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俗之域尼泊尔(2):额滴神啊
标签:
游记尼泊尔 |
分类: 足迹 |
去尼泊尔之前,听说这里是个神比人多,庙比房多的地方,其实没有那么夸张。当然,尼泊尔的神确实名目繁多,大概两千多个,庙也大大小小,哪儿都是。但是真正让我别有感触的,反倒是尼泊尔人与神,与庙,与信仰的关系。
加德满都河谷曾经分裂为三个王国:加德满都、巴德岗、帕坦,每个王国都在都城修建自己的杜巴广场,林立着供奉各位神祉的庙宇。但到加德满都的杜巴广场一看,真是立马傻眼,我想象中一个宝相庄严,香烟缭绕,匍匐敬畏的所在,居然,居然是,那样的“世俗”:小青年在神庙的回廊里搂搂抱抱,卿卿我我。闲着没事的人们坐在大湿婆神庙的台阶上吹吹风。小孩连蹦带跳,做生意的小贩就在庙宇的廊檐下摆摊,一个据说很著名的神像里被塞了满嘴的米饭(当然,这就是他们的一种祝福仪式)。
http://s16/bmiddle/65ff65b7g82147bc408ef&690
(闲坐庙宇-加德满都杜巴广场)
http://s4/bmiddle/65ff65b7g8214992bfff3&690(热闹的神庙——加德满都杜巴广场)
http://s12/bmiddle/65ff65b7g82149ff7754b&690
(满手满嘴都是米粒的神像,旁边有很多卖尼泊尔油炸食品的小摊)
http://s9/bmiddle/65ff65b7g8214a9bd0e68&690
(流浪者与狗在神像下的酣睡——加德满都杜巴广场)
人们对于宗教、神灵和庙宇的这种亲切自如的态度,看上去颇有些随意和不敬,实则却已是将一种外在的信仰内化无形了,成为他们的日子中那么自然而又普通的一部分。信仰,需要理由吗?尼泊尔人的宗教信仰是一种不需言信的信。我曾看到匆匆而过的女人,那么随意地在路边一个不知供奉什么神的小神龛里祭拜一下,然后又匆匆走人,似乎只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举动,连想一下都不必。导游sanjay是虔诚的印度教徒,二十多岁的帅小伙子长这么大没吃过肉,没吃过鸡蛋,没喝过酒。(三杰他们家是特别虔诚的那种,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不喝酒不吃肉。)结果我们团里几乎所有人都在问: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呵呵,胃,总是会透露中国人的身份。汉语中关于亲戚和饮食的词汇异常丰富和发达,我们真得很难想象这样“苦”的日子怎么过。但是,sanjay总是笑得露一口许三多式的大白牙。问他,就说是因为他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都这样,所以他也这样。一有机会,我们总忍不住要“诱惑”这个小子,“难道你就不好奇吗?”“你要一辈子没吃过肉的滋味,多遗憾啊”,sanjay(三杰)的方式就是永远不变的三多牌笑容。加德满都和博卡拉的五星级宾馆都有附设的赌场,热气腾腾地坐满中国游客。最后离开加都的那个晚上,我们和几位成都团的凑一桌玩21点,旁边那个成都老奶奶,那叫一个赌性十足,豪气干云。可是,不会有尼泊尔人。虽然据说也有尼泊尔人假装成印度人混进赌场,但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这么做。因为他们的信仰不允许。信仰到了不需要问为什么的时候,就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不会任由欲望恣意横飞的生活方式。
前一篇:神俗之域尼泊尔(1):山水之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