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动
(2022-03-11 18:20:42)分类: 我们的声音 |
读书·感动
邹胜杰
爱读书的人,总是会有很多的感动。
先说说读书讲座的事情。一开始市里的徐丹阳名师工作室邀请我做一个关于读书的讲座,肖老师知道了,也让我去他的工作室里讲讲,把自己的读书生活与别人分享。说实在的,在语文老师面前谈读书,总有点班门弄斧的味道,不过我也硬着头皮讲了半个小时。事后老师给我一个肯定的答复,还给我提了一些意见。我又重新加了两张PPT,把这个讲座重新完善了一下。
周三市名师工作室活动,第一个就是我的读书分享《读书这件事儿》。为何要起这个名字呢?灵感来自于杨牧谷先生的《读书这玩意儿》。杨先生的一些读书经验和建议,着实有趣,他自认为自己把读书还没做到当作玩意儿一般,仅仅是一件正事而已,故此我也把分享的主题定为“读书这件事”。我从如何开始读书说起,接着是通过“达克效应”和“知识的诅咒”来讲为何读书,再是如何读书的经验,最后就是图书的推荐。我在台上讲得忘乎所以,由于很少有人愿意听我说这些的,及至结束才猛然发现竟然讲了一个多小时。台下的数学老师发出感叹:“光听讲座,还真不知道台上的老师是教数学的还是教语文的!”其实我也蛮感动的。读了这么久的书,居然派上了用场,那种感动,那种欣喜,无以言表!
不过这件事也给我一个思考,感觉我们的社会慢慢地把读书的任务都交给了语文老师,好像语文老师读书比较正常,到了数学老师那儿就会觉得很特殊,很惊讶。这不是有点不太正常吗?
私以为不管语文教师还是数学教师,或者英语等教师,第一重要的身份是教师,第二身份才是学科教师,既是教师难道不该去读书吗?而现今却以此为异,以此为殊,这不正是作为教师应该反思的地方吗?我国教育已经探索发展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了,也确实作出了很多成绩,涌现出一大批的名师,开创出很多不同的创新模式,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出现了一批急于求成、盲目追求名师步伐的教师。短时间内或许收效颇多,但时间一长会暴露出许多的问题,如缺乏创造力,缺乏理论指导,与学生实际脱轨……回过头来看看以前的教育,学生自己去读去想,去与老师沟通、辩论,重点在于读与思。而现今生活的压力也大,想马上做出点成绩,想法可以理解,但就会缺少很多自己读书思考的时间,更多的是直接从别人那边搬过来,有效最好,无效则换一个人再搬。有时候想想,因疫情的影响而停课,也给我们一个喘息、思考的机会。是时候需要沉下心去思考教育的本源是什么?身为教师该如何更好地成长?可以带给学生什么?
我是教初中数学的,但我觉得自己很多的学生毕业以后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这些,那我可以带给学生什么呢?我觉得带给学生更多的是如何思考、如何做选择的能力。望透过三年的数学学习,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在所有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当然现在的我可能还远远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只有不断去读书,去思考,去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还有一个感动不得不提。周五的时候,门卫老师给了我一封信。很意外,居然有人会给我写信。由于爱读书的缘故,而身边读书的人又比较少,所以朋友也不多,那帮好哥们更不会写信。打开信封,映入眼帘的是“小邹老师”,心中便想到这一定是一位可爱的人儿。在大学里长得有点老成,所以熟悉的人都叫我“老邹”,及至工作后第一届的学生私底下也是叫我“老邹”。我也不妨称这位素未谋面的笔友为“小万”。小万提到因为肖老师推送的那篇读书访谈录而认识了我,之后又陆陆续续看到我写的一些文章,有所触动,尽管不知道我的联系方式,但还是凭着信心给我寄出了信。感谢,我已经成功地收到信了。
小万在信中提到的中国的“士”的精神,深表赞同,也不禁让我想到潘光旦先生在《守住灵魂的底线》中提出的“士的教育”。潘光旦先生提出,教育没有能使受教的人做一个“人”,做一个“士”。什么是“士的教育”呢?孔子说:“推十合一为士。”“推十”之后重在“合一”。我的理解是“推十”意味着大量的阅读,大量的经历;“合一”意味着最终一定要形成自己的阅读信仰,形成自己的处事原则。除了理智层面外,士的教育也着重情绪和意志的培养:在平时“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处为难时“见危授命”、“可杀不可辱”。所以要实践士的教育第一是立志,第二要学会忠恕一贯的道理。好好想想现在的教育,或许潘光旦先生是正确。既然教育要培养“士”,那作为教育者本身不更应该是“士”吗?
看到小万写的“我很感激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美好,让我觉得很温暖”,马上想到小万也一定是个很细腻的人儿。因为热爱生活,会观察生活才会遇到“美好”,才会感到“温暖”。看到最后,“去和你认识,和你交谈……”,我特别地感动,我一直觉得阅读是一件“孤独”的事情,但“孤阅者”(孤独的阅读者的简称,下同)之间的兮兮相惜,好比“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那般,令人感动!因为一本书而相遇及至相识,是多么“浪漫”的过程。其实作为“孤阅者”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幸运的。与同伴们相互的沟通、勉励,知晓原来我们并不是“孤独”的,从而更加坚定了决心,继续坚持走下去。尽管别人不认同,觉得读书能有何用,殊不知“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最后,我很想说,热烈欢迎“孤阅者”们来到我们永嘉县岩坦中学做客,一同赏赏风景、交流交流,这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因为读书,我们相遇!
因为读书,我们相识!
因为读书,我们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