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发是护发保健措施

(2012-12-25 08:04:47)
标签:

吴大真

我的中药养发书

美容美发

健康养颜

健康

分类: 我的中药养发书

  人是动物,却不是低级动物。正因为人是脑袋长在肩膀上边的高级动物,免不了经常修理一下那颗脑袋。所以,理发成为了人们最重要的美容手段之一。以前有一副写在理发店门前的对联,说“进来蓬头垢面,出去容光焕发”,可谓极其形象的道出了理发对于人们外表的神奇改变。但在中医看来,理发不仅仅是美容那么简单,同时兼具养生治病的功效,“剃头泡脚,胜过吃药”这一俗语,形象地说明了理发的重要性。
  那么,理发具有哪些重要作用呢?
  首先,理发可祛火。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是全身阳气集中的地方。如果头发长过厚,会影响阳气的蒸发,阳气不蒸发出去,便会出现上火的症状。如有些小孩子,身体长得很壮,但爱上火,要么是咳嗽,要么是嗓子疼。让真正的中医一瞧,往往会来上这么一句:“瞧,又给积住了。“这个积”不光是积食,还包括本身热量出不去在里面,以前北京的老人夏天喜欢给小男孩剃光头,也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理发还是促进头发生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头发每天都在生长,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分叉,影响头发继续生长。这个时候,理发可作为刺激头发生长的重要手段来加以利用。这就好比一片草坪,如果你不去修剪它,任其生长,它们长到一定高度时,就会变得又细又黄,一副严重营养不良的样子。反之,如果你经常修剪,它们则绿油油的格外茂盛。
  同时,理发还是清除头发污垢的重要措施之一。
  头发是人体最长的毛发,每天都随人体一起日晒雨淋,很容易“收纳”空气中的灰尘、细菌。加上头发的毛根周围有汗腺和皮脂腺,它们不停地分泌着汗液和皮脂。这些分泌物和头皮上脱落的上皮细胞,以及落在头上的尘土混在一起成为污垢。积存多了,会堵住毛囊口,影响皮脂的排出,同时还刺激头皮使人产生瘙痒感。有时还会因搔痒抓破皮肤而引起发炎或发生其他皮肤病。而经常理发可使头发保持清洁。
  另外,对于一些头发又细又淡的人来说,理发还可让头发变得乌黑粗壮,方法是在冬季可以戴帽子的时节,理成光头,然后每半个月剃一次,这样坚持两三个月。待来年春天您就会惊喜地发现,新长出的头发比原来粗壮了不少。
  那么,我们的头发多长时间修剪一次比较合适呢?一般来说,男性一个月理一次比较好,女性如果为了留长发,则可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但如果一旦发现发梢干枯分叉,就应尽快剪掉。
  不过,理发跟洗头梳头不一样,无法自己完成。所以,进理发店几乎成了一种必然。但考虑到理发店的一些“习惯”易对头发造成损伤,建议您注意以下几点:
  一、自带洗发水。目前,很多理发店,尤其是小理发店,他们为客人提供的洗发水都是论斤买的劣质品,刺激性较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理完头发后,会头发脱落、头皮屑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如果方便的话,您去理发店理发时,最好自带洗发水。
  二、叮嘱服务生洗头时不要用力抓挠。很多人认为,在理发店洗头时,服务生的“头皮按摩”是一种享受。殊不知,很多美发店为了迎合顾客的喜好,洗发服务生非常用力地用指甲挠头皮,实际这样对发根的损伤很严重,而且会损害头皮表面角质,从而产生更多的头皮屑。
  三、叮嘱服务生尽快为你洗掉洗发水。在理发店里,由于需要等位子,或服务生想借机向你推荐他们的产品,会有意延长洗头的时间,会使头皮和洗发水接触的时间过长,这很容易使洗发水中的碱性成分进入发根发囊,引起头皮发痒、头皮屑增多,甚至脱发等现象。所以,洗头时,您千万别任由他说下去,一定要及时提醒他为你洗掉洗发水。
  到了理发店,很多人除了“剪”,往往还在“型”上有所要求。那么是不是说只要好看,就可以尝试呢?在这里我也要给您提个醒,就是如果您是一个忙碌的上班族,那么一定要以容易打理为前提。因为很多发型美则美矣,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打理。更有一些难以塑造的发型,刚做完时是好的,但日后自己吹整时,却难以再弄出那种效果。所以,您在理发前,最好先跟理发师沟通一下。
  此外,随着人们对美的无限追求,很多人在理发后,还会用烫发、染发来加强美感。但由于烫发和染发对头发的损伤较大,所以烫染的次数不能太多,正确的周期是最多三个月烫发或染发一次。否则会使毛发的角质细胞受损,进而引起发丝干枯,缺乏弹性,容易分叉和脱落等问题。
  总之,相对于洗头梳头,理发是个大工程。您可以把它当成“美发”的重要手段,可以当成“护发”的必然程序,也可以当成调节情绪的一个方法(研究发现,理发可以调节心理的不平衡)。反正,“进来蓬头垢面,出去容光焕发”这两句话是不会错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