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6月,很意外地进行了一次旅行。目的地极具诱惑,欧洲六国: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德国,奥地利。
这是我的第一次海外旅行,第一次在欧洲的旅行。
没有时间准备。也没有经验帮助自己进行准备。仗着自己二十多年前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学到的几行字,也仗着二十多年来收集“EUROPA”邮票时顺便了解到的欧洲六国的皮毛知识,更依赖于三十年来大量囫囵吞枣式的阅读,窃以为走这一趟也不是过于困难的事情。
这想法当然是大错特错了。譬如功课,有关目的地的任何资讯,包括别的旅行者的经验介绍,都没有进行查询。就连双文字的地图,也不曾认真地准备一份。去赫尔辛基看什么,不知道;去斯德哥尔摩看什么,不知道;去奥斯陆看什么,也不知道。尔后的行程,如盲人瞎马,逮着什么算什么,走到哪里算哪里。
譬如相机,也算带了两台,一台用了很多年的美能达傻瓜机,一台刚买了不久尚不能熟练使用的SONY-DSC-W1型小数码。旅行中拍下的照片,主要来源于这台数码相机。也正是在这次旅行中的深刻教训,才促使我很快采用Nikon系列单反相机。更要命的,是数码相机仅配了三张SD卡,两个256MB,一个512MB,加起来也就1G,以现在的标准来看无疑寒碜得很。而且,还不知道必须带一只数码伴侣。同样,也仅仅带了13个柯达胶卷。
无知者无畏。在许多时候,也就是这个道理。不知深浅,就这么糊里糊涂地出发了,一脚踏进欧罗巴。

相隔五年之后,整理这一次旅行的记录,感慨万千。倘若延后两三年,情况可能会完全不同了,我一定会拍下多得多的照片,留下多得多的记录,更漂亮,更丰富,更生动,更深刻,更平常,更真实……。于是瞎想,如果说1980年代至1990年代,电视等等家用电器影响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那么,1990年代以后,有三件东西再次深刻地影响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它们依次是: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电脑和手机所具有的颠覆性的意义已无须多说,而数码相机,它使得记录经历成为得心应手的家常便饭,从而使我们记录自己的经历记录自己的生活成为了自然而然的动作。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的记录,填充了历史的每一页,每一天,乃至每一分钟。这当然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
一脚踏进欧罗巴,分9篇刊出:
1、从赫尔辛基开始;
2、水边的斯德哥尔摩;
3、目不暇接奥斯陆;
4、在哥德堡短暂停留;
5、哥本哈根不再是童话;
6、匆匆路过法兰克福;
7、梦幻维也纳;
8、萨尔茨堡之不期而遇;
9、过境慕尼黑。
图片是旧的,文字基本是旧的,偶尔加上些新鲜的说法,混搭以后,也看不出有什么新意了,但心情是全新的。
凑合着看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