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烤鸭》
(2012-03-16 22:52:45)
标签:
杂谈 |
烤鸭
(灵感来源于真实事件,细节纯属虚构)
“谢谢,我出去一下。”耿志国向火车上的其他乘客乘客打着招呼。一个坐在油漆筒上的中年人不情愿地挪了挪腿,坐在包袱上的老太太干脆没动。耿志国小心地把脚插进那些腿的空隙中,小心地挪向门口。在遭受了靠着墙壁的姑娘的一个白眼之后,耿志国终于一个踉跄跳到站台上。
站台上的空气寒冷清冽,和车厢里乌突浊臭的空气相比,这里就像外星球。耿志国从身上的包里取出一个塑料口袋,把口袋打开,“来,透透气”,耿志国对口袋里的东西说。
口袋里是一整只烤鸭。
现在正值春运,耿志国只买到了站票,他原可以待在车厢里,可能还能在坐位上歇一会儿,但他选择了忍在过道里,这样他可以给心爱的烤鸭换气。
烤鸭是耿志国最爱吃的东西,他想要他的妻子也能和他分享这种美味。
三年前,二十八岁的耿志国和二十五岁的何晓芳结婚,他俩都是安徽桃花镇人,从没在别的地方生活过。耿志国在镇里的小塑料厂当电工,何晓芳是库管员。耿志国的父母给他们在镇上买了一套小房子,两口子开始时生活得很甜蜜,就像甜桃裹着桃核似的。有一天,两个人躺在床上,何晓芳说:“我们生个孩子吧。”耿志国说:“我想让我们的孩子到北京上大学。”何晓芳说:“我们能有这么多钱吗?”耿志国说:“我有哥们儿到北京打工,我要跟着一起去,挣到钱我们就生孩子。”
耿志国是个很固执的人,虽然何晓芳使小性儿对他,但仍然没有阻止他半个月后随同伴来到北京。耿志国跟着包工队当电工,住地下室,吃工地上的白菜豆腐就馒头,拼命攒钱,最大的花销是和妻子缠绵的电话费。在第三个月的时候,有一个工头请耿志国和工友在“大鸭梨”吃了一次烤鸭。
第一次吃,耿志国就被这东西的味道迷住了。甜味,咸味,葱香味,一下子随脆的鸭皮和滑的鸭油在嘴里融化了,或者不如说耿志国自己融化了。耿志国觉得这是他一生中吃到的最可口的东西,北京真是没白来。
当天晚上,在和何晓芳长长的电话粥中,耿志国告诉何晓芳他多么爱吃烤鸭,北京的美食名不虚传。何晓芳说,你带回一只给我吃呗。耿志国想到妻子独自在家乡工作和攒钱,心里涌起一股柔情。
这一年年底,耿志国攒了九千块钱,春节回家的时候,他花四十八块钱买了一只真空包装的烤鸭,还买了薄饼,并且琢磨好怎么把烤鸭片成一片一片的。
回到家里,耿志国小心地把烤鸭切片,切好葱丝和黄瓜段,把烤鸭放在微波炉里用一个火的档位烤三分钟,屋子里充满了烤鸭的香味。“我这么辛苦,就是为了有这样的家”,耿志国想。
但是,当耿志国妻子吃了一口卷着烤鸭的的薄饼,却皱了皱眉头,说:“不好吃。”耿志国尝了一口,那只真空包装的烤鸭的味道半死不活的,就像用石油化工方式生产出来的肉,而这只死鸭子的脂肪很腻,就像对生活的厌倦。耿志国嚼着鸭肉,味蕾上沾满对妻子的歉疚。
正月十五,耿志国再次踏上了前往北京的旅程。这一年,耿志国更加迷恋烤鸭,他会细致地计算每月的收支,以及发钱的时间,以便在每月安排一次和同伴一起吃一次烤鸭。耿志国觉得自己上瘾了。当他看到切成片状的烤鸭时,他都会想到“鸦片”这个词。他在中学课本中学到过帝国主义为了控制中国,让中国人染上了鸦片瘾,耿志国觉得自己应当好好攒钱,却迷上了这玩意儿,实在是一样的堕落。
耿志国一面拼命挣钱,一面盼望着烤鸭,同时,他也开始喜欢北京这个城市,他喜欢他建设过的那些高楼大厦,还有在家乡肯定见不到的各种奇奇怪怪的人。记得有一次,耿志国接通了刚完工的四十八层玻璃大厦的电闸,楼房巨大的腔子一下子全亮了。投资商带着一个美艳的女人来看。她穿着一条几乎遮不住屁股的短裤,顶着一双高跟鞋的长腿像分规一样在水磨石地板上嗒嗒嗒地敲着。看到灯亮了,女人对耿志国说:“哎呀,你就像一个魔法师!”这一天,耿志国特别高兴。第二天,
耿志国狠了狠心,请两个工友到前门全聚德吃饭,在这里,他吃到了比以往升级的烤鸭。这一天,在耿志国的记忆中获得了最鲜亮的色彩,恰似烤鸭的红色。
