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北大清华毕业都买不起房,那还买学区房干嘛?这一问一答太脑残!
标签:
如果北大清华毕业都买不起房那还买学区房干嘛?这一问一答太脑残! |
如果北大清华毕业都买不起房,那还买学区房干嘛?这一问一答太脑残!
胡文
房地产,就是中国人的爱横情仇。两个楼市绕口令几乎刷遍了所有的朋友圈。
前面一个问题,属于一个伪问题。回答起来,也十分简单。
一、学历属于无形资产,学位房属于固定资产。
二、学历相当时间总成,学位房则是空间总成。
三、学历属于软评价,学位房属于硬通货。
四、学历只能间接变现,学位房能够直接变现。
五、学历可以快速复制,学位房只能有限增加。
六、学历与所有城市资源属于弱联系,学区房与所有城市资源能够强联系。
七、学历不能当房住,更无金融属性;学区房不仅能住,兼具金融属性。
八、学历只能一人使用,学区房可以多人使用。
九、任何学历,后来者都会越来越多;任何学区房,只要学校不搬,后来者往往十分有限。
十、学历本质上消耗时间,学区房却能够节省时间。
说到底,一座城市,不可能到处都建成学校。因此,学区房注定是稀缺的,优质学校周边的学区房尤其稀缺。
后面一个问题,同样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前提就不成立,因为没有任何限定。首先试问,什么时候清华北大一毕业就能买得起房?即便在20世纪80、90年代还有福利房的时代,清华北大学生也不可能一毕业就买得起房,更不要说完全市场化之后的学区房。其次,是买什么房?多大的房?一居两居还是三居?
如果真要问的话,应该是这样的,如果一对北大清华毕业5年的年轻父母买不起一居室学位房,又该怎么办?我的回答是,那就买两居室普通住房。
而最为真实的现实是,在动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和杠杆的情况下,不用说北大清华毕业生要尽可能地购买学区房,就是一般大学的毕业生也需要如此。这是由一个家庭向上流动的动能所决定的。
一、在所有家长眼中,没有哪个家长不认为自己的孩子具有北大清华的潜能。
二、拥有学位房尤其是拥有优质教育资源学位房的家庭,其孩子就学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乃至北大清华的几率毫无疑问要比普通学校为高。这不仅意味着更强的教师资源,而且将有更好的学习氛围以及同学人脉。
三、在一般情况下,重点大学乃至北大清华的毕业生,比同等学历的毕业生的平均收入更高。
四、上述三种情况之下,一般家庭不可能不创造条件让孩子进入更好的学校,拥有更多上北大清华的机会。
五、在这种游戏规则之下,学位房注定将呈现价高者得的现象。这似乎对低收入家庭是一种不公,但是,如果在公权力不介入的情况下,这已经是相对最大的公平。
总而言之,一个北大清华的毕业生想把孩子再次送进清华,这的确是难度很高的事情。因为上述规律和秘密,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悟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