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2022-01-20 09:30:00)
标签:

福胜寺

观音渡海

悬塑圆雕

光村

山西旅游

分类: 山西河南古迹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九月份随北京古迹群在山西访古,八天时间刷保百十项,基本在临汾盆地附近转悠,第六篇记录光村福胜寺,第五批国保,福胜寺以彩塑而著名,有文章写道“我国明代以前的泥塑作品早已寥若晨星,侥幸存世的又因为后世重装而失去原塑的风采。山西新绛县泽掌镇光村的福胜寺,其建筑和彩塑都可以追溯到元代,且保存状况较佳,是难得一见的古代艺术奇珍”。这里主要是指福胜寺弥陀殿保存的整铺彩塑,主尊像是西方三圣,有宋代遗风,主尊是阿弥陀佛,表示这个时期的净土信仰盛行,取代了早期传统的释迦佛祖信仰,但又不失传统继承,两侧的十六罗汉及四大天王像是明代作品,九十年代罗汉头部被盗未追回,可见罗汉像的艺术价值。而最负盛名的是扇芯墙背面的立体悬塑,主题是观音渡海,题记为元代作品无疑,图像表达观音菩萨从海上仙山(普陀山)出来,正在经过海面的场面。这种渡海题材在双林寺正殿的同样位置也有体现,成为明清佛教寺院的经典题材,而福胜寺无疑是早期最美的悬塑圆雕组像,据说碑华夏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渡海观音像。

   福胜寺观音渡海悬塑的构图极为简练,最顶部是海上普陀山,以游客的位置很难看到仙山的样子,太高太小容易忽略。在游客眼中只能看到海面上乘龙飞翔的帽衣装饰观音菩萨,善财童子和两侧的明王护法,这四尊彩塑为主角群,每尊像都极为出彩,特别是两侧明王的造型,三头六臂凶狠之像极为夸张,与主尊观音菩萨的慈祥形成强烈反差,也是此铺观音渡海的独特之处,也算是海内孤品了。前景是三尊配角像都是人形精灵,从海里出来的一般解释为龙王和随从(师爷),空中的是云中龙王,时隐时现,在这里龙王现身两处,一处是人形,一处是龙形,还有一只带有老鼠头套的精灵,可能是十二生肖中的子鼠,排第一位的老鼠受到观音菩萨的特殊护佑,全铺悬塑也就八尊大型的人物和动物(云中龙),布局简单明了,主角和配角以体型相区别,完美表达了观音渡海的主题,有震撼视觉的艺术效果,不愧为元代的悬塑杰作。

   观音渡海悬塑中的“明王”还是应该争论一下,虽然是“明王”的造型,三头六臂的愤怒凶恶之像,但不一定是“明王”的身份地位。从渡海题材上看是护法神的身份,观音菩萨的护法神级别不可能是明王,在佛教汉传杂密中明王是佛祖和大菩萨的愤怒化身,其高贵身份与佛本身及大菩萨相当,一般出现在重要场合,比如水陆大法会图的正壁,绝不会成为观音菩萨的护法。而观音菩萨的护法神有比较专业的身份,比如双林寺观音殿的护法是韦陀和夜叉,其中的韦陀像是彩塑中的巅峰之作,而夜叉像丢失。在佛教经典中,观音菩萨有28部诸天护法神将,属于观音自己的眷属。其中包括密集金刚、摩醯首罗天,20诸天、天龙八部等等,阿修罗和夜叉是天龙八部中的一员,也有三头六臂的图像传承。所以,这里所谓的“明王”护法,应该是巡海“夜叉”,为观音菩萨渡海保驾护航,可称之为夜叉中的“红白双煞”,仅此而已,但其造型是福胜寺的镇寺之宝。

   关于福胜寺内的元代彩塑的维修记录,于2012年启动山西新绛县福胜寺彩塑保护工程前期研究工作,在对福胜寺正殿内彩绘泥塑现场勘察数据及实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估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山西新绛县福胜寺彩绘泥塑保护修复方案》。20139月,国家文物局对方案进行了批复,原则同意所报方案(文物保函[2013]1637号)。20148月,新绛县福胜寺彩塑保护工程项目工式开工。工程针对彩塑不同病害情况,充分尊重文物保护原则,使用科学、安全、合理的保护修复方法对文物本体进行保护修复,施工过程中还组织开展了三维扫描与虚拟修复、X探伤等研究工作,为文物本体修复提供支撑。 我们看到的是维修后的场景,比如罗汉头部复原,整体现场修旧如旧,实属难得。

   福胜寺的建筑群保存的比较完整,特别是方形的正殿弥陀殿,双檐歇山顶,一看就是老建筑,气势非凡。对寺庙建筑布局描述如下,福胜寺院敕建于唐贞观年间,建筑错落有致,高低参差,座北向南,中轴线有山门、天王殿、弥陀殿、后大殿等四进院落,钟鼓二楼雄峙两侧,并衬以厢房、配殿,排列井然有序,占地约五亩。山门不像佛教寺院的正经山门,更像道教寺院的山门,福胜寺偏殿也有本土教的神位,佛道一家。山门应是清代重修,简化为撇山照壁牌楼。进入山门后是第一进院天王殿,雕内没有保存任何雕塑,第二进院落左右各为三间偏殿和钟鼓楼,正中又是一个牌坊式过门,拾梯而上便是主殿弥勒殿,弥陀殿虽然历代重修,梁架风格仍然保存了元代早期建筑形制,大殿平面呈正方型,重檐九脊顶,面阔五间 ,副阶周匝,斗拱为五铺作双下昂,梁架四椽袱,乳袱伸出山墙做把头绞项做,为早期的建筑所独有建筑手法。后大殿又称藏经阁,共七间,上下二层,上层藏经阁,下层三佛洞,洞内塑有释迦及胁侍观音、地藏,弥陀及胁侍文殊、普贤,药师及胁侍日光、月光菩萨,均为明代作品。

    最后必须说说光村,福胜寺所在的光村不一般,我本来想去村委会找文保员开门,在村委会吓了一跳,这个村委会的建筑群比一般城镇级别领导层的办公场所都气派,发一张党群服务中心的照片,可见一斑,原来光村不仅地位显赫,而且有深厚历史背景,据说澄泥砚是这个村的传统手艺,也就是说从历史上就有钱有艺术底蕴,难怪福胜寺彩塑如此优秀。网上介绍,光村有400多户,其中蔺、薛、赵、王四大姓,每家都有大院。赵家十八院始建于乾隆初年,院院有门,可互相通行。全院砖木结构,四面插廊,檐下花板雕柱,刻工极为精细。薛家大院创建于清末,24座院落形成一条胡同,人称为薛家胡同。四穿院是一座四面插廊的四合院,因主院四周各有一座小院而得名。该院木雕工艺古朴典雅,大门楼上的花板木刻玲珑剔透。可惜大多已被盗毁。村中原有阁楼十四座,现仅存两座,高四五层,青砖砌成,内设楼梯,上有垛口。方圆百余里,也不多见。村里的老宅院建筑也证明了光村曾经的辉煌,作为山西少有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国家历史文化村第五批13号),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新石器晚期仰韶文化,有光村遗址(省保)见证,面积约50万平方米,50年代发现,1993年和1994年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遗存以仰韶文化为主并涵盖了仰韶早期至庙底沟文化、西王村上层文化和西王村二期文化。

    光村及福胜寺,都给了我们小惊喜,正是,华夏历史在延续,珍贵文物在见证,我们在行走中记录,热爱就是动力。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福胜寺彩塑,观音渡海悬塑圆雕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