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笔记 |
今天看了一集美国电视剧《数字搜查线》(NUMB3RS)。这部剧讲述用数学破案的故事,里面有个数字天才认为人类行为有可以发现且能预测的Patten(模式),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找到真正的罪犯。通过看这集电视剧,我倒是发现了美国侦破剧编剧的Patten,也就是一种编剧的公式。
这一集的故事是这样的。数学家A被残忍地杀死在家中。他电脑中的文件被删除。侦探恢复了他电脑中的文件,发现是一个通过人的出生地、出身、以往的行为等数据来预测一个人是否会成功的软件,这个软件还没有最后完成。侦探发现雇佣A的公司想要得到这个软件,而A向公司索要高价。于是侦探向公司职员C询问情况,C是一个极其帅的小伙子,他说他什么也不知道。而公司的总裁B否认了他们会为了软件杀死A。
侦探又发现有人在A的家里安了监视器,A的妻子AW和有前科的建筑公司经理AV有染,那些监视器正是AV的公司安装的。于是他们认定,是这对奸夫淫妇杀了A。AW的律师否认了这种说法,她说AW也是房主,她有权利装监视器。她装监视器确实是为了图A的财,因为A的财产只有他的电脑文件,她要监控他到底干了些什么。但她没有杀他,而且她有证据证明不是自己杀的——那些监视器的“图像”。
原来,这个监视器是一台特殊的天线接收机,能把电脑屏幕上的微弱辐射转换成图像。侦探分析了删除电脑资料的人的击键模式——就像弹钢琴一样,每个人用电脑的击键模式都不一样,于是确定,A是C杀的!原来,C是从穷街陋巷长大的数学家,如果A的软件成功了,那么像他这样的孩子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于是他就杀了A,并删除了他的文件。
很曲折是吧,其实它的Patten很简单。仔细看了,下面是百试不爽的侦破剧编剧模式,照搬就好了。
有A被杀,于是怀疑到有直接利益关系的B、AW等人,询问了C、D等人。焦点集中在其中一个人AW身上,此人肯定有违法或不道德的行为,局势对他非常不利,于是他吐露了一直隐瞒的真相,以求自保。根据这个真相,警方最终找到了凶手C。C肯定是一个重点塑造的,但看上去非常不像凶手的人。
想想就知道,一个帅小伙居然说了废话,不是他杀的又是谁杀的?
这一集的故事是这样的。数学家A被残忍地杀死在家中。他电脑中的文件被删除。侦探恢复了他电脑中的文件,发现是一个通过人的出生地、出身、以往的行为等数据来预测一个人是否会成功的软件,这个软件还没有最后完成。侦探发现雇佣A的公司想要得到这个软件,而A向公司索要高价。于是侦探向公司职员C询问情况,C是一个极其帅的小伙子,他说他什么也不知道。而公司的总裁B否认了他们会为了软件杀死A。
侦探又发现有人在A的家里安了监视器,A的妻子AW和有前科的建筑公司经理AV有染,那些监视器正是AV的公司安装的。于是他们认定,是这对奸夫淫妇杀了A。AW的律师否认了这种说法,她说AW也是房主,她有权利装监视器。她装监视器确实是为了图A的财,因为A的财产只有他的电脑文件,她要监控他到底干了些什么。但她没有杀他,而且她有证据证明不是自己杀的——那些监视器的“图像”。
原来,这个监视器是一台特殊的天线接收机,能把电脑屏幕上的微弱辐射转换成图像。侦探分析了删除电脑资料的人的击键模式——就像弹钢琴一样,每个人用电脑的击键模式都不一样,于是确定,A是C杀的!原来,C是从穷街陋巷长大的数学家,如果A的软件成功了,那么像他这样的孩子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于是他就杀了A,并删除了他的文件。
很曲折是吧,其实它的Patten很简单。仔细看了,下面是百试不爽的侦破剧编剧模式,照搬就好了。
有A被杀,于是怀疑到有直接利益关系的B、AW等人,询问了C、D等人。焦点集中在其中一个人AW身上,此人肯定有违法或不道德的行为,局势对他非常不利,于是他吐露了一直隐瞒的真相,以求自保。根据这个真相,警方最终找到了凶手C。C肯定是一个重点塑造的,但看上去非常不像凶手的人。
想想就知道,一个帅小伙居然说了废话,不是他杀的又是谁杀的?
前一篇:代代出大叔
后一篇:影评之《冰川时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