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虎门二桥”最终定名“南沙大桥”,的确是个更好的安排!

(2019-04-03 18:05:48)
标签:

“虎门二桥”

定名“南沙大桥”

的确是个

更好安排!

“虎门二桥”最终定名“南沙大桥”,的确是个更好的安排!

“虎门二桥”最终定名“南沙大桥”,的确是个更好的安排!

 

胡文

 

42日,历时五年建设,全长12. 886公里的原虎门二桥项目正式通车,最终定名为“南沙大桥”。

 

南沙大桥(虎门二桥)横跨珠江口东西两岸,广州一侧起于南沙区东涌镇,顺接国道主干线广州绕城公路南环段,同时与广珠北段高速公路连接,经广州市南沙区、番禺区,并先后跨越大沙水道、海鸥岛、坭洲水道后,穿越虎门港进入东莞市沙田镇,终点与广深沿江高速公路相接。

 

广东省交通集团介绍,目前每天通过虎门大桥、黄埔大桥、虎门轮渡等过江的双向车流近20万辆,东西行流量大致相当。其中虎门大桥日均车流11万辆(最高达到16万辆),严重超出道路设计流量;黄埔大桥日均车流7.6万辆。南沙大桥(原虎门二桥)的设计流量比虎门大桥高出2万,日均标准车流量将达到10万车次。南沙大桥通车后,使得南沙前往东莞的距离缩短10公里,东莞到广州也可缩短约半小时车程。据业务部门初步分析,南沙大桥开通后,预计将分流虎门大桥30%的车流,分流黄埔大桥17%的车流。显然,南沙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之后,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的一大重要成果,大大拉近了分属广州、东莞、深圳3大城市的南沙自贸片区、滨海湾新区、大空港地区等重点片区的距离。

 

南沙大桥从规划、设计伊始,到建设一直都用的是“虎门二桥”名称。到了今年,在大桥临近通车时,名称出现了变化。一度传出命名为“南沙大桥”,但后依然以“虎门大桥”沿用了一段时间。其间,甚至出现了大沙水道大桥称为“南沙大桥”,而坭洲水道大桥称为“虎门二桥”的状况,乃至到昨天,“文过是非”在百度地图上搜索,依然是这样显示。但在最后关头,广东省交通运输厅表示,经有关管理部门同意,将原虎门二桥项目总体命名为“南沙大桥”。

 

回溯一下,命名“南沙大桥”早有迹象。今年115日,广州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当时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广州今年将要推进9条高速公路建设,其中包括南沙大桥(原虎门二桥)。这是虎门二桥更名为南沙大桥的最早官方表述。这足以看出,广州对大桥的最终命名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珠三角已经有多座以南沙命名的大桥(尤其是广州方面需加紧进行规范梳理),但这座进入世界前十大悬索桥的“南沙大桥”的定名,其凸显南沙自贸片区的意图十分明显。这也是东莞虎门感觉有所失落的原因所在。

 

但客观来说,定名“南沙大桥”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说,都有理可依。

 

从国内大桥命名惯例看,跨两个行政区域的大桥一般都是以两侧的地名来命名的,例如苏通长江大桥、沪通铁路长江大桥、深中通道等。从这一角度来说,当初跨越广州和东莞两个行政区的虎门大桥在修建和命名时,并没有引起广州的注意,或许那时广州觉得虎门大桥离自己太远。以虎门取名,一是鉴于虎门名气太大,二是大桥那边还是番禺,南沙还没有诞生。因此可以说,大桥命名为虎门大桥,至少虎门当初是沾了不少光的。

 

那么,这次同样是跨越广州和东莞两个行政区的大桥命名,如果仍叫“虎门二桥”的确就不合适了。这与武汉将其境内的长江大桥命名为“长江二桥”等是完全不同的,毕竟这不是虎门境内的大桥。因此,从公平和共赢的角度来说,最终定名为“南沙大桥”的确更是适宜,有利提高南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尤其是位于南沙的庆盛站是广深港高铁的枢纽站点,未来是人工智能产业园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所在地,在南沙大桥开通后,区位优势更为突出。虎门的知名度已经足够之大,无需再以一座大桥的命名来扩大影响,且虎门大桥严重拥堵的印象也急需改观。否则,就存在着无形资源浪费的倾向。这样,南沙和虎门就基本扯平了。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介绍,目前在建的深中通道进展顺利,莲花山通道前期工作也正在加快进行,这样,加上已经建成的虎门大桥、珠江黄埔大桥、港珠澳大桥和南沙大桥外,珠江口东西两岸目前共规划建设6条公路通道。

 

值得注意的是,据南都报道,目前还有一条跨江通道正在进行前期论证,即狮子洋通道,位于虎门大桥和南沙大桥之间,同样是连接广州南沙和东莞沙田。如果可行,将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又一过江通道。中国政府采购网显示,今年1月,广东省交通厅已经发布狮子洋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招标公告。

 

“文过是非”认为,如果这条跨江通道最终落脚广州南沙和东莞沙田,当然可以由广州和东莞来商量一个包含这两地元素的大桥名字了。这是最为合理的安排。比如,这次对于南沙大桥的命名,就有不少东莞网友提出了诸如沙虎大桥、虎沙大桥、南虎大桥、虎南大桥、沙莞大桥、莞沙大桥等一堆名字。但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些设想中,别忘了东莞沙田的存在。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特别声明:“文过是非”均系原创作品,转载时需注明作者“胡文”及出处,并附带二维码图标。否则,视作侵权。)  


2015世纪之问:美国将会衰落吗?中国将超过美国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