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欲建“世界硅谷”,马兴瑞列出哪些“小目标”?先建千亿级人才安居集团,其次点将马化腾!

标签:
深圳欲建“世界硅谷”马兴瑞点将马化腾! |
深圳欲建“世界硅谷”,马兴瑞列出哪些“小目标”?先建千亿级人才安居集团,其次点将马化腾!
胡文
同一个事件,不同的媒体,侧重点各有不同。但综合起来,信息量大得惊人。这里所说的,是马兴瑞9月20日参加深圳市政协专题协商会所释放的诸多猛料。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马兴瑞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圳要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打造“中国硅谷”乃至“世界硅谷”的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正确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市场三者的关系,加快推动各领域科技创新,努力抢占创新科技产业发展制高点,进一步提升深圳发展竞争力。
马兴瑞强调,党委政府首要的责任就是下大力气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体系,尤其是要围绕深圳源头创新、基础创新的短板软肋,大力引进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同时,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完善人才政策,培育引进更多创新人才。他指出,企业家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要围绕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培育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的行业领军人,打造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世界级企业集群,抢占产业链、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和高端环节。同时,要注重市场牵引、技术推动,加强对市场发展规律的研究分析,找准方向,精准发力,不断推动可持续的创新发展。
在这些阐述中,南方日报、南都和深圳新闻网则披露出了更多细节,值得关注。
千亿级人才安居集团另辟蹊径
马兴瑞说,推动创新发展党委政府该干什么?人才是发展的源动力,更是创新的第一动力。党委政府就是要给人才创造他愿意来的条件和环境,比如说能住得起房子,让人才有发展空间,看得到希望。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下大力气去解决,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马兴瑞说,有委员提到房子太贵,实际上深圳为什么要先拿300亿,马上再拿700亿,先搞一个1000亿资本金的人才安居公司(注:即专门从事人才安居房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市属国有独资公司———人才安居住房集团),目的是人才来了之后,造一个房子租给你,争取按市场承租价的一半给你。比如,100平方米的房子市场租价每月平均8000元,那这个租4000元,那么一年4万8的租金,他就可以生存下去。这就是党委政府该干的事。
“文过是非”点评:房价太贵是深圳未来发展的最大困扰。设立人才安居住房集团可谓破解难题的一大手笔。熟悉深圳的人知道,深圳最早在全国设立了住宅局,主要面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供应福利商品房和微利商品房,这在当时十分超前。时过境迁,当初的制度安排在今天已经难以为继,人才安居住房集团则从租住的角度,提供了另一条解决路径。
马兴瑞点将马化腾,意味着什么?
马兴瑞认为,深圳最大的优势恰恰是在企业,一定要想办法培育出大企业、中小企业,这个产业链条要长、要全,而且要在产业链的高端,形成世界级的企业群,形成产业集聚在一起。“同时,深圳不可能把全世界、全中国的各行各业都干了,那是绝对不行的。”马兴瑞说,金融、物流都不能放弃,在工业领域,深圳什么很厉害?这时政府的力量就要起作用,看准了就要推动。那么工业呢,我们打造什么呢?这个时候,政府要发挥作用了。马兴瑞表示,大铲湾1.2平方公里的地,按照产业政策,让马化腾在这里打造一个互联网+产业科技园拉动这个产业,不要在全国各地东盖一栋楼西盖一栋楼。
“市场这件事是最看不明白的,要请专家学者来预测一些未知的市场,研究市场的规律怎么演变。”马兴瑞提到,比如股市、楼市,还有P2P网贷。现在,P2P网贷金融一大堆公司出现重大风险,“P2P在深圳要严格审查,商事登记改革不是什么都放开,该放的全放开,不该放的一定要管住”。
“文过是非”点评: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深圳在产业发展政策的明确方针。在这段表述中,马兴瑞其实透露了深圳产业发展的又一重点区域——大铲湾,且点将马化腾来干。乍一看,这片区域十分之小。但就在同一天,在深中通道建设向西拓展深圳发展空间的一个会议上,深圳市泛珠研究院院长邓耀庆建议深圳市、宝安区在深中通道西部填海造地100多平方公里,拓宽深圳西进空间。两者联系起来,就意味着,大铲湾可能只是一个小伏笔,西进才是大模样。
强区放权和东进战略:影响深圳10年发展
马兴瑞说,深圳还有一个重大改革,影响未来10年发展:一是强区放权。“绝对意义重大,不能把决策权、财权全部集中在市里,这一次市、区财权分配,要多给区里财权。”马兴瑞说,修1厘米的马路,区里都动不了……垃圾也是,垃圾筒都要市城管来管,也是市里的部门来决定,怎么行?就要下放到区里。另一个就是东进战略,是再造一个新深圳。“把原特区外再打造一个新深圳是有可能的,那不就是GDP再翻一倍。”
“文过是非”点评:强区放权,将是深圳激发基层活力的一大看点。在日前视察龙华新区时,马兴瑞甚至提出,对区里通过拆除违建新增的土地空间,原则上交由区里支配使用,这对各区积极性的调动将十分之大。此外,在新区增设新的街道办乃至将新区变为行政区,都是进一步强区放权的关键步骤,而最值得关注的,就是龙华新区和坪山新区。
深圳引进大学已成连锁反应
“围绕着深圳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围绕把深圳打造成世界的硅谷,深圳到底还缺什么,到底还存在什么问题。从这些角度来看,深圳的任务很重,压力很大。”马兴瑞提到,深圳去年研发投入是700多亿,占GDP的比重4 .05%,今年上半年达到4.08%,去年PCT国际专利占全国的47%,这些确实都很好,“但跟瑞士一比,差距就很大。”马兴瑞说,推动创新发展党委政府该干什么?人才是发展的源动力,更是创新的第一动力。
这么多年,深圳的软肋就是源头创新,或者是共性基础技术不行。没有北京、上海那么多科学院和大型的科研院所。“为什么要争取国家的实验室?如果争取不到没问题,自己要不要建几个能够引领未来产业和技术制高点的基础平台?没有这个平台肯定不行。”马兴瑞说,这个是应该党委政府干,“还有深圳要建大学,不建大学能行吗?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得靠大学,好的医院要搞,交通基础设施也得要搞。”马兴瑞说,就创新发展,党委政府第一件事要保障创新的生态环境,生态的环境最重要的就是围绕着创新的主体,也就是人才,作为核心来抓,这就是党委政府该干的事。
“文过是非”点评:马兴瑞推动深圳引进和兴建大学的力度可谓前所未有,在他所会见的来宾中,大学校长占了相当比例。特别是最近北大深圳校区的敲定以及清华深圳校区的意向,已经在全国高校中产生了连锁反应:这已经不是在寸土寸金的深圳能否拿到地的问题,而是变成了另一个问题:即如果不到深圳开办校区,那如何自证自己还是名牌大学?与北大、清华一样同在深圳办学,能否实现同台PK?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名校也必须拿出最好的师资力量,前来深圳兴办校区。这种局面的形成,无疑这是将是深圳市民的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