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天立地做中层》学习感悟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反思 |
2016年7月9日星期六参加了北京聚知慧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濮阳市黄河路与大庆路交叉口的格林豪泰酒店七楼举办的《顶天立地做中层》,由杨楠老师主讲。
一、学习与摘记
杨楠老师计划从中层管理者的职业素养、领袖魅力、能力提升、团队建设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终因时间关系只讲了前三部分中的部分环节。首先做学习记录整理,以备时常温习。
二、感悟与反思
杨老师做到了以例释理、以悟为主,动静结合、注重体验,口若悬河、极富幽默,让我享受了一顿非常罕有的学习饕餮大餐,收获很大。杨老师把深奥的道理寓于一个个故事之中,让我们参与,从中体会、感悟,提升认识、丰富体验。
(一)参与式培训重体验
如给会场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名字,分别与四个组问好:老师说:狼队,大家好!回答:非常好!耶!前三个字每字击掌一次,最后一个字时,右手成胜利
状,胳膊伸平,向后平拉到底再迅速向前推出去时说出来。
四个组分别进行,老师对小组表现进行点评,对表现最不佳的小组进行回访,给第二次表现机会。从中我们明显感受到被回访小组第二次表现优于第一次。
我认为这项活动的目的有二:一是半场过后,学员的情绪有些低落,注意力不够集中,这项活动用于活跃气氛、集中注意力。二是团队发展需要指导、考评、跟踪、激励,更需要明显及时的跟进措施。
我们可以把这种参与式培训运用到上课过程中,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之一,孩子们肯定会注意力集中、兴趣爆表,重点是孩子们经历了,就有了体验,就丰富了经验,提高了认识,还印象深刻,因为做过了就记住了。还可以运用到我们的管理中,对老师某项活动过程的组织,对老师管理的方法的指导。
类似的参与式培训活动还有下午的揉揉肩、拍拍背。
(二)经典语录指方向
杨老师有很多经典话语信手拈来,令我佩服、敬仰。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你不能改变谁,只能给人一定的影响。我们谁也改变不了。”
这对我们教育人的冲击是强有力的。不知道是何方神圣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把老师绑架了N年。杨老师这句话是对它最有力的回击。我们国家每次的改革、变化都会创造出很多口号,我们也被这些口号忽悠得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认知、辨别的能力。现在想想,教育是影响,不是改变,的确有理、有力。这给我们角色定位是恰当的,教育不是万能的,每个个体成长都有来自遗传、环境的烙印,教育不是“疤痕灵”,只能是影响。
对我个人也是极大的冲击:我需要重建我的价值体系。我苦恼、烦闷、彷徨了很久:我为什么不能扭转一些局面?我为什么不能行使我的意志?我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内省,我归因为自己能力不足、个人魅力不够。现在回头再看看,是价值取向不同、认知差异、归因不当。我能施加的是影响、应当施加的也是影响,而不是改变。别人天性使然,我应当扮演好自己影响的角色即可。这样一来,我内心的挣扎就少了很多,心绪就平和了很多。因此,很多事情不是你怎么做,前提是你怎么看,即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再摘录我非常喜欢的几则共勉:
凡事先有表示,后有行动。任何优点都是相对的,缺点也如此,因此不要评价优点和缺点,它们都是特点。这个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性格,关键我们要在不同的环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时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方能做到平衡与和谐。尊重所有人是最没有风险的。创造出结果叫能力,否则叫潜力。凡事没有对和错,只有强和弱。组织里只关注强弱,不关注对错。沟通是确认不是默认。
三、努力与建议
用杨老师的观点内省,发现自己尚需努力的方面还很多,真的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只要还没有下课(退休等),就需要有活到老学到老。
(一)小测试小骄傲
开始的一次中层管理者的小测试,我认真、真实做了下来,并且是第一感觉,没有应该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的因素,总分28分,低于优秀层次2分。这2分是我努力的方向,是我欠缺的,有些是认识问题;有些是能力问题。但我从不怀疑我的努力程度——勤奋,这正是教育的影响力来源: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到最好的自己,我们的影响源就更符合教育的形象了。
(二)针对性培训很可贵
走上中层岗位二十余年了,这次是第一次参加的中层培训班。针对性非常强。更可贵的是我们的领导都参加了,这样的培训效果就更好了。呼吁这样针对性强的培训多参加,进步就更快一些、步子就更大一些,尤其是参与式、诊断式的培训。但无论培训多么到位,重要的是行动,把培训变为行动才是培训的价值,即行动模式。我认为培训后的重点是每个人写出来自己要在工作中做到的,要用行为动词来描述: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经历、体验、探索等,使听到的变成一个个小的行动,不怕微小,就怕不动。
(三)角色定位与体制
前者是对内,后者是对外。每个人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对内角色定位准确吗:我是谁?这是个自我认知的古老、困难的问题。很多事情是个人角色匹配不当造成的。我们只要把自己在单位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系统运转就避免了很多大的麻烦。系统运转的故障很多来自于个体的角色定位不准。当个体角色定位不当时,在哪里得到指导、点拨?因此,我认为前期是帮助系统成员准确定位角色,认识在系统里我是谁,才好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明确纠偏。
系统的体制直接决定着个体的工作状态。赏罚分明、奖优罚劣、多劳多得、优劳高酬、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这些好像在企业里面行得通,目前不是所有单位都可以的。这也是直接导致个人角色定位失衡的主要原因。这是一个长路需要漫漫走过,就是春天。我憧憬、我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