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 |
星期日晚,在友人家中搞烧烤聚会,当晚是「台庆剧」的大结局,大家的话题,自然少不免要与该剧扯上关系。
有人大赞不已:「某某人真的演得好,入木三分。」有人咬牙切齿:「晚晚在咆哮和对骂,我看了一半便放弃!」有人一脸不屑:「我从来不看港剧,既煽情又婆妈!」,亦有人谈论谁演最「抵死」、谁最有惊喜等,还有人拿剧集的「穿崩位」来说笑,总之,有看的、没看的,人人七嘴八舌,光是谈论一套剧集,竟然谈了近一小时。最有趣的是,大家竟然因为谈论得太投入,而错过了大结局的播出时间。当时笔者觉得很疑惑,明明是一套话题作,众人又谈得如此热烈,为何错过了结局,大家一点也不觉得可惜,完全没有「走宝」的感觉?
香港人最怕寂寞,最怕在朋友和同事之间未能搭讪。所以,很多人看剧集,其实都是抱着「凑热闹」与「找话题」心态。好看不好看?不重要,有没有看全套?也不重要,最紧要是明天人人议论纷纷时,没有被排挤在外,不会被人说「out」;与上司或客人交谈时,又可以借此打开话题。香港的电视剧其实是一种「交际工具」,大家都不是因为剧集的质素而看电视,正如友人说:「骂,也是一种话题。」所以,收视率高的剧集未必一定是优质,最多人在K房里唱的歌未必一定是好歌,我们亦无谓再去投诉港剧的水准差,因为,我们只需要话题,而从来没有在乎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