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去哪里了》教学设计
(2019-05-25 16:01:19)
标签:
365 |
《它们去哪里了》教学设计
通河县第三小学 纪佳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3个装水的烧杯、3个玻璃盒、放大镜、玻璃棒、勺子、食盐、红糖、小石子。
教师准备:食用油、胶头滴管、装有水的烧杯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聚焦
今天有三位客人来做客(师出示:食盐、小石子、红糖),其中有的客人很调皮会神秘消失,它们去哪里了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实验探究,观察发现
(一)探究活动一:食盐在水中的变化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手摸和用嘴巴尝)
强调:在科学课中不保证卫生和安全时不可以用嘴巴品尝和触摸物品。
2.教师介绍观察工具——放大镜。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3.学生探究活动。
(1)用放大镜观察食盐后交流汇报。
(2)猜测食盐入水后发生什么变化。
(3)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食盐入水后的变化。(介绍玻璃棒,说明使用方法)
(4)交流实验发现。
4.师生共同总结实验步骤。
(随机板书)
(二)探究活动二:小石子入水后的现象
1.用放大镜观察小石子后交流汇报。
2.猜测小石子入水后发生什么变化。
3.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小石子入水后是否发生变化。
4.交流实验发现。
5.教师小结。
(三)探究活动三:红糖在水中的变化
1.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红糖入水前后的变化,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实验过程以及探究发现的现象。
三、研讨认知,建构概念
1.讨论食盐和红糖是真的消失了吗?
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介绍科学词汇:溶解。
四、拓展导创,加深理解
1.探究食用油在水中是否溶解。
2.联系生活实际,加深探究深度。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哪些物品在水中可以溶解?哪些物品在水中不能溶解?
五、课堂总结
六 、板书设计:
它们去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