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虎门是怎样速成宇宙中心的?大拥堵背后的真实底色: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融合!

(2017-10-06 00:08:28)
标签:

虎门是怎样速成宇宙中

大拥堵背后的真实底色

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融合


虎门是怎样速成宇宙中心的?大拥堵背后的真实底色: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融合!


胡文


对于虎门在国庆黄金周期间的一堵成名,交警方面在返程高峰到来之前给出了权威解释。


据南都报道,东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太平高速公路大队披露:930日,广深高速公路东莞段、莞佛高速公路东莞段、广深沿江高速公路东莞段的车流量均刷新了历史纪录!


具体数据如下:


广深高速公路东莞段:2017930日,广深高速公路东莞段车流量为74万辆次,达到最高日均记录。此前最高日均记录是2013930日创造的71万辆次。


莞佛高速公路东莞段 同一天,莞佛高速公路东莞段的车流量为40万辆次,也达到最高日均记录。此前的最高日均记录才16万辆次,是2012430日创造的。


广深沿江高速公路东莞段 依然是同一日,广深沿江高速公路东莞段的车流量也创造了新高,达到23万辆次,而此前保持的最高日均记录是10万辆次,是2016930日创造的。


930日至102日三天,这三条高速的日均车流量数据也惊人!


广深高速公路东莞段:日均车流量超过了70万辆次,比日常日均车流量增加了约15万辆次。


莞佛高速公路东莞段:日均车流量超过了30万辆次,比日常日均车流量增加了一倍多。


广深沿江高速公路东莞段:日均车流量超过了20万辆次,比日常日均车流量增加了接近一倍。


除了多条高速在此汇合外,此次拥堵也让另一数据浮出水面:广深莞佛惠汽车保有量突破1000万辆!


近年来,东莞市及周边的广州、深圳、佛山和惠州五市汽车保有量大幅增长,对莞佛高速公路东莞段拥堵也产生了间接影响。19975月莞佛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时,东莞的汽车保有量不超过30万辆,到20178月底已经超过了250万辆。此外,广州、深圳两市汽车保有量都超过了300万辆,佛山超过了230万辆,惠州超过了100万辆。


虎门国庆大拥堵,无疑使东莞交警尤其是负责虎门地区的太平高速公路大队首当其冲,备受压力。但显然,东莞交警乃至太平大队也不是吃素的,逼得他们放了大招:公布了三条交汇于虎门的高速公路的核心数据,乃至相关城市的汽车保有量数据。要知道,尤其是三条高速公路的数据是第一次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公布,这说明了东莞交警这次是动了真格,以自证清白。事实上,这些公布的数据里,除了相关城市汽车保有量有些滞后外(如深圳已经超过320万辆),其它数据的确含金量很高。更重要的是,这些数据都指向了一个核心事实和甜蜜真相:粤港澳大湾区融合正在加速,比我们想象得更快!


一、广深高速东莞段时隔4年再创单日车流量新高,但车流量仅仅增加了3万辆次,这足以说明因为虎门大桥的制约,广深高速早已达到饱和,如果不尽快改善珠江口的交通瓶颈状况,那么广深高速的状况会进一步恶化。


二、在时隔近5年半之后,莞佛高速公路东莞段的单日最高峰是此前高峰的2.5倍,说明来自东莞和惠州的车辆增加迅速,且这些车辆通过虎门大桥前往粤西的需求很大,与深圳前往粤西的车辆汇合,从而对虎门产生了巨大的交通压力。


三、相比之下,广深沿江高速公路东莞段单日最高峰的增幅最小,相比广深高速,更是差距巨大。事实上,虎门大桥这一瓶颈对广深沿江高速的制约也是最大,极大地限制了广深沿江高速的效能。如果广深沿江高速能迅速完善自身路网,并快速通达中山、阳江等地,那么局面将为之一改。


四、从930日至102日的平均车流量数据尤其是102日当天的数据同样很能说明问题,即后续车辆在明知有可能拥堵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了出行,并达到了相当的数量级水准。这从一个细节证明了珠三角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巨大的市场潜力。


五、许多深圳车主的经历证明,在眼看无法前行的情况下,即便想返回深圳也十分困难,这证明在虎门大桥双向车流十分可观,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的密切互动乃是成为一个整体的需求十分旺盛。虎门大桥的问题实质,是珠江口两岸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与滞后的互联互通硬件之间的矛盾。这就是虎门大拥堵的真相和底色。


珠三角,需要奋起直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特别声明:“文过是非”均系原创作品,转载时需注明作者“胡文”及出处,并附带二维码图标。否则,视作侵权。)  


2015世纪之问:美国将会衰落吗?中国将超过美国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