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卡式录音带

(2011-10-17 10:39:10)
标签:

娱乐

卡式录音带


卡式录音带

卡式录音带



举世知名的牛津字典早前宣布,即将从字典中抽起「卡式录音带」(cassette tape)一词,理由是这词「已经过了它的黄金时间」。他们宁愿用腾出的空间来放一些较「潮」的词汇, 例如”re-tweet”(微博转发)”cyberbullying”(网络欺凌)等。此举令不少人不满,特别是我们这听「卡式带」长大的一族。

 

八、九十年是录音带的黄金年代,除了买「原装带」外,为了自制「精选带」,我们亦会购买不少空白录音带。虽然勉强也可叫「老翻」,但我们对这「老翻带」也相当有研究。就以当年最普遍的TDK录音带为例,最便宜的叫”D”(例如”D-90”),录出来的杂音较多;上一级的叫”AD”,音色好一点;再高一级的叫二氧化铬带(CrO),例如”SA””SA-X”系列,杂音少、音质佳;还有一款最高层次的叫「metal带」,例如”MA”系列,录出来的音乐很接近唱片质素。但一盒「metal带」动辄要三、四十元,所以我们这些穷学生很少会采用。

 

录音带的好处是可以随时翻录,即使是「原装带」,只要在盒带上方的那个小洞上盖一张小胶纸,那盒录音带便可以「循环再用」。不过,这亦是录音带的缺点。笔者家中那盒珍贵的「Monica」卡式带,便不幸地录下了当年笔者和弟弟演唱「H2O」的「精彩片段」。

 

录音带见证着全球音乐市场最蓬勃的岁月,当时,每年竟然可以卖出超过4亿盒「原装带」,而去年,只卖出了二万二千盒。今天生于网络年代的一群,大概没有太多人知道录音带为何物,牛津字典要将它踢出局,也不无道理。只是,录音带在我们这群人中,永远也占着一个无可比拟的地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不轻易发怒
后一篇:黑社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