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北大清华毕业都买不起房,那还买学区房干嘛?这一问一答太脑残!

标签:
如果北大清华毕业都买不起房那还买学区房干嘛?这一问一答太脑残! |
如果北大清华毕业都买不起房,那还买学区房干嘛?这一问一答太脑残!
胡文
正文开始之前,先说两大楼市要闻。
一是李克强总理今天在全国人大闭幕之后的记者会上回应住宅土地使用权70年到期问题时表示:可续期,不需申请,无前置条件,国务院已责成相关部门就不动产保护提出议案。这尽管没有涉及有偿还是无偿延期的问题,但一个基本判断是:这将为房地产税立法和征收打下重要基础。
二是南京、青岛今天分别升级楼市限购措施。赣州则对第三套房暂停贷款。预计两会之后还将有其它城市跟进(详见“文过是非”3月4日文章《杭州限购升级,涞水连江限购,惠州会跟进吗?》)。一个总体趋势是:住房,将在全国大部分范围内变成一个强力管制的商品。
———————————————
房地产,就是中国人的爱横情仇。两个楼市绕口令几乎刷遍了所有的朋友圈。
为什么学历不值钱学区房值钱?
这个问题,属于一个伪问题。回答起来,也十分简单。
一、学历属于无形资产,学区房属于固定资产。
二、学历相当时间总成,学区房则是空间总成。
三、学历属于软评价,学区房属于硬通货。
四、学历只能间接变现,学区房能够直接变现。
五、学历可以快速复制,学区房只能有限增加。
六、学历与所有城市资源属于弱联系,学区房与所有城市资源能够强联系。
七、学历不能当房住,更无金融属性;学区房不仅能住,兼具金融属性。
八、学历只能一人使用,学区房可以多人使用。
九、任何学历,后来者都会越来越多;任何学区房,只要学校不搬,后来者往往十分有限。
十、学历本质上消耗时间,学区房却能够节省时间。
说到底,一座城市,不可能到处都建成学校。因此,学区房注定是稀缺的,优质学校周边的学区房尤其稀缺。
一对北大清华毕业的年轻父母拜问禅师:如果买不起学区房,该怎么办?
禅师:如果北大清华毕业都买不起房,还买学区房做啥?
这个问题,同样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前提就不成立,没有任何条件限定。首先试问,什么时候清华北大一毕业就能买得起房?即便在20世纪80、90年代还有福利房的时代,清华北大学生也不可能一毕业就买得起房,更不要说完全市场化之后的学区房。其次,是买什么房?多大的房?一居两居还是三居?
如果真要问的话,应该是这样的,如果一对北大清华毕业5年的年轻父母买不起一居室学位房,又该怎么办?我的回答是,那就买两居室普通住房。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心存妄念。
而最为真实的现实是,在动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和杠杆的情况下,不用说北大清华毕业生要尽可能地购买学区房,就是一般大学的毕业生也需要如此。这是由一个家庭向上流动的动能所决定的。
一、在所有家长眼中,没有哪个家长不认为自己的孩子具有北大清华的潜能。
二、拥有学区房尤其是拥有优质教育资源学区房的家庭,其孩子就学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乃至北大清华的几率毫无疑问要比普通学校为高。这不仅意味着更强的教师资源,而且将有更好的学习氛围以及同学人脉。
三、在一般情况下,重点大学乃至北大清华的毕业生,比同等学历的毕业生的平均收入更高。
四、上述三种情况之下,一般家庭不可能不创造条件让孩子进入更好的学校,拥有更多上北大清华的机会。
五、在这种游戏规则之下,学位房注定将呈现价高者得的现象。这似乎对低收入家庭是一种不公,但是,如果在公权力不介入的情况下,这已经是相对最大的公平。
总而言之,一个北大清华的毕业生想把孩子再次送进清华,这的确是难度很高的事情。因为上述规律和秘密,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悟道。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特别声明:“文过是非”均系原创作品,转载时需注明作者“胡文”及出处,并附带二维码图标。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