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辛基,芬兰首都,是这次旅行的第一站。

2005年6月14日,搭乘芬兰航空公司AY058航班由上海浦东飞往芬兰赫尔辛基Vantaa机场。机型MD11。经9个小时的飞行,于赫尔辛基当地时间下午3时到达。
这么大跨度的飞行,仅仅飞越了四个国家:中国,蒙古,俄罗斯,芬兰。其中的大部分时间,是穿越俄罗斯。当地面郁郁葱葱的绿色转换为深灰色的波罗的海时,赫尔辛基也就到了。
在欧洲的第一次旅行,留下了太多的记忆。而记忆的开始,是这架MD11。

MD系列的飞机,在国内已经很少见了。MD82之类,国内若干航空公司曾经广泛地使用,也是由于曾经有一个时期MD与中国的航空企业有过一段合作,当时的几家航空公司,譬如后来并入南航的中国北方航空,以MD82作为主力机型,直至目前,还能在东北航线看到南航的MD82在运营中。但国人对MD82的评价远低于波音或空客系列。或因如此,有旅游资料对芬兰航空选用MD11这一机型颇有微词,很是莫名其妙。芬兰航空的服务十分到位,这就够了。
AY058航班到达机场后,在廊桥上拍下了停泊在停机位的MD11后半截。

从廊桥进入候机楼。一路走去,见机场的指示牌居然有中文内容,显然在这里进出的华人并不少,或许比日本人多几个,因为日文排在中文下面。不管如何,能在遥远的赫尔辛基看到几个汉字,自然了有了亲近感。机场领取行李处的广告牌。初次见到,以为好玩。后来好玩的东东太多了,也就麻木了。但这个最初的感受,还是被记录了下来。
在机场往赫尔辛基的路上,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和好奇。尤其是空荡荡的街道,十分地宁静和安逸。即使是大巴的候车亭,也有趣得很。毕竟,这是在异域的第一次旅行,目不暇接是最为直接的经验,许多场景,根本就来不及照顾,来不及拍摄。回想起来,在照片记录的景象之外,赫尔辛基或芬兰的最初印象,不外乎是密密的森林,清静的街道,建筑,车辆,以及广告牌鲜艳的色彩。当然了,还有比想象要多得多的自行车。
隔着车窗,瞧见一位在候车亭阅读的洋人,衣冠楚楚,象模象样。尽管一闪而过,但总算被拍了下来。细细捉摸,觉得这普通的场景,还是传递了不少值得关注的信息。欧洲人普遍的阅读热情,自不待言。清爽的街景,也不必多说。同行的高人指点,洋人进入画面,绝不会影响图片的整体美感。洋人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早已成为自觉行动,一路下来,果真如此。由此产生的感叹是,将同样的画面换成自己的同胞,会是什么效果呢?惨不忍睹的例子太多了。

从机场直接到了酒店。酒店不赖,Sokos Presidentti Hotels。酒店的大堂很温馨,很舒适。房卡,信笺,还有推销的宣传册。此次旅行中,每到一家酒店,都留下房卡等物件的记录。
酒店楼层电梯的前厅,布置得十分舒服,如客厅一般。比对国内同等级的酒店,前厅可以很奢华,一定会铺满高档地毯,而不是仅仅只有一小块,但就是找不到这样的效果,譬如这盏阅读灯,足够温馨。
可惜的是当时尚未想到拍下这家酒店的外景。事后一想,悔之晚矣。没办法,头一回出门,缺经验。但酒店对面的建筑却拍了下来。跨越街道的电线纵横交错,严重损害视觉效果,但洋人不在乎,不止是赫尔辛基,几乎到过的欧洲城市都这样。

从酒店的窗口往外看,尽管此时乃当地时间晚上11时。阳光依然灿烂。第一次感觉极昼,自然十分之兴奋。同一位置,时间是第二天凌晨三时。迷迷糊糊醒来,看到天色已亮,但时间尚早,明白过来后,又拍了一张照片。尽管镜头抖动,但也只能将就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