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评之《冰川时代2》

(2006-06-09 17:21:29)
标签:

杂谈

分类: 评论
《冰川时代2》:小品集锦
在这里留个悬念,在对《冰川时代2》进行总体评价之前,先赞一赞它技术。
在《冰川时代》推出的时候,制作者蓝天工作室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公司,资金和技术都有限,希望用简单的法子拍出大片效果来,于是我们看到那些动物身体各部分都会像几个多面体一样不自然地交错运动,而那些毛都像粘了几公斤发胶一样黏在一起。《冰川时代2》的技术比前一集有了本质的提高,在看那些动物的时候再也想不起“多面体”这个词,不但结构清晰正确,而且动作也极其自然生动,那些身上的毛也一根是一根,再也看不到“发胶”的痕迹。不过《冰川世纪2》最大的技术突破是冰和水的处理,与第一部中坚实的冰块不同,这一部中冰川消融,洪水横流的场面无疑需要更加强大的计算能力。
《冰川时代2》不但“硬”的技术够强,“软”的技术也不弱,那些神头鬼脸的史前动物个个设计得有声有色,既保留了动物的特点,又进行了足够的人格化处理。还记得片中的那些食蚁兽吗?我们都知道食蚁兽长着一个管子似的嘴,这么一张嘴怎么传情达意呢?动画设计人员大胆地把它的嘴变成了一个长鼻子,下面长着一张“正常”的嘴,这么一改就生动多了。现在高科技孩子一个比一个狠,所以一部动画片的电脑技术高超并不能代表制作者的成熟,还要加上造形设计的成熟才能真正体现实力。可以说,在电脑技术和造形两方面,《冰川时代》虽然还不是皮克斯的对手,但已经可以和梦工场一争高下了。
好了好了,夸完了《冰川时代2》的技术,我下面就要狠批一下这部电影的编剧了。《冰川时代》讲的是几只哺乳动物把一个人类婴儿送回家的故事,虽然“猎物保护掠食者幼崽”的行为有点不可思议,然而这多少是个像样的故事,有中心事件,和与它相联系的人物动机和性格的冲突。而到了《冰川时代2》,故事却变成了洪水即将来到,动物纷纷逃难。听起来像个灾难片,然而“灾难”只在最后一刻才到来,之前就是一帮人走路。又不是欧洲艺术片,走路有什么好看的?于是编剧在其中加入了各种枝节——又是大毛象以为自己是负鼠啦,又是剑齿虎有恐水症啦,又是树懒群落的仪式啦,又是秃鹫的歌舞啦,还有那只松鼠上天入地不停表演。这些小品确实够有趣,很多对白都相当精彩,比如说:“为什么我们要带着一坨屎逃难呢?难道那边没有屎吗?”只可惜,这一切都是单摆浮搁,之间既没有内在联系,也和大的故事挂不上钩,让人怀疑是在看《马大帅》的第N部——只有小品,没有故事。
作为一个影评人,我觉得《冰川时代2》的故事只能拿个二三十分,及格线真的是遥不可及。故事的薄弱让人看的时候时时感到焦虑、烦躁,尤其有一种“傻”的感觉挥之不去。然而当我想继续铺陈对这部电影编剧的批评时,耳边却响起了场中孩子的笑声。在我看这部片子的那个影院里,孩子们的反应非常强烈,尤其是松鼠的滑稽表演出现时时欢叫和几乎喘不上气的笑声。或许职业影评人的要求过高,一般观众能好好地看一场“小品晚会”就满足了。这部电影的世界票房已经达到了6.3亿美元,正说明了人民群众对“小品”的热爱。
不过,我相信在一点上我和一般观众是可以达成一致的——《冰川时代2》的结尾有些胡弄人,原来以为能看到惊天动地洪水大劫难呢,没想到毛象和鳄鱼打了一场之后就完事儿了。而且想想看结尾也不合理——那帮动物处在一个盆地里,水淹了之后,地面上应该是一汪水,怎么很快就见到干地了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