上,莲花图案有刻在“桥耳朵”(系石)端面的,常见形状是向外开放的莲瓣中再刻一莲蓬,有刻在望柱头上的,有仰莲和覆莲之分,也有刻在排柱或拱券石上,广福桥上的莲花图案就是刻在拱券石上的。另外见介绍:广福桥共有8处题刻,除了捐银题记,还有莲花图案,尖角嫩叶、含苞待放,雕刻精细,层次丰富,不但富有“引渡”的佛教意义,还较好地体现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本洁之性。

广福桥南侧面

南侧面

北侧面

吴江七都镇隐读村的广福桥

广福桥位于苏州市吴江七都镇隐读社区薛埠自然村和湖州市织里镇胡楼村的交界处,古桥下不起眼的小河道就是江浙两省的界河。

广福桥的桥额石是武康石质,上面阴刻有“广福”二字。据《吴江胜迹》网站介绍:吴江是水的国度,也是桥的世界,至今全市尚存各类古石桥200余座,可现存之桥为明代以前建造的寥寥无几,除了七都东庙桥、震泽香花桥、同里思本桥这三座南宋桥梁和元代遗迹——松陵垂虹桥外,还有四座明代桥梁,广福桥便是其中之一。

广福桥虽然是江浙两省的界桥,但其归属于江苏省,东桥堍处立有文保碑,据介绍广福桥1986年被列为吴江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23日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保碑背面有广福桥的简介:广福桥位于七都镇隐读村,其西堍为浙江湖州地界,始建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明正统十四年(1449)重修,嘉靖十六年 (1537)重建,现存之桥由当时江苏省吴江县和浙江省乌程县于明天启元年(1621)合建,从桥上题刻中可得知,当时由95人捐银99两4钱。桥拱形单孔,由武康石(紫石)、青石和少许花岗石构筑,全长17.4米,桥顶宽2.34米,桥堍宽2.64米,矢高3.17米,跨度6.9米。

广福桥南侧现有新的公路桥,各种车辆川流不息,激起的灰尘遮天蔽日。随着地基的提高,广福桥似乎比较矮小。

广福桥南侧面,据《吴江胜迹》网站介绍:广福桥拱券的砌置方式颇为特殊,采用了分节并列和纵联分节并列两种方式。所谓分节并列,即是拱券上下券石错缝连接,这种砌置方式见于明代以前的桥梁;所谓纵联分节并列,即是拱券上下券石之间加有“龙筋石”,清代、民国时期的拱形石桥都采用此种砌置方式,这较之于以前的分节并列,既增强了桥的横向整体性,又增加了桥的美观性,是造桥技术的一大进步。广福桥的拱券则以分节并列和纵联分节并列两种方式砌置,具有明显的由明向清过渡的时代特征,这在吴江全市所有古石桥中是绝无仅有的。

广福桥的东堍石阶,可见部分石阶是花岗石质。

广福桥的西堍石阶,走下台阶这里就是浙江省地界了。

广福桥上向东看,桥堍站立的那位是主动带我们来到广福桥的隐读村村民。

广福桥上向西看

广福桥桥面

广福桥桥座和拱券都是青石质,武康石的桥额石上除了桥名,其两端还有花草纹。

长系石和桥联石是武康石质的,桥联石上刻有莲花字堂。

据《吴江胜迹》网站介绍:广福桥上的题刻也颇多,除了捐银题刻外,尚有尖角嫩叶、含苞待放的莲花雕刻。莲花是“八吉祥”之一,所谓“八吉祥”是指佛教传说中的八种宝物,即法螺、法轮、宝伞、宝瓶、白盖、双鱼、盘长(中国结)与莲花。在江南一带的古桥上,莲花图案有刻在“桥耳朵”(系石)端面的,常见形状是向外开放的莲瓣中再刻一莲蓬,有刻在望柱头上的,有仰莲和覆莲之分,也有刻在排柱或拱券石上,广福桥上的莲花图案就是刻在拱券石上的。另外见介绍:广福桥共有8处题刻,除了捐银题记,还有莲花图案,尖角嫩叶、含苞待放,雕刻精细,层次丰富,不但富有“引渡”的佛教意义,还较好地体现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本洁之性。

广福桥南侧面

南侧面

北侧面
前一篇:吴江古桥三人行·东庙桥
后一篇:吴江古桥三人行·更铺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