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淙淙小河
淙淙小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32
  • 关注人气: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节彰显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汇报展示

(2016-07-23 16:07:05)
标签:

反思

教育

文化

分类: 反思

     201677星期四在四年级1班听了仝老师讲的微课,其中有一个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汇报展示交流环节,师生对话具体如下:

师:就这两个问题,请各小组合作学习,请小组长做好组织、记录员做好记录、发言人组织好语言。开始吧。

小组交流、讨论。

老师击掌示意讨论结束。

师:第一个问题,哪位同学来说?

小手林立。

师:请你说。

生:……

 

以上环节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慢慢思考就会发现:老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给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是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看法,小组内分工不同,各司其职。但到汇报时就成了老师口中的“哪位同学来说?”,是否透露出老师已经忽略了讨论前的小组分工?是否老师把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就等同于独立思考了?还不仅仅是等同于独立思考,而是无视了部分学生的学习付出、鼓励学生不按老师事先约定的规则行事,谁都可以来说一说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这说明:课改进行了近二十年,小组合作学习红极一时,老师也都知道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但落实到具体活动中时,话里行间还是透露出老师原有的底色,安排过了合作学习,只是过程中有,还没有把合作学习进行彻底:只知道“是什么”,“为什么”还不是很清楚,直接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形式的存在,没有把自己制定的规则进行到底。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不遵守规则的习惯,老师说过的可以不做,并且还在鼓励学生的这种行为。

建议老师把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彻底,教学语言进行如下调整:

老师击掌示意讨论结束。

师:以上两个问题,哪个小组来汇报?

指名进行。

师:这个小组汇报得怎么样?

学生相互评价。

师:哪个小组还有补充、或其他意见?

小手林立。

师:请你说。

生:……

 

这样进行,就使得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并贯穿始终,同时也做到了老师的要求始终如一,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过程中的学习评价也始终是指向小组,而不是个人。这样才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终极目标:培养合作意识,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合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