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人墓】宋教仁墓

标签:
宋教仁墓上海名人墓闸北公园民国元老上海各地 |
分类: 上海各地 |
春光明媚的好天气,大家纷纷到郊野踏青探春,而我却到市区传统的老公园闸北公园转了一圈,主要是瞻仰民国元老宋教仁墓。
宋教仁墓位于共和新路1555号。从地图上看,在共和新路以东、延长路以南、平型关路以西、洛川东路以北的那块小小的长方形绿地,是闸北公园。
宋教仁墓就位于闸北公园最西侧,墓园入口处有一块花岗石上刻“教仁园”。
对于闸北公园来说宋教仁墓相对偏僻,游人也不多。
宋教仁墓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墓前右侧竖有文保碑,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1981年8月15日所立。
宋教仁墓园6000平方米,墓园正中立宋教仁全身坐像,基座前有章太炎书“渔父”两字。整个墓园四周龙柏、玉兰环立,庄严肃穆。
公园西侧围栏外就是共和新路上的公共汽车站,凡是在车站等车的乘客只要回头,就可以隔着围栏看见穹隆形的墓地以及墓顶上雕刻的那只雄鹰造型。据说原来的宋墓占地面积更大,西侧因为共和新路的拓宽而缩小了许多。
关于宋教仁墓的简介,说明是1981年重修。网上资料:1914年建墓。1924年6月在上海闸北群地百余亩建成宋公园(现名闸北公园),葬宋于园内,1929年,上海市决定扩建宋公园为教仁公园,后因一二八、八一三日军两次入侵上海而未成。墓园虽未毁圮,但杂草丛生,荒冢一堆。1946年初,抗战刚刚胜利,上海市就修葺、整理宋公园,定名教仁公园,向公众开放。总的说,墓与雕塑两者构图完整,比例恰当,和谐得体。但可惜此墓在“文革”期间全部被毁。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按原样重建。1950年将教仁公园更名为闸北公园,宋教仁墓1981年修复并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宋教仁墓
墓前石座上耸立宋教仁石像,左手持书本,右手托腮,作支坐侧思状。
石座上有章太炎的阳篆“渔父”二字
网上资料: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钝初,号渔父,汉族,湖南常德市桃源人。中国“宪政之父”,与黄兴、孙中山并称,主持第一次改组国民党。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终年三十一岁。
宋教仁石像石座背面有铭文
铭文为于右任撰康宝忠书字:宋教仁先生石像后题语“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纪,为直笔乎?直笔人戮。为曲笔乎?曲笔天诛。嗟嗟九泉之泪,天下之血,老友之笔,贼人之铁。勒之空山,期之良史,铭诸心肝,质诸天地。呜呼!”白话文翻译如下:先生的死,全天下的人都感到惋惜。先生的行为,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我又要如何记载呢。照实写下吧?实写有人会杀了我。扭曲事实写出来吧?这样连天都要杀我。哀叹你在九泉之下的泪水,天下人流出的鲜血,我所写的墓志,都将成为那国贼的铁证。我把它刻在空山的石碑中,期待将来有一部好的史书,将史实刻在各位的心中,将证据永存于天地。叹息!
看过宋教仁石像,来到墓前。
墓呈半球形,立有“宋教仁先生之墓”的石碑。墓顶塑一展翅雄鹰,象征先烈革命的凌云之志,四周遍植龙柏,绿树成荫,庄严肃穆。曾经看到过介绍墓碑上是孙中山先生手迹。
宋教仁墓
墓形为半圆形,墓的顶上有雕塑,雄鹰展翅,爪子踩蛇,意示惩恶扬善,壮志凌云,甚有纪念性。
宋教仁墓顶上的鹰踩蛇雕塑
看过宋教仁墓后游览闸北公园,在如同一个废弃碉堡边看到一块倒地的石碑,辨认上面字迹,与宋教仁墓有关,为1981年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整修宋教仁墓时的碑刻,也许是2011年纪念辛亥革命百年重修时置换下来。但如今遭此待遇,好像有一点不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