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航头镇的朱家潭子

(2013-11-01 11:49:00)
标签:

朱家潭子

航头方窑村

文保单位

老建筑

南汇

分类: 古镇老街

看到三普文博名录中航头镇有名为“朱家潭子”的,却是一处传统民居,一直也想去看看的。因为这个建筑的影响,它所在的地方也就被称为朱家潭子了。

航头镇的朱家潭子
经过打听找到了朱家潭子,为方窑村557号。如多人所称,大门紧闭。文保牌挂在大门西侧。
航头镇的朱家潭子
在三普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中或单位或建筑或古桥还是不少的,但是真正能挂牌的并不多见,可证明朱家潭子的地位。朱家潭子是以“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列入在保护名录中的,它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传统民居”,建筑年代为“民国十六年至十九年(1927~1930
航头镇的朱家潭子
因为不能进入民居内,只能爬上围墙边的砖堆上往里张望。
航头镇的朱家潭子
由于是真正的“门外汉”,一大片的老房子并不能看出什么门道来,但见这片老房子曾经当做厂房、仓库的痕迹。在光绪南汇县志中对朱家潭子已经有记载:潭子,在下沙。相传元时有异物如鼠,天雨每出,后大如牛。一日风雨骤作,化龙飞去。所潜处成一深潭,水极清。有朱氏聚族于此,人称朱家潭子。
航头镇的朱家潭子
查阅航头镇镇志,对朱家潭子的记载:朱家潭子位于方窑村5组、11组。据传:元末年间,有一鼠入地,霎时成潭,化鼠成龙,直上天空。轰传遐迩,遂称“潭子”。约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族始祖朱听(字思聪,爱诗文),迁移聚居于此,故称“朱家潭子”。至今已有600余年。自清康熙至民国初期,先后建造新宅第“怡仁堂”、“资敬堂”、“敦仁堂”,计120多间,还建有朱家花园、朱氏宗祠等。现尚存“敦仁堂”。19503月~19549月,下沙区人民政府设于此。
航头镇的朱家潭子
而在这朱家的后人中,人才辈出。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朱兆圻与叔父信斋、智斋,弟鸿圻合资开设久隆米店、恒益米店、益康米厂、大康米厂等企业,由于善于经营,发展迅速。后任上海嘉谷堂同业公会执委、大中砖瓦厂董事长。其弟朱鸿圻,字叔卿,少时随父在上海大生石灰行当学徒数年。民国19年,受胞兄兆圻的委托,又应大中砖瓦厂厂长沈彬儒的邀请,出任大中砖瓦厂经理。在他们精心管理下,大中砖瓦厂日趋兴盛,规模俱增,产品不仅畅销各地,还远销东南亚各国。上海著名的国际饭店、百老汇大厦、中国银行大厦和中央饭店等高层建筑均选用大中窑的产品。(摘自《南汇老地名》)
航头镇的朱家潭子
突然有人搬出加工后的玻璃冲洗,她也发现了我。于是请求进入一观。
航头镇的朱家潭子
可惜该人也不过租借了朱家潭子的第一进,房中隔墙都已经打通,作为加工场。
航头镇的朱家潭子
通向后面的通道被封死,而且没有其他通道。说是产权属于集体,就这样空关闲置着,等待它的也许只有自然坍塌了。
航头镇的朱家潭子
西侧屋内堆放的是农作物柴,估计有一些年头了。
航头镇的朱家潭子
西侧屋与主屋间的走道圈门
航头镇的朱家潭子
眼看无望更深入,只得走出朱家潭子,那女人也说可以看看的唯有大门,还劝说我想看老房子可以去新场镇。
航头镇的朱家潭子
在朱家潭子后面是朱家港,它拥有两个造型相同的水泥八字形水桥。隔岸可见朱家潭子东西两边的侧屋山墙上的观音兜。
航头镇的朱家潭子
这是东侧的朱家潭子老屋
航头镇的朱家潭子
由于逆光加上几棵大树遮挡,难以观察全景。对于老房子无人维修的残破相,我感到非常可惜,但是有村民说朱家后人现在都混得好,这些破房子根本不在心上呢。
航头镇的朱家潭子
朱家潭子后面的朱家港,河名大概也是由朱家潭子而来。
航头镇的朱家潭子
朱家潭子隔岸的农田
航头镇的朱家潭子
在百度地图上可见朱家潭子布局的平面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