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房价暴涨,为什么却让人有种挫败感?

标签:
深圳房价暴涨为什么却让人有种挫败感? |
深圳房价暴涨,为什么却让人有种挫败感?
胡文
先说两个最新案例:
5月18日,“文过是非”发表《不说不知道,百花片区学位房4年翻番!》一文。文中图片上的长城一花园那套住房,至今一个月不到,再涨100万元。
6月5日,“文过是非”发表《深圳房价暴涨,你可知道:更恐怖的还有后面!》一文。文中所说的那套香蜜原著那套住房,一周之后,同样再涨100万元。
不用再举更多事例。尽管一手新房有所降温,但从二手房来说,深圳楼市依然处于巅疯状态。面对这种局面,不同境遇的深圳人,他们怎么想?
那些“初来乍到”的人们
6月11日,公众号“南都深圳地产”发了一篇文章《深圳,你慢些走,等等才来深圳的我们》。文中说,我们还有公租房,还有人才补贴;我们还有保障房,可以排队轮侯;只是,我们还是希望,房价你不要涨得太快,请等等才来深圳的我们;深圳你不要走得太快,请等等才来深圳的我们……
文中描述的这种情形,闭着眼都可以想象。根据一家网站今年4月份的一项对于租房者的调查显示,逾6成受访者毕业已超过5年,本科学历以上的占比为52%,而在月薪方面,5K-10K区间的占比达41%,10K以上的有27 %。但是,即便是月入10K以上占比27 %的年轻人,要在深圳置业依然面临极大困难。而此番房价急剧上涨之后,更使他们感到挫败。
2014年9月25日,“文过是非”曾发表《北上广深:千万不能抛弃“85后”!》一文。当时文中提醒到:进入2014年,房价一直保持平稳,甚至比较净淡,金九几乎泡汤,银十也不乐观。现在回望,今年以来仍是比较有利于买方的一个时间窗口。但是,如果北上广深一旦“认贷不认房”,那么这种调整市道将戛然而止,极可能重回卖方市场。“85后”的住房梦将更加遥远,对他们这将是一场灾难。从这个角度说,“认贷不认贷”绝对不宜在北上广深施行,而保障房建设更需针对“85后”们发力。因为,在任何一个城市和时代,都不能缺少一个明显的断层——更何况,他们已经是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
如今再次回望,今年3.30比去年的9.30走得更远,当初的预言全部变成了现实。接下来,决定了深圳必须在保障房方面付出更大努力。此外,对于城中村的“城市更新”,同样也需要统筹考虑,如果“城中村”快速消失,那么服务性行业将面临巨大的人力和人工压力。
那些欲买未买的人们
相比于暂时无法买房的人们,最感到挫败的,就是那些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想好了要买而最终因为一些细枝末节的原因,而最终没买房的人们。因为错过了这一趟最后的列车,的确不知道何时赶上下一趟。
其实,买房本身就是一个偶然性因素特别大的行为,特别是二手房。房型房价就不说了,卖家的配合,中介的效率,以及买房的心情乃至与卖家是否投缘都是问题。在买房者方面,一家人能够达成共识、房款的筹措都是可能潜在的问题。一着不慎,都可能导致买房无法成功。
@我就是这样的1982 给“文过是非”留言:降息以来,是有准备在深圳买房的打算,等算完后,涨的最慢的龙岗从1.5直奔2.1,短短3个月时间涨6k。除了龙岗,放眼整个深圳片区,没有低于3的了,都是在半年内跟上的,龙华这个郊区都破4明年奔5,火箭的速度,引起房租上涨10%~20%,生活成本直线飙升!
对于遭遇这种情形的人们,“文过是非”的建议是,修正失误,降低预期,寻找洼地,及时出手。因为等待,并不一定带来最好的结果。
那些坚守实业的人们
生产多少件衬衫,才能买上一平米房子?生产多少辆汽车,才能抵得上一个洗手间?
看到房价暴涨,同样感到挫败的,还有那些多年来一直坚守实业的企业家们。面对如此疯狂的市道,除了深深叹息,他们的挫败感并不比普通人少——即便他们早已无需为住房担忧。毕竟,从资本的角度看,如果不能实现更大的增值,那么在这个意义上,企业家就会视之为自身的失败。
正因为因此如此,你会看到大族激光、迈瑞医疗等科技企业纷纷进入了地产。而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并没有错。如今,机场地产、港铁地产都纷纷推盘,从微薄盈利的交通到利润丰厚的地产,这些企业可谓赶上了最好的时候。
但是,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进入地产。对于那些坚守实业的企业家,是否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扶持?明眼人都能看到,因为房价过高使得资本的获利过程过于简单,吸引大量投机资本涌入,抢食了实体行业资金,分流了创新型企业资金。
其实,就连在暴涨中直接受益的一些业主,也看不懂这种涨法。正如一位业主所描述的,躺在房子上的钱如此好赚,那么做其它的又意义何在?
6月12日,晶报发表社论《房价任性将损害深圳的城市竞争力》,社论指出,深圳的发展是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其中高新技术重点发展方向为新能源、生物医药、互联网产业,这些产业都是技术密集、创意密集、创新性极强的行业,需要吸纳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参与其中,尤其是大量年轻的人才。假如房价过高,就会直接推高这些人才居留深圳创业创新的生活成本,也会大大推高创业型企业的营商成本,不利于吸引优秀人才来深创业创新,不利于创新型创业企业落户深圳。
该社论认为,持续的创新能力是深圳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而这种核心竞争力又主要蕴藏在深圳的企业当中。深圳社会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创业者,但归根结底是创新型人才,高房价是留住创新型人才的一大障碍。深圳房价重拾升势只是经济运行的结果,我们必须警惕,深圳房价继续任性将削弱深圳城市的竞争力。
诚如斯言:不能让一群人的挫败,变成一座城市的挫败。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