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洞朗对峙:中国赢了面子,印度赢了里子?最关键的是这些!

标签:
中印洞朗对峙:中国赢了面子印度赢了里子?最关键的是这些 |
中印洞朗对峙:中国赢了面子,印度赢了里子?最关键的是这些!
胡文
关于中印对峙撤军前后的找到,一字一句都需要琢磨。
新华社在8月29日16:34播发电讯稿《外交部:中国边防部队继续在洞朗地区巡逻驻守》,全文如下——
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记者闫子敏)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9日表示,印方越界人员和设备已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国边防部队继续在洞朗地区巡逻驻守。
在当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华春莹表示,为了守边需要和改善当地军民生产生活条件,中方长期以来在洞朗地区进行包括道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将综合考虑天气等各方面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有关建设规划。”她说。
对此消息,“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在6分钟后报道,但标题换了一个——《洞朗道路施工是否停止?中方回应》。显然,这个标题回答了公众在8月28日印度撤军之后的一个疑问:中方停止洞朗地区道路施工了吗?回答应当是:没有。
新华社稿件的重点是,印军撤离,中国边防部队继续在洞朗地区巡逻驻守。这显然是针对前一天报道中有关中印双双撤军的有关解读的。
8月28日新华社报道印度撤军时,其内容是这样的——
8月28日下午14时30分许,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方现场人员对此进行了确认。中方将继续按照历史界约规定行使主权权利,维护领土主权。
在这段报道中,“中方现场人员”引起了一些媒体的解读,即认为可能是警察之类的行政人员进行了确认,而非边防部队,由此,认为是中印双双撤军。新华社29日播发的稿件,对此有进一步澄清的作用。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印度最终撤军呢?新浪新闻将“印外交部:莫迪将前往中国参加金砖国家峰会”放在“外交部:中方将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洞朗建设规划”这条新闻下面,这当是比较准确的直接诠释。同时放在下面的还有来自中国交通新闻网8月15日的报道《西藏交通厅:全年计划新开工30个边防公路项目》又成为了中方进行“道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注脚。
事实上,印度再不撤军,莫迪有何颜面来华参加金砖国家峰会?中国为金砖国家峰会作了大量工作,印度作为来宾,如此让东道主如此难堪,本身就是不义之举。事实上,新华社从中印洞朗对峙以来,对金砖国家峰会以及主办地厦门的报道一直在升温,就在之前外交部还有回应“没有听说他不来”。毕竟,吸引包括中国在内的外来投资正是印度所急需的。既然要来,那么问题一定会的金砖国家峰会之前得到解决。参加金砖国家峰会,对于莫迪来说,已经是最好的一个台阶。印军侵入中国领土而没有受到惩罚,莫迪应该感到庆幸。
当然,最大的原因还是战争本身。对于发展和改革任务都及其繁重的中印两国来说,战争选项无疑是下下之策。如果爆发战争,中国固然将遭遇极大的牵制,但印度也占不到便宜,更重要的是,印度将由此沦为美国枪手——印度作为不结盟运动盟主,国家形象将一落千丈。
洞郎对峙对于印度来说,无形损失将会更大。长期以来,中印边界甚至远远没有中缅边界的关注度高,这一事件发生之后,引发了中国人对中印边界问题的高度关注以及对相关地区的价值重估。对印度这个人口即将超过中国但几乎不以为意的庞大邻国,同样将更加警惕和加以防范。以中国超强的工程建设能力以及国防动员能力来说,西藏30个边防公路项目乃至更多的必要建设必将迅速展开,印度可趁之机将越来越小。
一切来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