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周两大G点:王石登山的西雅图,赵卉洲走秀的米兰

标签:
深圳一周两大g点王石登山的西雅图赵卉洲走秀的米兰 |
深圳一周两大G点:王石登山的西雅图,赵卉洲走秀的米兰
胡文
这篇文章,是写给注定要在米兰度过中秋节的赵卉洲的。
刚刚过去的这一周,弹丸之地的深圳,其实拥有国际视野的两大G点:一是因为王石登山而备受瞩目的西雅图,二是因为赵卉洲走秀而让人备感亲切的米兰。其实,一座城市的国际化,其本质首先是那些能够代表一座城市精神的人格的国际化。没有王石,西雅图于许多人来说可能只是意味着汤唯;没有赵卉洲,米兰只是一个概念上的时尚之都。但是,因为有了王石和赵卉洲,无论是西雅图还是米兰,它们变成了与深圳、与我们产生关联的一个鲜活城市。反之,深圳于西雅图和米兰而言,亦是如此。所谓国际化,无非就是这样。
王石率领六国登山队员在西雅图登山是在9月21日上午,赵卉洲在米兰时装周的首秀,是在9月25日晚上。前者与深圳时差15小时,后者时差6小时——这便是深圳国际化的时空张力。在国际化的背后,是无数人的辛勤付出。
今年的米兰时装周,首次向中国女装设计师敞开大门,赵卉洲为发布秀取了一个名字——《记忆的空盒子》:“我常做一个梦,梦里总见我爬上柜子找童年时藏满了宝贝的盒子,有一次我翻到了,迫不及待把它打开,却发现所有的宝贝都不见了,盒子里空空如也……”赵卉洲说,“设计,就是过去记忆和未来梦想的混合。设计如果谈太多的文化,容易空洞。我想表达自己的故事,自己遗失的记忆。找回那些被时间、被自己搞丢的东西。”
赵卉洲9月13日就到了米兰,原定的发布秀定在29日。但是,意大利人的浪漫和随行大家都懂,突然被告知提前到25日。于赵卉洲而言,就是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各种忙乱和烧脑。和2014年主场作战的APEC设计不同,这是一个人带领一个团队在异国他乡的战斗。
和米兰一见倾心的赵卉州非常喜欢米兰。“我喜欢这边的文化、艺术和时尚,我也一直在寻求东方气质和国际的平衡。”25日的首秀,证明她做到了这一点。今天,声音中依然带着疲惫的赵卉洲说,一鼓作气的发布秀之后,一个人就像一下子泄了气的皮球。但即便如此,听得出来,赵卉洲也是一只开心的皮球。
赵卉洲说,来米兰走秀,其实不仅是代表一个设计师,也不仅仅是表明我是赵卉洲。其实它无形中让你感觉它就是印着一个中国。但我真不希望我们在老外面前去证明什么。我不想刻意的去证明什么,也不想刻意的去表达什么。但是内心的那一刻,其实都非常自然的流露出在我的记忆里,在我的生活中。它其实流淌着中国的DNA。所以整个秀更多表达的,是内心深处的这种记忆——就是中国印象,或者是一个设计师的生活片段——中国记忆的个人表达。
在这场简约、优雅、飘逸的走秀中,赵卉洲行云流水般将剪纸剪影、传统汉绣这些和自己成长记忆密切相关的工艺元素,做了十足fashion化的融入,精致的材质和富于温度的手工艺,在再造的几何表现中,塑胶和激光亮片的运用弥漫出东方与西方共许的时尚美学。在她的作品中,花朵图案并不多见,但薄纱花季系列的呈现,又给整个走秀增添了一丝亮色。
“从整个作品的呈现来看,对那些看完每一场秀的人们,我自己也没想到真的把他们给感动了,因为这个感动其实是发自内心的。是设计师内心流淌的这种DNA把大家感动了,我不需要去说我来自中国,我也不需要去说我是一个很好的设计师。从作品本身情感的流露,与这种DNA的表达,已经说明了一切。”
赵卉洲所说的DNA,集中体现在她对高级灰的理解和运用上。在她看来,这种柔和的灰,其实是富有个人情感、带有记忆感的灰色,同时又是非常低调的,因而成为她比较喜欢的一种颜色。
《记忆的空盒子》显然打开了现场来宾们的记忆盒子。谢幕时,人们站在那里久久不愿挪步,持续的掌声里仿佛都带着一丝泪光。“我想,如果说我感动了在场的观众,不如说现场的观众感动了我。朋友说当你谢幕回眸的那一刻,感觉好像我用手去了撩一下自己的眼睛。她问我是不是自己也被感动了?我说是的,因为现场的观众让我感动。这是一个完美的夜晚,让我十分开心。”
意大利家居设计师Fabio Novembre曾说:“米兰有成百个广场,每天都有最真实的事情在广场上上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广场,那是我们的灵感所在。
在米兰,在这个中秋快乐的时节,赵卉洲同样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