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酒歌(随笔)

(2010-06-09 10:29:39)
标签:

文化

酒歌

树洞

杯中物

春酒

杜康

中华

曹操

李白

苏轼

原创

分类: 随笔

    有关酒的记载就如同我们的古老文明一样,源远流长,我们可以从《史记·殷本纪》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以及《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中推知,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
    有许多关于古人酿酒的故事,笔者最为欣赏的是杜康造酒的传说。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杜康在一财主家当长工,一天杜康偶感风寒,发烧流涕浑身酸软,精神萎靡不思茶饭。财主的小老婆极坏,明知杜康吃不下东西,却不同以往地送到田间数量极多的饭菜,并称今后要比对他今天食量供应饭食,看到那么多的白米饭,没有食欲的杜康一气之下把他们全都倒在了田边的一个树洞里,为防止被发现用泥土封住了洞口。几天过后,一股醇香从树洞中飘出,杜康扒开树洞见米饭已变成了白白的液体,于是找来了盛水的竹篓,装上液体搭在肩上回村,路上碰上了刘伶将醇香的液体都喝了个精光,这一下不要紧,一下醉了三年。于是便有了“杜康造酒刘伶尝,睡了三年才还阳”的传说。
    细细的品味,这传说很美,也很令人难忘,短短的一段文字,把个酒的起源描绘的栩栩如生淋漓尽致,想必其它的传说一定有与其异曲同工之妙。
    有人酿酒就有人喝酒品酒,就有人写酒赞酒,才有人嗜酒醉酒,于是才有了这五千年的酒文化。
    喝酒品酒也就有了众多酒的别称,像欢伯:因为酒能消忧解愁,能给人们带来欢乐,所以就被称之为欢伯。这个别号最早出在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坎之兑》,他说,“酒为欢伯,除忧来乐”。如杯中物:因饮酒时,大都用杯盛着而得名。始于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满,樽(杯)中酒不空”。陶潜在《责子》诗中写道,“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再有酌:本意为斟酒、饮酒,后引申为酒的代称;’如“便酌”“小酌”。李白在《月下独酌》一诗中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如此这般不胜枚举,就有了极雅极文化的喝酒品酒的别称,金波、秬鬯、白堕、冻醪、壶觞、酤、醑、醍醐、黄封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喝酒也就成了历朝历代的时尚,而品酒更成了文人骚客的专利。   
    文人在喝酒品酒后开始写酒赞酒,于是酒借诗美诗乘酒醇远远流长,一首诗传遍黄河流域,一壶酒醉倒了长江两岸,于是一脉炎黄的血铸就了中华的儿女,两江的水传承了古老的文明。
    曹操《短歌行》中写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三国时期的曹操,可谓一代枭雄,曾青梅煮酒论英雄,把同样自认为是英雄的刘备吓得死过去了一回,真可谓英雄豪迈。曹操有文才武略,更是酒中豪杰,借酒表达在短暂人生中远大理想,借酒倾诉思贤若渴的王者风范,豪饮中彰显一代英豪的坦荡胸怀,诗词歌赋里蕴含着雄才大略,被后人传为佳话。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水调歌头》中写道: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中秋之夜与月对饮、对月倾诉,表达了对美好的向往,既有哲理又饱含感情. 寄寓着词人的人生理想,也使得本篇显得境界高远,意味深长,情味厚重。仿佛使我们品到了酒中的思念,看到了月上的仙境,真可谓美酒好诗,醇香千百年。
    而说到醉酒则更是一种境界,只有达到了某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才可嗜酒如命醉酒如仙,也就成为了一代代名垂千古的大师,才会有璀璨斑斓的中华文化。
    素有诗仙之称的李白,其实更是酒仙,古今共知“李白斗酒诗百篇”,无论过去还是当今,这酒量绝对是豪饮量级,而诗就更不必说。也许是酒成就了李白的诗,抑或是诗历练了他的酒,于是乎在半醉半醒之间,在飘然若仙的境界里,一首首流芳百世的诗,像清冽的酒一样尽情流淌,成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仙。
    李白在《金陵酒肆留别》写到: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赏。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仿佛在似醉非醉似醒非醒中,淡淡地诉说离别的哀愁。
    在《将进酒》写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令后人见到了飘然若仙的他,依然行进在吟诗球罪的路途上。
    现如今酒的种类多了,白的、红的、啤的,中国的、外国的,酒场也多了,见到多少几杯茅台、五粮液或是XO、人头马下肚,一通天马行空云山雾罩,却不得章法;若醉了更是可怕,嬉笑怒骂百态皆出,难留记忆,于是便没了李白、苏轼之流,多了些酒囊饭袋。
    笔者更是凡胎俗子,一杯啤酒下肚,便面红耳赤睡眼朦胧,别说作诗咏赋,恐连话也说不利落,于是干脆放弃做诗人的打算,安身立命地过平常人的生活,倒也有几分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