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林总总国保碑(5)

标签:
国保国保碑 |
分类: 国保寻访 |

一处多点的国保,标准做法如“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下刻“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石刻”。这样就说清楚了。但一些单位往往省略了国保的全称,直接用了组成部分之一,或其二级元素,甚至是三级元素。
“秦代造船遗址、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文王墓”,直接写“南越文王墓”。
“伪满皇宫及日伪军政机构旧址”,直接写“伪满洲国皇宫旧址”。
“洞沟古墓群”,直接写“将军坟”。
“南京城墙”,直接写“中华门”。
“汉楚王墓群”,直接写“狮子山西汉楚王墓”。
“栖霞寺舍利塔”,直接写“舍利塔”。
“磁灶窑址”,直接写“金交椅山窑址”。
“泉州港古建筑”,直接写“真武庙”。
最复杂的似乎是“中山陵”,“廖仲恺、何香凝墓、邓演达墓、谭延闿墓、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是国一中山陵的扩展项,其中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还有各组成部分。于是,就出现了类似“无梁殿”这样的国保碑。
比较特别的是“白云庄和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墓”。白云庄直接写“白云庄”,而“黄宗羲墓”居然加上一行“浙东学派史迹”。有点画蛇添足的意思。
搞笑的例子在镇江,“焦山碑林”在整修后的摩崖石刻旁立了一块新国保碑,直接标示“摩崖石刻”。说不动脑筋嘛还真是不动脑筋,真不知立碑者是怎么想的。
前一篇:林林总总国保碑(4)
后一篇:林林总总国保碑(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