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仓老街

标签:
骑游南汇盐仓老街老镇 |
分类: 古镇老街 |
拥有悠久历史的“四团仓”经过了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它的老街还存在着,虽然没有了昔日的繁华,也几乎没有了任何的商业店铺,但是还保持着原来的基本格局。
在仓镇桥南侧,就是今天盐仓老街的起点
在前几部南汇县志中都只是重复这里曾经有四团的盐仓库,也就是反复说明盐仓镇名字的来源。民国县志的记载就比较详细,说明它的逐步发展。四团仓镇,沿老护塘为市,长约里许。商店约百许,中市最热闹。四周均有通路至,水路则有马家宅及邱家码头过塘东达,故近来市面颇盛。
老街北侧的大沙路港,东西向的一段老街正好与盐仓船闸的长度相当。
老街上不同年代的门牌聚于一扇门是。
加工棉胎一般总是在集镇的冷落处,老街东头就有一家。盐仓的商店如今都已经向南祝路和浦红路聚拢,这里只是一般的老居民区,显得冷冷清清的。
老街上还有一些关着门的昔日的商铺门面
许多居民住宅经过了改建,这么多年过去了,改善居住条件当然是可以理解的。
老街上老房子还是不少,但是盐仓的发展起步较晚,不可能有特别古老的建筑。
据说清末民初,盐仓老街的街面全是楼房,有二百多间,四处市梢才是平房,可见其确有一定的规模。
今日见到的成片楼房。
在浦东一般历史悠久的古镇大多经历过比较大的天灾人祸,特别是明朝时的倭寇侵扰和清朝时的太平天国运动,而那时的盐仓还只是一个小集镇,记载的只是几十户人家几家店而已。
老街中部的老平房,它的屋面有一点特别,似乎是盐仓老街的标志性建筑了。这里有一个小弄堂可以通向北侧 的大沙路港。
弄堂西端的水桥
盐仓老街呈T字形,这是南北向的北端,前面依然是大沙路港。
东西街和南北街转角处
这里就是县志上所说的中市了,但是这里的房子却更不见古老。原来盐仓镇虽然没有遭遇倭寇和长毛之扰,但是在抗战时期遭到了巨大破坏。因为在日军进犯时在这里遇到有力抵抗,占领盐仓后进行疯狂报复,竟然把南北向的盐仓老街最热闹段付之一炬,几乎成为一片废墟。
老街的南北段并不是直线一条,中间有几个这样的折角。
一直到抗战结束,盐仓人民重建家园,老街也逐步恢复,但是时局多变,盛景难现。
老街上除了刚才那家弹棉花的还有这一家修钟表的
老街南边有一座桥,虽然面目全非但还是一眼就能看出原来是一座古桥。
厚实敦厚的桥墩。看到桥,赶紧向旁边两位老人询问,此桥名为“南仓桥”,而桥下河的名字却说不上来。
东侧的桥座,一个桥墩一个桥座,这可能只是南仓桥的三分之一吧。光绪南汇县志记载:四团南仓桥,跨护塘港,乾隆间修。至于建造年代光绪县志记载为:南仓桥,明时建,乾隆间重修。桥下的护塘河,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淤塞,浦东运河的整治早已经取代了这条老河。
南仓桥西,还称为南仓桥街,我看只是一条通道而已。老人说这里如今属于祝桥镇,不远处的夏乐路就属于惠南镇。这倒是与县志上的记载相符的,盐仓是四团的最西边,与曾经的十七保相邻。
南仓桥东的老房子
过南仓桥继续向南还有一小段街路
南仓桥东,也能够通向南祝路,称为南仓桥路。
南仓桥路上散落着几间老房子
这里已经不能称为街路了
杨家弄的门牌,可能以前是老街的其中一个弄堂。
南仓桥路,大多是改建后的民居。
由西向东看南仓桥
老人说老街北边原来有一座环龙桥——北仓桥,不仅造型美观、雄伟坚固而且高大,有二层楼那么高,可惜被拆除,如今北仓桥的石料全部堆放在惠南的一个地方。
北仓桥,光绪县志有记载,但是重修为环龙桥为民国十一年(1922年),如今北仓桥原址是一座水泥梁桥。
盐仓老街西,大沙路港上的一座水泥拱桥。
北仓桥西头,还有一栋残破不堪的老房子,眼看就会坍塌。这里曾经做过一所学校。
围墙大门紧闭,后面有一个洞,可以看到老房子内部的梁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