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八月看了《火烧圆明园》,昨天看了《垂帘听政》,均由李翰祥导演,刘晓庆、梁家辉、周洁、张铁林主演。这两部其实上下集的关系,描述了慈禧太后从入宫到掌权的经历,开创了合拍片的潮流,获得文化部1983年优秀影片特别奖。
“翠华摇摇,戎马倥偬,历来都是如此,太平和富贵属于皇上,战乱灾祸才恩赐给百姓。”“火烧圆明园”是国家落后的悲剧,是中国历史最心痛的存在,这段历史已不能改变,但应该铭记在每一代的人心中。
“一人登上宝座,百姓受尽苦难。”如果咸丰帝效仿当年的汉武帝,那么懿贵妃的结局将会同钩弋夫人一样,那么就不会有慈禧太后了吧,那么也不会有“垂帘听政”了吧,那么清朝的命运会不会不同呢?那么中国的历史会不会改写呢?
不能简单地用“好人”或者“坏人”来评价慈禧,她的本性中有善的一面,但她的存在对清朝是致命的,清王朝在她手上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最终走向灭亡。咸丰帝看到了皇后的善良与朝廷的问题,可又怎能想到他的懿贵妃竟能“统治”清朝长达48年(1861年至1908年)之久呢?
提到慈禧,最先想到的是“阴狠毒辣”这个词语和一张“皮笑肉不笑”的脸。影片中慈禧效仿汉代吕后迫害戚夫人的方法,将丽妃的手脚悉数砍去,装在一个坛子里,对她极尽侮辱。事实丽妃并非惨为“人彘”,也并非死于咸丰十一年,而是死于二十九年之后的光绪十六年,是因病谢世。较于《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揉合了正史与野史,“野”味更足一些。
说起“人彘”,昨天正好和燕子谈到这个话题,这是吕后独家发明用来对付戚夫人的一种酷刑。“拔其发,断其肢,哑其声,剜其目,熏其耳,示为‘人彘’,置于厕中受尽凌辱而惨死。”一代女皇武则天也用同样的方法对待过王皇后和萧淑妃,我们在影视剧中也常见到装在酒坛中的人。
吕雉、武则天、慈禧都是中国历史不可跳过的人物,她们曾拥有无上的权利,她们心狠手辣,但并不是绝对的坏人。“不是你除掉别人,就是别人除掉你”,身在权利核心的她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与威严,不得不不择手段,历史上又有哪个“好好先生”成就了万古功绩呢?她们于身边人而言,绝不是好人,因为她们有着太大的野心。
1984年,梁家辉凭《垂帘听政》获得第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时,年仅26岁,至今仍是金像奖最年轻的影帝。他是第一个到内地拍戏的香港演员,也正因此片在内地拍摄,他遭到台湾当局的封杀,一度无人再找他拍戏,最落魄时曾被迫摆地摊糊口,直至事过境迁后才又东山再起。如今,梁家辉已获得四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仅次于梁朝伟),一次金马奖最佳男主角,一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一次金马奖最佳男配角。
1984年,刘晓庆凭《垂帘听政》获得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是第一位获金像奖提名的大陆演员,她是金鸡百花双料影后。现在的刘晓庆依然漂亮。
看惯了“皇阿玛”张铁林,着实不习惯如此年轻的张铁林,年轻到不敢认的地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