那一头,何晓芳因为孤独收紧了少妇的心,释放出的能量被用在拼命省钱上。每次和耿志国通电话,她都要报怨菜价和猪肉又涨了多少。耿志国让她来北京玩,她表示不愿意花钱,而且也不愿意请假。她总是说,库管的工作轻松,前提是要保证按时到岗,她要是请一周的假,领导就会叫县烟草局长的外甥女来代替她。
听到妻子的话,耿志国心里泛起柔情,又感到内疚。很奇怪地,这更激发了耿志国的决心,他一定要让何晓芳吃上正宗的烤鸭——男人的爱和固执拧成一股绳,再也扯不断了。
这年春节,耿志国又带着九千块钱回家--如果不是工头欠着四千块钱,他应当能够拿回一万三千元。走之前,耿志国到前门全聚德花100元买了一只真空包装的烤鸭。当他排完队买到鸭子的时候,他甚至感到完成了一样作品,在火车上还时时拿出来欣赏。
可是何晓芳并不欣赏他的这样作品。“不好吃”,尝了一口她说。
耿志国尝了尝正宗的全聚德真空包装烤鸭,确实有一点正宗全聚德烤鸭的味道,但这味道却是死的,就像触摸香港女明星蜡像的感觉。
在家待了半个月,耿志国又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这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但是仍然没有发大财的迹象。耿志国挣的钱够生活,够吃烤鸭喝小酒,甚至还够租在地面以上的房子,但肯定不够给孩子的未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有时候耿志国想,就这样无牵无挂漂在北京,其实挺好的。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还爱着何晓芳。他和一个小姐交往了几次,中间总是想起何晓芳。在家乡,何晓芳的身边发生了什么?耿志国不敢想。
耿志国想,是到回到家里,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的时候了。在这之前,他要让何晓芳吃上正宗的北京烤鸭。
耿志国提前两天买到了腊月二十八晚上八点北京站的火车票,当天六点时在前门全聚德花188元买了整只刚烤好的鸭子。在火车上,耿志国特意选了一个靠近门口的地方站着,为的是能给烤鸭换气。火车走了16个小时,终于到了合肥。然后,耿志国又坐上了去镇里的长途汽车。虽然他这一行很累,但他推掉了亲戚接站的好意,因为他担心过多的寒暄会耽搁太长时间。耿志国只想让何晓芳吃到尽可能新鲜的烤鸭,所以进行了周密的计划,“我是个电工,如果不周密早就电死了”,耿志国不无得意地想。其实,坐飞机会快得多,但这种可能性,他根本没有想过。
四小时后,耿志国回到了镇上,坐出租三轮摩托到了家。
耿志国风尘扑扑地进了家门,看见何晓芳,他说:“快,我给你热一下,咱们吃烤鸭。”
“你又带烤鸭来了?我说过,不爱吃那个玩意儿。”何晓芳说。
“你看,是正宗,新鲜的全聚德烤鸭!”耿志国把烤鸭递到何晓芳面前。
“你拿回来多少钱?”何晓芳看了一眼烤鸭,问耿志国。
“一万五。”
“人家根本不用去北京,都能挣两万呢,你到北京是赚钱还是折腾钱啊?你说,你跑那么远是不是就是为了不回家,一个人浪着?”
何晓芳越说越气,抢过烤鸭扔在地上。
耿志国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过了几秒,他嘴唇不听使唤地动了几下,吐出一句毫无意义的话:“你看我坐了一天的车了,还给你带来了烤鸭。。。。。。”
何晓芳大声吼道:“你回北京吧,我不管你!”之后,跑进自己的屋子里,重重的甩上门。
耿志国有好一阵不知道该干什么,等回过神来,第一反应就是不要浪费了烤鸭。他自己到厨房把烤鸭切片,用微波炉的“一个火”小心地加热,然后他坐在餐桌旁,用手抓着烤鸭片蘸着甜面酱吃起来。不知什么时候,何晓芳走到他的身后,把手指伸进他的头发,另一只手抓起一片烤鸭放进嘴里。耿志国强忍住泪水。他觉得嘴里的烤鸭变味的程度比他想像的还要轻一些,只是不知为何有点发苦,好像在控诉在火车上受的那些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