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龙山石窟

(2017-09-29 15:31:58)
标签: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

石窟

国保

太原

分类: 国保速写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寺及石刻类,编号445/-32001625国务院公布。时代:东魏至唐。地址:山西省太原市。

天龙山石窟位于太原西南40公里处天龙山腰,始凿于北魏,其后东魏、北齐、隋、唐历代开凿,现存二十五窟,分列于东西两峰山崖间。

洞窟自东向西排列,其中东峰分上下两层,上层四窟,下层八窟;西峰十三窟。石窟分四期开凿。

天龙山石窟第一期开凿于北魏末至东魏(公元528546年),为东峰第23窟,双窟,方形,覆斗顶,三壁三龛。窟门圆拱形,雕有入角形门柱,柱头上雕凤鸟,龛为圆拱形,造像多为坐姿,面相清瘦,身材修长,具有清秀飘逸的风格,强调线条的动感和韵律感。

第二期开凿于北齐(公元550577年),共三窟,即东峰第1窟,西峰第1016窟。窟形为前廊式,前廊三间,仿木结构,廊下雕有两根八角柱,柱下有覆莲柱础,柱头上置大额枋,枋上是一斗三升和人字形斗拱,窟门两侧二力士。造像均面相浑圆,身躯硕壮。佛像肉髻低平,面相浑圆,着双领下垂式或袒右式袈裟,单薄贴体,出现双阴线衣纹。北齐造像一改北魏、东魏时期秀骨清像的飘逸风格,注重于人物健壮肌体的结构造型。

第三期开凿于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天龙山规模最大的东峰第8窟具有代表性。第8窟有前廊后室,窟室中央有方形塔柱。在窟室三壁和塔柱四面开龛造像。佛像面相略方,躯体秀润,衣饰略短,纹褶简洁。

第四期皆为唐代(公元673704年)开凿,共十五窟,其中以西峰第9窟规模最大。分为上下两层,窟前明代建漫山阁,阁为三层,重檐歇山顶。现存上层为弥勒大佛,下层以十一面观音像居中,左右为文殊、普贤。造像面相丰颐,身材匀称,线条圆润。

天龙山石窟保存的北朝、隋、唐建筑遗迹,提供了中国早期建筑的珍贵史料。天龙山石窟高超的雕造技法,尤其是圆雕造像,兼有印度佛像高雅、柔和的特点和中国传统雕刻所固有的清新韵律和线条,对中国佛教造像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从太原市区到晋祠,一马平川。从晋祠到天龙山石窟,二十公里的崎岖山路。停车场修在山顶,沿石级往下走一段路,看到了天龙山石窟。

在路口,习惯性地往右拐,也就先看了西峰再看了东峰。

1窟在东峰。也就是说,从东峰往西峰,或许感觉要顺畅些。

天龙山石窟不收门票,这个有点意外。但更意外的是第8窟不开放,且不许靠近,被隔离了。然后,是第9窟又被保安严防死守,绝对不允许拍摄。

行程紧迫,简单看看。

国保碑经纬度:北纬37°43'34,东经112°24'36

寻访时间:2017721日。

评定星级:★★★。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