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罗布林卡哲蚌寺色拉寺西藏旅游杂谈 |
分类: 访古攻略集锦 |
六月份参加了历史讲坛组织的阿里地区壁画之旅,为缓解高反的影响,提前到达拉萨静养三天,顺便走访了拉萨市十五处国保,第四站记录罗布林卡、色拉寺和哲蚌寺。有一幅老壁画,把拉萨地区分成五个建筑群,中间是布达拉宫建筑群,北面是哲蚌寺和色拉寺两个建筑群,南面是罗布林卡和大昭寺(小昭寺)两个建筑群,可见罗布林卡、哲蚌寺和色拉寺三座大型建筑群的地位显赫,足以和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相其并论,这三个大寺在国保等级上也是高人一等,罗布林卡(国三)是拉萨的颐和园,也是西藏罕见的园林式寺院群,里面还有西藏最早的动物园,园林面积与布达拉宫的占地面积相当,36万平方米;色拉寺(国二)是比较晚建的寺院群(1418年),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麦巴扎仓、结巴扎仓、阿巴扎仓等上千平米的大型寺院建筑及32个康村。占地面积11.5万平米,依山而建气势雄伟,最多僧众达5500多人。哲蚌寺(国二),与色拉寺非常相似,是色拉寺的大哥(1416年),占地面积20万平米,僧众超过万人,它是格鲁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由最初的七个弟子,形成该寺七个扎仓(经学院)。后来发展成为格鲁派实力最雄厚的寺院。
我也没搞明白为什么在相距不远的地方同时建立两座同一派别的宏大规模的寺院,哲蚌寺是达赖喇嘛的母寺,地位特殊,而色拉寺的建立,是一种平衡扩充,还是一种政治制衡,不得而知,也可能是新兴崛起势力的大慈法王另立山头的结果。藏区寺院规模之大是中原地区无法相比的,也没有中轴线的概念,漫山遍野的随便盖,几十座建筑连成一片,应该是寺院建筑“群”,更适合我们现在的建筑“小区”概念,西藏每一座大型寺院的含义就是“寺院小区”的意思,由大大小小的单体寺院组成的超大规模小区,哲蚌寺和色拉寺都属于依山而建寺院小区的概念,有视觉的冲击力,而罗布林卡是有水池设计的平原地区庭院式寺院小区,对看惯皇家园林的中原内地人而言,很平淡无味。
1、罗布林卡,更像是一个大点的街头公园,我是从旅馆门口骑共享电动车去的,先去的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国八),距离罗布林卡大门也就几百米,电动车的遇到电子围栏的边界,绕纪念碑远端被断电保护,不让走了,只好推着退回几米,警告解除又可以骑了,没有找到纪念碑的文保牌,见识到共享电车的管理严格,乱停车收费15元。我在罗布林卡里转了一圈,最好奇的是看到藏族市民一家家在草坪上野餐休闲,公园一样的藏式寺庙群建筑,果然是达赖喇嘛的夏宫,藏地唯一的不像寺庙的寺庙群。面积36万平方米,范围的感念是和北京的地坛公园现有面积差不多,一个寺院群就这么大,西藏的统治层太奢饰了。摘抄资料如下,罗布林卡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的园林,由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旦明文颇章三组宫殿建筑组成,每组建筑分为宫前区、宫区和森林区三个部分。 西部是幽静的森林区,东部是金顶石墙的宫殿。宫殿共三层,一层是经堂,二层有罗汉殿,护法殿和达赖阅经室,三层是达赖接见僧俗官员的地方。园中树木茂盛,花卉繁多,更有亭台池榭,林竹山石,珍禽异兽点缀其间,这个描述很重要,在藏地寺院基本看不到亭台池榭之类的水池设计,唯有罗布林卡,珍禽异兽也就是拉萨动物馆的初始,高原动物园也挺有趣,仅有三十多种动物。另外,有文章说西藏拉萨罗布林卡壁画已修复完成超600平方米,可惜我未见到。
2、哲蚌寺,特别强调哲蚌寺的售票处到哲蚌寺建筑群之间有2公里的山路,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我打车到售票处,不知道还有2公里的路要爬,买完票后过安检,正好有当地一班公共汽车过了售票处还往山上开,2元的车费,直接到真正的哲蚌寺底下的停车场,节省了很多时间,我直接爬上晒佛台顶部,俯瞰哲蚌寺全景,坐在那里想象雪顿节晒佛的人山人海。哲蚌寺是依山而建的藏式寺庙建筑群,或者说是寺院小区,建筑多为藏式,平屋顶,群楼层叠、鳞次栉比,白色,黄色交相辉映。该寺主要由措钦大殿,四大扎仓和甘丹颇章等部分组成,各自包含康赞,僧舍等,形成结构严谨的建筑单元。每个院落内部又都分成院落、经堂和佛殿等三个不同的高度层次,有大门到佛殿逐层升高,突出了佛殿的尊贵地位。大殿和经堂外部又饰以金顶,相轮,宝幢、八宝等金光闪闪的佛教法器和装饰,显得富丽庄严。其中错钦大殿在全寺的中心,面积有两千平方米。殿内有立柱一百八十三根,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措钦大殿经堂虽然规模宏大,但四周墙壁无窗,只在顶部中央开凸起天窗用以采光,加上经堂内挂满了长长的经幡黄带和密密的唐卡,让本来光线就很暗的经堂内愈加显得幽暗,只有一小束光线透过天窗投射到佛像上,形成了一种“举世浑黑,唯有佛光”的宗教意境。我记得有座供奉大威德金刚的殿,有特殊之处,而寺内也有荒废的院落,也有剥落的壁画,即使是热闹地夏季的雪顿节,也不能挽回寺院的颓势。
3、色拉寺,色拉寺的交通比较便利,门口就有公交车站,打车也便宜。我去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门票变成十元,只能看看寺院群的外观,正合我意,沿着色拉寺的围墙转了一圈,费力地爬到山腰,俯瞰整个色拉寺,有太多的小寺院组成,如果都进寺院参观肯定会晕死,据说这里聚集着热爱艺术的手艺人,热衷于西藏艺术的研究和发展。整个色拉寺院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由佛殿、经堂、扎仓(僧院)、僧舍和康赞及策墨林和热振等著名大活佛的剌章宫殿等建筑单元组成。甘珠尔是色拉寺内极为珍贵的文物,其中以永乐皇帝赐予释迦益西、一四一零年用朱砂刊印的一百零八函北京版藏文{甘珠尔}(现有一百零五函)最为珍贵,它不仅制作精美,而且是第一部用雕版印刷术印制的藏文大藏经。著名的塑像则是马头明王金刚像。寺内还藏有明朝皇帝赐给的十八尊常香木雕的罗汉。色拉寺内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及民族工艺品,比如佛像,唐卡、经书、法器、供器等等。我对室内珍宝兴趣不大,也听不懂辨经,在哲蚌寺和色拉寺都有辨经场所,定期定时开放,我都错过了。
总之,我是蜻蜓点水走过了以上三座寺院群,规模之巨大而感受宗教在西藏的历史地位,这些寺院群的供养在历史上聚集了藏民平生大多财富,即使是现代,五角一张张地供佛,一座寺院群朝拜后也要支出200多元,对于藏民来说算是毛毛雨了。以后有机会再来看壁画,一些著名画师在哲蚌寺、色拉寺留下了珍贵的作品,是清代藏族画师的杰作,请个老师带着讲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