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梁:勘破生死,然后热爱

标签:
张梁:勘破生死然后热爱深圳登山家11年11峰回望 |
——一名深圳登山家11年11峰回望
胡文
深夜被困于安娜普尔纳峰7000米高处之时,张梁总是想起2010年攀登道拉吉里峰被困40多个小时的经历。“两座山峰相距不远,回头就能望见。”张梁说。
又是生死系于一线的时刻。尽管之前已有一名芬兰队友和夏尔巴向导在登顶之后下撤时滑坠遇难。张梁知道,这时最重要的是就是要相互激励队友,保持身体活动和体温,呼唤大家千万不能睡觉,那怕要敲打队友的脑袋。在所有队友体力严重透支、极度困乏的情况下,“Dont sleep!”“Keep move!”“We are man!”张梁不惜耗费自己的大量体力,声嘶力竭地一个个喊叫着队友的名字,与每个人说话。他甚至脱掉手套,向大家比划:你看我的手都是暖的!终于,大家熬到天亮,在找到下撤路线后安全返回大本营。在又一次逃离死神乃至连手脚一点冻伤都没有的情况下,刚刚度过51岁生日的张梁期待着深圳喝茅台的时刻——“因为生活太过美好!”张梁说。
其实,这是张梁与安娜普尔纳峰的第二次相逢。2014年4月,张梁首次攀登安娜普尔纳峰。4月23日21时,张梁和队友安全通过安峰最危险的冰崩雪崩区和最艰难路段,成功完成了安娜普尔纳峰准攀登任务。但随后天气恶劣加之没有后援,最终全体队员做出了一个慎重决定——放弃冲顶,选择下撤。4月24日下午14时,在距离顶峰仅有三四百米位置下撤时,张梁首先发现三名夏尔巴向导发生滑坠事故,在合力拉住攀登绳索后,成功挽救三个生命。对这次放弃登顶,张梁全无遗憾。他说,在生命面前,我们选择的还是安全。
4月2日,张梁途径香港返回深圳,他再次感叹说:回家的感觉真好!4月3日,张梁接受了深圳主流媒体专访,详述了这次攀登安娜普尔纳峰的历险,以及他头顶摄像头、冒着危险拍摄到的正面遭遇雪崩的情景。
11年,11峰。这便是张梁的登山轨迹。昨天,正在清明假期的张梁和我聊起了有关生死的话题。张梁说,在攀登高海拔山峰的过程中,生死必须直面。“人生短暂,人必须为自己而活。是男人,就要做一个战士。就像即便没有战争,但并不意味着男人不需要战斗一样。”
“我宁要60岁的无比精彩,也不要100岁的碌碌无为。”在张梁看来,登山并不代表着极端和莽撞。它只是一个人的人生选择和独立行为。“就像当年离开家乡河北闯荡深圳一样。在深圳来说,登山和航海、滑雪、马拉松甚至高尔夫都没有什么区别,每个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或许,就是这种态度,让张梁屡屡化险为夷。作为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的同事,方晖的话很有代表性:“每一年和张梁讨论下一座山峰,每一年给张梁凯旋送上鲜花。生命,多么可贵;山峰,值得我们敬畏。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对张梁担心过什么,我要做的就是默默支持、等待,张梁总会带给我们向上的力量。”而在最亲的家人那里,张梁用11年的坚持,同样赢得了家人的理解支持——包括年事已高的父母。
在张梁“14+2”计划中,他已经完成了14之中的11座。但张梁说,这是一个目标,但不会刻意要求自己一定怎么样。对于无人征服过的山峰,张梁表示,也不会玩命去登。“我热爱登山,但我更热爱生活。况且,如今登山,只是我生活的一小部分而已。”
的确,在张梁今年的行程之中,已经排得满满当当。5月,“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已在召唤;6月,巴基斯坦一座8000米以上雪山已在计划之中;9月,横渡大西洋和甘肃“八百里流沙”极限赛都在遥望。“总之,生活十分美好,我们必须热爱。”张梁说。
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曾说,登山是因为“山就在那儿”。而于张梁来说,不仅是山在那儿,海在那儿,路也在那儿。
附:张梁的11次8000+
2004年09月5日 西藏卓奥友峰(海拔8201m)登顶
2005年05月22日 西藏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m)登顶
2005年12月
2008年05月
2008年10月2日
2009年09月27日
2010年05月13日
2011年05月26日
2012年05月11日
2012年7月31日
2013年5月20日
2014年7月24日
2015年3月24日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