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头镇的朱家潭子

标签:
朱家潭子航头方窑村文保单位老建筑南汇 |
分类: 古镇老街 |
看到三普文博名录中航头镇有名为“朱家潭子”的,却是一处传统民居,一直也想去看看的。因为这个建筑的影响,它所在的地方也就被称为朱家潭子了。

在三普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中或单位或建筑或古桥还是不少的,但是真正能挂牌的并不多见,可证明朱家潭子的地位。朱家潭子是以“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列入在保护名录中的,它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传统民居”,建筑年代为“民国十六年至十九年(1927~1930)”

由于是真正的“门外汉”,一大片的老房子并不能看出什么门道来,但见这片老房子曾经当做厂房、仓库的痕迹。在光绪南汇县志中对朱家潭子已经有记载:潭子,在下沙。相传元时有异物如鼠,天雨每出,后大如牛。一日风雨骤作,化龙飞去。所潜处成一深潭,水极清。有朱氏聚族于此,人称朱家潭子。

查阅航头镇镇志,对朱家潭子的记载:朱家潭子位于方窑村5组、11组。据传:元末年间,有一鼠入地,霎时成潭,化鼠成龙,直上天空。轰传遐迩,遂称“潭子”。约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族始祖朱听(字思聪,爱诗文),迁移聚居于此,故称“朱家潭子”。至今已有600余年。自清康熙至民国初期,先后建造新宅第“怡仁堂”、“资敬堂”、“敦仁堂”,计120多间,还建有朱家花园、朱氏宗祠等。现尚存“敦仁堂”。1950年3月~1954年9月,下沙区人民政府设于此。

而在这朱家的后人中,人才辈出。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朱兆圻与叔父信斋、智斋,弟鸿圻合资开设久隆米店、恒益米店、益康米厂、大康米厂等企业,由于善于经营,发展迅速。后任上海嘉谷堂同业公会执委、大中砖瓦厂董事长。其弟朱鸿圻,字叔卿,少时随父在上海大生石灰行当学徒数年。民国19年,受胞兄兆圻的委托,又应大中砖瓦厂厂长沈彬儒的邀请,出任大中砖瓦厂经理。在他们精心管理下,大中砖瓦厂日趋兴盛,规模俱增,产品不仅畅销各地,还远销东南亚各国。上海著名的国际饭店、百老汇大厦、中国银行大厦和中央饭店等高层建筑均选用大中窑的产品。(摘自《南汇老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