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都护在燕然
都护在燕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31,641
  • 关注人气:6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2021-06-16 09:30:00)
标签:

遵义会议

邓萍墓

王若飞

邓恩铭

贵州旅游

分类: 其它南方古迹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贵州列入第一批国保单位是遵义会议会址,也是贵州唯一的第一批国保,列入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合计33项之一,算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纪念建筑之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专门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向先烈表达敬仰之心。做为革命文物古迹,其革命意义与建筑本身没有关联,在任何遵义古城的建筑内开会都能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所以网上文章多阐述遵义会议对党和红军的历史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对于这座近代建筑本身几乎没有介绍,这个两层小洋楼是中央红军命运转折的见证。

在参观中我发现,这座近代建筑本身也有亮点,甚至让我对遵义古城另眼相看,在我的印象中贵州遵义在30年代应该是比较落后闭塞的县城,而惊讶的是,其古城的近代建筑群一点也不落后,丝毫不比当时的有洋人居住的一线城市落后,建筑设计师理念先进,进口的建筑材料毫不逊色,我们在租界和洋人公共建筑中所见的细节,在这里应用到民居建筑,一个贵州军阀的家庭居住建筑,而类似的建筑不仅是一座,可以参考毛主席的遵义旧居和老照片,都是类似的多层建筑群,可以推测30年代已经在遵义古城形成了类似的建筑群体,存在着类似的建筑时尚,这个遵义古城简直能和世界时尚建筑接轨。我喜欢下面对遵义会议会址的参观留言,贵州遵义,一座偏僻的二层小洋楼,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通过会议斗争机制的自救,从洋人领导手夺回中央红军在最艰难时期的指挥权,开始了中国共产党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历史时刻,在此地开始,中国共产党将自己掌握未来,一个伟大政党的决定性转折与一座小洋楼不期而遇,这就是历史的邂逅。

本篇记录四处贵州红色古迹,1、遵义会议会址(国一),2、邓萍墓(国八)、3、王若飞故居(国七)、4、黔南水族墓群(国七)子项之一的水浦村,同时也是邓恩铭出生地,注意这里不是故居,故居在荔波县城,水浦村是邓恩铭的出生地,也是水族墓群的分项之一,红色教育基地和古迹重合,也是当地扶贫发展的重点村,现代住宅和古老住宅并存,非常值得参观。

1、遵义会议会址,在城市老城位置,景区有地下停车场,但附近交通拥挤,规划很失败。参观遵义会议会址的游客不少,新建了一个大型博物馆收藏红军时期文物,我记得有一块门板写着大字标语“白军兄弟与红军联起来,£日 帝”,景区附近街区保留了一些老街区建筑。我要纠正自己两个认识的误区,第一个遵义是个小乡镇,而实际上遵义古城约3平方公里,人口约4万,城墙高大,易守难攻。有一张老照片记录了1931年的遵义城:湘江河穿城而过,南面是老城,北面是新城。老城民居商铺密集,四周被高高的石砌城墙环绕。这种规模算是比较大的县城了。而中央红军在这里修整十几天,“这十天中没有行军的事,没有打仗的事,享受着城市小资产阶级的生活,是一年零一个月的长征生活中一段特殊生活。”当时负责给团以上干部授课的“红军大学”教员、架桥专家何涤宙在《遵义日记》里如此写道。第二个误区是以为二层建筑是个孤楼,属于学校之类的公共建筑,因为照片中楼房只有一个角度,在邮票和其它艺术中成为形象的标志。而实际上该建筑为居民建筑群,不仅有主楼,围绕主楼还有其他配套建筑,用于生活居住。这个楼虽然是“数一数二的豪华洋式多层近代建筑”,但不是唯一的近代建筑,遵义古城当时还有不少类似的建筑。

遵义会议会址黔军二师师长柏辉章的公馆,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层楼房,为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上盖小灰瓦,歇山式屋顶上开一"老虎 窗",有抱厦。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部分。主楼楼屋四周有回廊,楼房的檐下柱间有十个券拱支撑,东西两端各有一转角楼梯,外面加有一道木栅栏。主楼和跨院之间伸出一船形的楼房。主楼的装饰非常华丽,外廊支柱并没有用木柱,而是采用的仿圆形砖柱,柱头装饰花纹,外廊顶棚也有灯具装饰,与室内天花灯具装饰形成统一的风格,木门窗采用进口的彩色玻璃,建筑五金都有亮点。这些洋式建筑的细节仅仅在洋人的教堂建筑、使馆建筑、银行建筑和需要展示国家形象的公共建筑中出现,而在贵州遵义的一家洋式民居中就具备了豪西方建筑的元素,这个军阀不简单,审美有穿越的感觉。

2、邓萍墓,第八批国保,在红军烈士陵园内,属于遵义的市内公园,距离遵义会议会址很近。初建是红军坟,19491121日遵义解放后,人民政府清理了1935年初在遵义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遗骸,先后找到了19位佚名烈士。邓萍也是1935年攻打遵义老城的前线最高级指挥官之一,火线侦查时被子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年仅27岁。解放后在彭德怀的要求下找到骸骨,于1959年遗骸迁到此山,1984年,为修建"红军烈士纪念碑",邓萍墓移至碑的北面。看老照片邓平恢复到邓萍,为红军烈士陵园中高级领导。

3、王若飞故居,第七批国保,位于安顺古城内,安顺古城是贵州省最早设立县治的古城之一,现有文庙武庙都是国保王若飞故居建于清代,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整座建筑均为木质和小青瓦结构,由朝门、过道、门楼、正房、南厢、北厢、对厅房等部分组成,是典型的南方民居四合院。这是富家子弟出身的共产党人,王若飞的母校是贵阳的达德学校(国八),一个人就让贵州的两个古迹互相关联,两地展览都能看到他的老照片,在解放前他就飞机失事牺牲了,而家乡一直铭记着烈士为国家做出的功绩。

4、黔南水族墓群,这是第七批国保有多个子项组成,其中有建于明朝末年的水族古墓葬——水浦石棺墓群,位于水浦村内,墓葬独特,造型别致,古朴典雅。墓葬全部用青石板砌成长方形,分上、中、下三层结构。顶层石凿有双龙闹云、鸳鸯戏水、麒麟怪兽,四周石板上雕刻着阴阳八卦、人物画像、铜鼓鼓面纹饰、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等图案。而这些古迹在水浦村并不重要,几乎被忽视,全村的重点是发展旅游,而宣传最大的亮点是邓恩铭的出生地,邓恩铭(1901-1931),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山东地区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的卓越领导者。邓恩铭是中国共产党一大13名代表中年纪最轻的唯一的少数民族(水族)的代表。在济南被国民党杀害。水浦村现在是扶贫致富的样板村,贵州式的乡村农家旅游,有现代建筑民宿,有老旧建筑遗存,是个山清水秀有古迹的好地方。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的红色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