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深圳有哪些惊喜和意外?

(2019-02-19 10:17:18)
标签:

粤港澳大湾区

规划出台

深圳

有哪些惊喜和意外?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深圳有哪些惊喜和意外?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深圳有哪些惊喜和意外?

胡文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出台,各种解读纷至沓来。

解读这份多达2.7万字的规划纲要,当然会有许多视角。“文过是非”注意到,许多文章都从港澳及珠三角九个城市出现的频次进行了分析。这种角度切入,是十分直接的。但是细究之下,也有过度之处。

需要强调的是,因为这是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纲要,因此“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了一个专有名词,即“粤港澳”在大湾区的定义之下,是不可分割的。有的将粤港澳分割开来,以此对应广东、香港和澳门出现了多少频次,实际上是难以成立的。具体到所提及的城市时,仅仅在提到城市定位和功能时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比如说,在提到某一具体项目上所提及的城市,其意义也是低一层次的。直接来说,十一座城市所提及的频次是这样的——

香港 102

澳门 50

广州 41

深圳 39

珠海 20

中山 9

佛山 9

东莞 8

江门 7

惠州 6

肇庆 5

但如果通读规划纲要,就会发现,在“前言”和规划背景的“发展基础”一节中所提到的城市名字,实际上带有介绍和概览性质,并不具有更多含义。如果剔除这一因素,所提及的城市频次分别如下:

香港 92

澳门 42

广州 38

深圳 36

珠海 19

中山 8

佛山 8

东莞 7

江门 6

惠州 5

肇庆 4

以上,就是九座城市在大湾区规划纲要中的真实地位。可以注意到,起码在提及频次最多的前五个城市中,与经济规模并无直接关系。

具体而言,规划纲要主要在以下内容提到了深圳。

在发展基础上,规划纲要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沿海开放前沿,以泛珠三角区域为广阔发展腹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交通条件便利,拥有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和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的广州、深圳等重要港口,以及香港、广州、深圳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枢纽,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在战略定位上,规划纲要认为,要依托粤港澳良好合作基础,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合作平台作用,探索协调协同发展新模式,深化珠三角九市与港澳全面务实合作,促进人员、物资、资金、信息便捷有序流动,为粤港澳发展提供新动能,为内地与港澳更紧密合作提供示范。

在空间布局方面,规划纲要提出——

极点带动。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化港深、澳珠合作,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提升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国际合作。

轴带支撑。依托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与港口群和机场群,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轴带,形成主要城市间高效连接的网络化空间格局。更好发挥港珠澳大桥作用,加快建设深(圳)中(山)通道、深(圳)茂(名)铁路等重要交通设施,提高珠江西岸地区发展水平,促进东西两岸协同发展。

在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发展体系上,提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规划纲要对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市定位明确分别如下——

——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

——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广州。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深圳。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在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方面,提出——

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

支持依托深圳国家基因库发起设立“一带一路”生命科技促进联盟。鼓励其他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大湾区科技创新活动。

在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方面,提出——

充分发挥香港、澳门、深圳、广州等资本市场和金融服务功能,合作构建多元化、国际化、跨区域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大力拓展直接融资渠道,依托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平台。

在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方面,提出——

增强广州、深圳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与香港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港口、航运、物流和配套服务体系,增强港口群整体国际竞争力。

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航空管理培训中心功能,提升广州和深圳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增强澳门、珠海等机场功能,推进大湾区机场错位发展和良性互动。支持香港机场第三跑道建设和澳门机场改扩建,实施广州、深圳等机场改扩建,开展广州新机场前期研究工作,研究建设一批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

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稳步发展跨境直升机服务,建设深圳、珠海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推进广州、深圳临空经济区发展。

推进赣州至深圳、广州至汕尾、深圳至茂名、岑溪至罗定等铁路项目建设,适时开展广州经茂名、湛江至海安铁路和柳州至肇庆铁路等区域性通道项目前期工作,研究广州至清远铁路进一步延伸的可行性。有序推进沈海高速(G15)和京港澳高速(G4)等国家高速公路交通繁忙路段扩容改造。加快构建以广州、深圳为枢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快速铁路等广东出省通道为骨干,连接泛珠三角区域和东盟国家的陆路国际大通道。

