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动手做风筝》教学设计
(2019-05-25 16:15:03)
标签:
365 |
《自己动手做风筝》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有关的知识,掌握制作风筝的主要步骤,能使用工具制作风筝。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和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重点内容:制作风筝的步骤及过程。
教学难点:绑扎骨架的方法(十字绑扎法)。
教学策略:教师指导、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竹条、绑线、报纸、双面胶、剪刀、直尺、铅笔、画图笔、针、细绳。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教师朗读古诗《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1)同学们会背这首诗吗?(会)(2)谁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场景?(儿童放学后放风筝的情景)(3)同学们,谁放过风筝?(有三三两两的举手说)(4)你也喜欢放风筝吗?(喜欢)(5)当把风筝放起来,风筝在天空飞行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愉快、兴高采烈...)其实老师也喜欢放风筝,老师不但喜欢放风筝,还喜欢做风筝呢!(6)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做风筝?(想)那么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同学们一起做风筝。(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知:
1、风筝的构成:
(教师边引导学生讲解风筝的构成边演示风筝实物)
老师手里拿的是老师自己亲手做的风筝,同学们认真观察,风筝有支撑整个风筝形状部分的这些材料,我们给它起名叫“骨架”;
2、了解风筝各部分的作用、特点。
教师手拿风筝,问:风筝的骨架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竹条)你还看到过别的材料做的骨架吗?(...)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轻、有弹性)在风筝飞行时起到什么作用呢?(...)同时教师出示课件。好,我们接着观察,这只风筝的风筝面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你还知道哪些材料可以做风筝面?(...)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边说边出示课件,我们继续观察,你发现这只风筝的飘带使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你还见到过别的材料做的飘带吗?(...)同学们想一想飘带有什么作用?(...)我们继续观察,细心的同学会问,提线怎么还一根长,一根短呢?为什么要做成这样呢?(因为它是调整风筝的迎风角度的,有利于放飞)
3、做风筝的步骤、使用的材料和工具:
(1)归纳做风筝的具体步骤,(用课件:1、绑骨架;2、裁剪风筝面、飘带;3、粘风筝面和飘带;4、系提线)
(2)介绍使用的材料和工具:竹条4根,卡纸、绑线、细线绳、双面胶、针、剪刀、直尺、彩笔、铅笔。
(3)做法指导:
绑扎骨架:a、确定形状:这节课我们以70页教材中的图示为例,做个三角形风筝,
b、所用材料:与同学们交流所用材料。(观察这幅示意图,图中有几根斜条?几根横条?几根竖条?分别多长?从整体上看,它是一个什么图形?有什么特点?对称)
C.量尺寸,找固定点。(教师展台演示:将四根竹条一端对齐,从端点向里量1.5
D.每组由三名同学分别拿两根斜条和一根横条拼成等腰三角形,各顶点标记点重合。
E.教师指导绑扎顺序(先绑扎一个底角,接着绑扎第二个底角,在绑扎顶角时将竖条放上面一起绑扎完,最后绑扎横条竖条交接点。)
F.指导十字绑扎法: 同学们,这是帮骨架过程中最关键的地方。(课件或教师演示)
G、小组绑扎: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动手绑扎骨架,看哪组同学小组合作的好,绑扎的又快又结实,绑扎好之后做好来示意老师。(教师巡视,帮助弱的小组)及时赞赏鼓励学生。
裁剪风筝面、飘带步骤:(课件展示)我们将用到哪些材料和工具。(做好的骨架、报纸、剪刀、彩笔。)
1、报纸对折。
2、将骨架竖条与对折好的报纸折边重合摆好。
3、斜边和底边各留出两厘米的滚边部分,划线。
4、注意风筝面尾部的处理方法。
5、飘带的尺寸和长度,量好、划线。
6、小组开始动手做。
看哪组做的又快又好,然后示意老师
进行粘贴:(用到的材料有骨架、剪好的风筝面、飘带、双面胶)
(用课件指导粘贴)
小组分工合作,看哪组粘的又好又快(将双面胶粘在骨架上,然后,将风筝面折痕对准架梁,将纸面拉平,对好位置,再翻过来压一压,保证各部分粘牢,再把飘带粘到风筝面的尾部)
系提线:(用到的材料:做好的风筝、针、细线绳、彩笔。注意用针安全。)
做法指导:
用针在风筝的背面需系提线的位置,扎好4个针眼,从正面穿线,穿过去,再穿回来在正面系好一个死结,同样方法系另一个点。
课堂小结:好,经过将近一节课的时间我们通过老师指导,同学们共同努力,做好了一个简单的三角形风筝,如果有时间我们可以在风筝面画出各种各样我们自己喜欢图案。好了,下面同学们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风筝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做风筝的步骤、做风筝要注意什么等等)
三、课堂总结:好同学们这节课的收获可真多,下节课再进一步的来完善我们的风筝作品,一同到外面去放飞。
四、板书:
自己动手做风筝
绑
风筝面
飘带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