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楼市“赠送面积”被查,原来有如此大背景!

标签:
深圳楼市“赠送面积”被查原来有如此大背景! |
深圳楼市“赠送面积”被查,原来有如此大背景!
胡文
深圳楼市,总是新闻不断。
10月23日,“文过是非”发表了《“赠送面积”被查,深圳楼市再遭空袭》一文,文中披露了深圳卫视报道的笔架山公馆因“赠送面积”被城管查处,从而导致业主所收房屋与当初买房时大幅缩水的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但是,对于为何2014年已经销售的笔架山公馆为何在两年之后被查处这一现象,因为没有更多线索,只能猜测与楼市调控相关。
但是,深圳特区报今天(11月3日)关于深圳土地收入的一篇报道,则披露了“赠送面积”被查处的更深层次原因。
这篇报道题为《深圳去年土地收入逾1000亿地》,报道称,2015年,在土地供应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深圳市土地出让收入达1081.72亿元,大幅超去年年初计划近五成。分析认为,这与我市去年土地交易市场活跃,商住用地需求旺盛,土地成交有较高溢价直接相关。不过,按去年深圳公共财政收入7240亿元计,我市土地财政占比不足15%,大幅低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土地财政依赖度不高。
本次审计结果表明,我市国有土地出让收支管理总体规范,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有效拓展了我市发展空间,增强了城市发展潜力;查违力度加大,违法建筑新增势头得到控制。
但更重要的是这篇消息的副题《上年度土地收支审计结果出炉,我市将加大对“加改扩”违建行为查处力度》。报道称,“挑高”、“错层”、“两房变三房”……购房时,许多市民会被“赠送面积”吸引。然而,许多“赠送面积”其实是违建,存在法律风险。
因此,以下内容十分重要——
深圳市上年度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审计结果近日公布,结果显示,一些新建房地产项目存在利用“赠送面积”或者“偷面积”进行“加改扩”的违建现象,不仅违反了城市规划法规,还造成房价虚高。市审计局要求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并推进对违建案件处罚的执行。
此次审计也审出了一些问题。审计部门对已经入住的部分楼盘实地观察发现,一些新建房地产项目通过增加入户花园、错层阳台等方式,或利用六米层高以及建筑外层结构连板等结构特点,待规划验收通过后再加建、改建、扩建,扩大建筑面积,某楼盘的部分户型加建改建面积甚至已经超过规划验收建筑面积的30%。
审计报告认为,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导致实际容积率超过批准规划,而且少缴了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同时,因少计实际建筑面积而虚增了房屋单价。
律师表示,购买“偷面积”的房产看似“占便宜”,其实有风险。赠送面积不能载入房产证,不享受产权待遇。这就意味着这个赠送面积严格来说就是违建面积,如果遇到维修、拆迁、出售、继承、抵押等情况时或争议纠纷的时候,购房者就很难保护自己的权益。
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5年全市共发生违建产权锁定998项,其中产权初始登记阶段锁定335项,占比较低。审计抽查发现,存在“加改扩”现象的楼盘并未受到辖区查违部门的有效监管,表明我市对新建房地产项目违建监管工作有待加强。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深圳市审计局要求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加强对新建房地产项目“加改扩”违法行为的监管,建立、完善并有效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强化对新建房地产项目规划验收后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加改扩”违建行为的处理处罚力度,有效制止违法建筑的产生。
在这篇报道中,有两个结论值得购房者重视。一是认为楼盘“偷面积”扭曲房价,二是对新建楼盘违建监管明确提出亟待加强。
综合上述内容,主要可以得出以下判断——
一、尽管2015年深圳土地收入达到了千亿规模,但因占财政步入比例较小,深圳被定性为土地财政依赖度不高。相比北上广,可以说,这也是深圳楼市调控力度更大的底气所在。
二、深圳楼市所存在的“赠送面积”问题,因为审计部门的介入而被公众关注,这有些出人意料。但恰恰因为审计部门的威慑作用,使得规土部门以及行政执法部门对此事的查处将更为严厉。
三、在审计部门来看,楼盘“偷面积”不仅少缴了土地出让金,而且导致房价扭曲以及虚增房屋单价,这一定性使得查处“赠送面积”必然与楼市调控挂起钩来,并且将成为楼市调控的一个日常内容。
四、审计部门实际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即加强对新建楼盘违建监管。这必然将使开发商的违法成本增高。同时,也划出了一道红线,加之举报的因素,今后此类楼盘运作的空间将越来越小。
五、对于购房者,相关部门也提示了相关风险。而最主要的风险是,在涉及违建的住宅交易时,可能会被监管部门锁定而无法顺利完成交易。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特别声明:“文过是非”均系原创作品,转载时需注明作者“胡文”及出处,并附带二维码图标。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