加快广州-深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在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上,提出——

积极推动先进技术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城市使用,促进保密通信技术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应用。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预警机制,加强实时监测、通报预警、应急处置工作,构建网络安全综合防御体系。

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方面,提出——

提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水平,以珠海、佛山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创新研发能力强、运营总部密集以及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地产业链齐全的优势,加强大湾区产业对接,提高协作发展水平。

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提出——

依托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科研资源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等高端要素集聚平台作用,联合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完善、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发展壮大为新支柱产业,在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技术、5G和移动互联网、蛋白类等生物医药、高端医学诊疗设备、基因检测、现代中药、智能机器人、3D打印、北斗卫星应用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提出——

支持深圳依规发展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加快推进金融开放创新。

支持深圳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深澳特色金融合作,开展科技金融试点,加强金融科技载体建设。

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银行、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监管协调沟通机制,加强跨境金融机构监管和资金流动监测分析合作。

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方面,提出——

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在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提出——

加强东江、西江、北江等重要江河水环境保护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强化深圳河等重污染河流系统治理,推进城市黑臭水体环境综合整治,贯通珠江三角洲水网,构建全区域绿色生态水网。

在共建人文湾区方面,提出——

支持深圳引进世界高端创意设计资源,大力发展时尚文化产业。

在构筑休闲湾区方面,提出——

有序推动香港、广州、深圳国际邮轮港建设,进一步增加国际班轮航线,探索研究简化邮轮、游艇及旅客出入境手续。

探索开通澳门与邻近城市、岛屿的旅游路线,探索开通香港-深圳-惠州-汕尾海上旅游航线。

在拓展就业创业空间方面,提出——

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建立港澳创业就业试验区,试点允许取得建筑及相关工程咨询等港澳相应资质的企业和专业人士为内地市场主体直接提供服务,并逐步推出更多试点项目及开放措施。

实施“粤港暑期实习计划”、“粤澳暑期实习计划”和“澳门青年到深圳实习及就业项目”,鼓励港澳青年到广东省实习就业。

在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上,提出——

加快推进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平台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其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中的试验示范作用,拓展港澳发展空间,推动公共服务合作共享,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

强化前海合作发展引擎作用。适时修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研究进一步扩展前海发展空间,并在新增范围内实施前海有关支持政策。

建设国际化城市新中心。支持在深圳前海设立口岸,研究加强与香港基础设施高效联通。支持国际金融机构在深圳前海设立分支机构。

综上,深圳主要有以下收获乃至惊喜。

一、在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方面,深圳基本与广州获得了同等的枢纽地位。其具体表述是“加快广州-深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这主要表现在机场、港口、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快速铁路以及国际邮轮港建设方面。

二、前海地位明显提升。具体表述是,研究进一步扩展前海发展空间“以及”建设国际化城市新中心。支持在深圳前海设立口岸以及“支持国际金融机构在深圳前海设立分支机构”。这与规划纲要中要求发挥香港-深圳的极点带动作用是一致的。在此背景下,前海地位大幅提升。

当然,规划纲要也有一些意外。具体来说,主要是两点。

首先,是没有看到深珠通道的有关规划。人大代表有关深珠通道的建议最近两年在广东省两会上收到极大关注。在规划纲要中,包括深(圳)中(山)通道、深(圳)茂(名)铁路都有提及,但深珠通道连哪怕研究一类的用语都没有,这多少有些出人意料,毕竟,这是一部远至2035年的规划纲要,应当有一定的前瞻性。当然,相信这也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这从规划纲要提出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以及珠三角城市在机构改革中也有相应机构设立可以窥见,预计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会逐步体现。

其次,是深圳餐饮落选共建世界美食之都之列。规划纲要在“共建人文湾区”一节中提出,支持香港、澳门、广州、佛山(顺德)弘扬特色饮食文化,共建世界美食之都。可见,深圳美食尚不具特色,未入规划纲要法眼。深圳餐饮,要大力加油啊!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特别声明:“文过是非”均系原创作品,转载时需注明作者“胡文”及出处,并附带二维码图标。否则,视作侵权。)  

2015世纪之问:美国将会衰落吗?中国将超过美国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