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有点Low:为啥就有人相信深圳遗产税传言?就像谣传直辖那样!

标签:
这个有点low为啥就有人相信深圳遗产税传言?就像谣传直辖那样! |
这个有点Low:为啥就有人相信深圳遗产税传言?就像谣传直辖那样!
胡文
在网上疯狂被刷屏的所谓深圳成为首个遗产税试点城市的消息,实在让专业媒体人士看不过眼了,而且这一次出手的还不是深圳媒体,而是广州媒体。
今天,广州日报刊发了如下报道《深圳官方回应“遗产税”:未接相关通知 传闻不靠谱》——
近日,国内多个网站与微信公众号都在传言深圳即将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征遗产税。其透露,试点方案规定,1000万元以上的遗产,适用税率为50%,而且应纳税金不能从遗产里出,且必须在三个月之内交齐,否则全部收归国有。昨日,深圳相关部门辟谣:如此重大消息肯定会有权威发布,网络传言不靠谱。
记者注意到,该消息在个别公众号阅读量依然超过了10万。根据传言中的遗产税开征方案,超额累计税率表的征收标准和比例依次为:对应纳税遗产净额不超过80万元的税率为0;80万~200万元的征收税率为20%;200万~500万元的征收税率为30%;500万~1000万元的征收税率为40%;超过1000万元的适用税率为50%。
为此,昨日下午本报记者致电深圳市委宣传部进行核实。深圳市委宣传部外宣办相关人士向深圳国税局进行了核实,得到的答复是“没有接到任何相关通知,也不知此传闻出自哪里”,该人士说,“如此重大的政策,肯定要以权威发布为主,网络传闻不靠谱。”
据了解,近几年网络上多次出现该条谣言,深圳相关单位已经辟谣过多次。
那么为何那么多人会坚信深圳试点开征遗产税呢?这是十分有意思的一个深圳现象。这种现象以前曾经发生物业税身上。最近两年,则时常发生在深圳直辖这一话题上。如果说直辖还带有一些对于深圳未来美好期待的话,那么这次传闻深圳试点开行征遗产税,则带有制造恐慌的意味了。这一现象,值得细究。
因为官方辟谣,一些刊发深圳开征遗产税的公众号已经将文章自行删除。不过,“文过是非”还是找到了刊发类似文章的一个公众号,其标题是《深圳成首个遗产税试点城市:100万遗产,子女交15万现金,期限未交全部收归国有》。“文过是非”试以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分析其传播规律和要点。
这篇文章以摘要方式“开门见山”:重大消息:遗产税深圳开始了,100万的遗产,子女要交15万的现金,而且不能从遗产里出 ,更狠的是必须在三个月之内交齐,否则全部收归国有!
但其实这个摘要具有两大疑问:遗产税深圳开始了:具体什么时候开始?没有交代。开征由什么部门征收,依然没有交代。而更狠的是所谓“必须在三个月之内交齐,否则全部收归国有!”之说,就是充公了,这缺乏起码的逻辑。
其次,该号在文章中链接了央视财经频道的经济信息联播中“遗产税会开征吗”这段视频,但仔细翻看,这段新闻的实际播放日期为2012年12月29日。尽管新闻主播中提出了“深圳在收入分配改革提出了试点征收遗产税的建议,但具体征收尚待时日”,但由于这篇公众号将这段视频放置于文章之中,使得读者很容易将这段旧闻与深圳马上试点遗产税联系起来。但事实上,这一种移花接木的手法。
第三,该号在文章介绍遗产税的常识、避税方式和各国遗产税政策的同时,公布了所谓《新版草案》超额累计税率表的征收标准和比例。而这张税率表是惊人的。按照这个计算方法,500万的遗产税净额应纳税84万,1000万、3000万的遗产净额分别应纳209万和1034万。
“文过是非”认为,引发许多人转发类似文章的关键点正在于此。如果这篇文章在2012年发出,根本无法引起多少共鸣。因为当时无论是500万,还是1000万都与自身关系不大,还无法投射到自身身上。但如今不同了,深圳遍地都是500万以上的房子,一套像样的房子就是1000万,如果按照40%或者50%的税率征收,相当于一半要上交国家——这无异于抢劫了。从理性来说,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但从感性来说,这一税率又是惊人的,从每个个体避险的本能来说,许多人选择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因此,所谓深圳开征遗产税文章被刷屏,与其说读者是关心遗产税,不如说是关心自己的房产。这是一个根本变化。
或许有人会问,你认为深圳会开征遗产税吗?说实话,这个问题个人暂时无法回答,征收的理由很多,但反对的理由也不少。但个人认为,即便真是征收,也必然经过详细的认证和公共讨论。和物业税的难产一样,遗产税的征收难度一点也不会比物业税少,而它的影响面要远大于物业税。
另外,在当前媒体和各种资讯超级发达的背景下,读者适时提升自身的媒体素养也十分必要。仍以这篇文章为例,首先是信源来源不明,其次是权威部门全无发声。就像广州日报记者一样,即便是间接方式也要与国税部门进行求证。这就是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