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杭广深:汽车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少?

标签:
北杭广深:汽车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少? |
北杭广深:汽车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少?
胡文
种种迹象表明,至少在北京、杭州、广州和深圳,汽车很有可能继续成为众矢之的。
昨天,深圳媒体都刊登了新华社4月1日所发电讯稿——《环保部:机动车是北京、杭州、广州、深圳四城市首要大气污染来源》。而晶报更在头条位置刊出报道《深圳“空气杀手”:车》,深圳新闻网在首页头条转发。
新华社援引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江苏无锡召开的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上的透露称,研究表明,机动车、工业生产、燃煤、扬尘等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主要污染来源,约占85%至90%。其中北京、杭州、广州、深圳城市的首要污染来源是机动车。
目前,我国初步构建了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监测技术方法体系。目前第一阶段北京、天津、石家庄、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广州、深圳等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9个城市,加强研究攻关,已经全部完成污染源解析。
其中,石家庄、南京的首要污染来源是燃煤,天津、上海、宁波的首要污染来源分别是扬尘、流动源、工业生产。吴晓青说:“各地根据源解析成果有针对性地调整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为促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撑。”
巧合的是,北京、杭州、广州、深圳四个城市恰恰是国内实行了汽车限购四个城市。2010年12月23日,北京正式公布《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成为国内首个发布汽车限购令的城市。2012年6月30日21时,广州宣布对中小型客车进行配额管理。2013年12月15日,天津宣布从2013年12月16日零时起在全市实行小客车增量配额指标管理。2014年3月26日,杭州今起实施汽车限购政策。深圳自2014年12月29日18时起,在全市实行小汽车增量调控管理。在北杭广深实施汽车限购的四个城市中,北京最早,而深圳最晚。至于上海则是国内最早实施车牌竞拍的城市,因此其头号污染源也非汽车,而是流动源。
在环境保护部公布汽车成为北杭广深头号污染源之后,一个基本的判断是,北杭广深将实施更加严格的汽车尾气治理措施。各地情况尽管有所不同,但鉴于治污任务紧迫,预计汽车都将成为众矢之的。
先看北京。北京从2014年4月11日至2015年4月10日,继续实施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即可在周一到周五的时间内,两个尾数的车牌号实行限行。鉴于北京目前正在申办2022年冬奥会,治理尾气污染的力度将会更大。从趋势上判断,实行全面单双号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再看杭州。2014年11月,杭州已成功获得2016年G20峰会举办权。和北京APEC蓝一样,杭州同样期待杭州蓝。加之,杭州被《穹顶之下》点名,杭州急于改变空气污染现状的心情不言自明。在汽车成为杭州成为头号污染源之后,对汽车进一步的限制使用同样无法排除。广州情况亦与杭州相似,加上广东国V排放标准的实施,广州对汽车尾气的治理力度也将更大。
最后看深圳。与环境保护部公布的情况相同,“在各项数据的研究调查中,发现机动车尾气已经是深圳市空气质量首要污染源。”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大气办介绍,经过权威数据统计,目前机动车尾气排放占深圳PM2.5本地排放源的41%。扬尘和船舶污染则仅次于尾气污染。这三项来源,注定成为深圳治理空气污染的着力点。
机动车中,黄标车排放的尾气占比十分之大。深圳市人居委介绍,一辆黄标车的污染物排放量,至少相当于20辆普通汽车。为此,深圳早于几年前开始了黄标车的淘汰工作。除全市限行黄标车外,“十二五”以来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汽车18万辆,其中2014年淘汰13万辆。2014年底前,淘汰所有财政供养的公务黄标车。2015年,深圳全面淘汰黄标车。根据广东省统一部署,深圳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全力推进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工作,目前正在全市全面推广国V柴油及国V汽油。与此同时,深圳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全市累计推广使用公交车、出租车等各类清洁能源汽车约12000辆,投放量居全球首位。深圳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公交车投放最多、运行效果最好、管理最规范的城市之一。与北杭广不同的是,新能源汽车更大规模的使用,将成为深圳治理空气污染的特点和亮点。
可以预计,随着深圳治理汽车尾气污染力度的加大,对于汽车的限制使用以及油品质量的升级,同样会成为深圳的治理选项之一。同时因为停车费用的上涨,今后公交出行、单车出行甚至步行,将会越来越普遍。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